标准工时手册
⒍附则 ⑴ 本制度的解释权属于工程部
⑵ 本制度如与上级文件不符,按上级文件执行
《附 工 时 变 更 申 请 单》
拉线:
产品型号:
车间主管:
产品编码
工序名称
原标准定额
修改后标准定 额
日期: 修改原因
修改人;
批准人:
执行日期:
计算效率以及计算工资
一:计算工资
因各工序的劳动强度不同,所以岗位系数也应该是不同。所以可以现有单价的基础上降低 10%用于在总工资内计算个人工资。 二:计算效率 1:基础数据要不断地更新,使之与实际的产能相匹配。 2:要求生产每天认真填写生产报表。 3:计算效率和计算工资都以每条拉线的当天入库数为准。
⒌ 标准定额的统计、分析 ⑴ 定额统计资料是衡量标准定额水平,修改标准定额的基本依据之一,必须 认真搜集和积累。 ⑵ 车间班组按拉逐月完成标准定额,并统计后上报工程部进行汇总和分析。 ⑶ 工程部应逐步建立不同产品、工种的标准定额台账,以便随时分析对比, 不断提高标准定额的质量。 ⑷ 标准定额人员应经常深入车间班组,进行记录和测量,掌握标准定额制定 和管理的第一手资料,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分析,不断完善标准定额及管理 体制。
2:当第一步完成后,可以先选择一款产量比较稳定的产品试推行。 A:清除之前所有剩余产品(现场产品从零开始到零结束),要求物控按标准工时排产。 开始时派专人跟踪没小时的产量,看是否能按时按量地完成排产。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 若产量有大的差异要立即到现场找到问题点,解决生产瓶颈;若有异常另行考虑。 (在此过程应要求生产不得随便切换产品,必须按照排产任务单执行,若遇到不可抗拒因 素必须切换产品,也要事先通知物控,由物控做出调整。无异常必须准时入库。) B:把准时入库率纳入基层管理干部的考核范围。直接与其工资挂钩。制作从材料出库到 产品入库的持续跟踪表。
如何解决每单的尾数难统计的问题:
1:首先生产计划要合理,生产计划可以根据标准工时安排生产,使生产能准时的入库。 2:若生产分多次入库,建立一个入库表,但要有可追溯性。一个订单从领料开始一直记录
到完全入库,且要有责任人。
怎样使用标准工时?
1:首先基础是要做好 80%的产品标准工时,只有这样运行时才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以按 照我提供的格式,也可以重新设计表格。
⒋ 标准定额的修改 ⑴ 标准定额的修改期原则定为半年,修改时应组织工人及有关部门进行讨 论,并将讨论意见纳入新的标准定额中,经工程部修订后,报总经理批准 执行。 ⑵ 实际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与指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不符或其它原因需修 改标准定额时,可由车间拉班长申请,经车间管理人员同意后,按工时变 更单,经工程部确认合理后生效。 ⑶ 因提案改善或技术更新换代使工作效率提高,致使标准定额水平落后,经 工程部审定后,由工程部根据新的生产技术条件制定新标准。 ⑷ 工时便更后,由工程部知会物控、生产等部门,作为增减计划工时定额的 依据。
观察时间
评比 私事宽放 疲劳宽放 作业宽放 特殊宽放
正常时间
标准时间
( 标准时间构成)
公式如下:标准时间 =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 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三:宽放时间及批量修正系数的设置
时间宽放概述:
作业时间中除净作业时间外,由于“作业者的生理需要”“作业方法的问题”“管理需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 量 标 准 :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二:标准时间的设定
1: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求得正常作业时间 2:对正常作业时间进行宽放,求得标准时间。
数字签名人 邹今良
邹今良 DN:cn=邹今良,c=< 无> 日期:2007.10.11 19:05:45 +08'00'
工作量
%
备注
A01 初级0.27线绕124TS
17.38
1.2
20.86 1.7
2
10.43
345
2762
86.87
A02 测匝比 310
6.55
1.2
7.86 0.7
1
7.86
458
3664
65.48
A03 套外壳
30.01
1.2
36.01 3.0
3
12.00
300
2399
100.00
A04 初级上锡
3:开始时要每天计算工资、计算效率,比较个人计件与集体计时加计件的差异。当运行顺 利时只要每天计算效率就可以了。 (这个过程要求基层管理人员详细并真实填写生产报表)
序号
工序名称
1 初级绕线
2 套外壳
3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拉次级
5 6
一次上锡OK
7 8
需二次上锡
9 10
整形
11 耐压测试
12 感量匝比
13 外观
差模:
2 勾底座
3 剪线
4 上锡
5 检验
2.48 3.71 1.85 1.29
磁环主要工序基础数据
分类
作业时间S
1.5S/环
8.93
4.44
1.04/个
3.26
备注
机型号 制作编码
906 WFA0502-01
标准工时平衡表
每日工作时间 (H)
8
每小时产量 (PCS)
300
目标产量 (PCS) 作业人数 (人)
2399 24
周期时间 (S)
标准工时 (S)
228.88 288.10
版本:1.0
平衡率 %
人均产能 (PCS/人/H)
79.44 12.50
制作日期 文件编号
工序编号 工序名称
标准作业 测量工时(S) 宽放系数 时间(S) 建议人数
应用人数
每人均分工时 (S)
产能(PCS/H)
每日产量 (PCS)
9.68
1.2
11.62 1.0
1
11.62
310
2479
96.77
A05
次级拉环0.60*2绝缘线并 绕13TS
36.82
1.2
44.18 3.7
4
11.05
326
2607
92.02
A06 剪线尾
1.51
1.2
1.81 0.2
1
1.81
1987
15894
15.09 此工序严重的工作 不饱和
A07 套套管
要”等原因,经常会造成作业中断产生作业内容以外的时间增加,这种不可避免的必要的时
间增加,即时间宽放。时间宽放是为使作业正常进行,在净作业时间以外附加的由于不可抗
拒因素造成的作业中断及迟延或由于作业者疲劳所造成的迟延时间,简而言之,作业中所必
须的停顿与休息时间为宽放时间。宽放时间多以与净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来表述,宽放率要
21.02
1.2
25.22 2.1
3
8.41
428
3425
70.04
A08 次级上锡
7.16
1.2
8.59 0.7
1
8.59
419
3352
71.58
A09 包黄胶2.25TS
34.56
1.2
41.47 3.5
4
10.37
347
2778
86.37
A10 外观
15.24
1.2
18.29 1.5
2
9.14
绕线
穿环
感量测试
剪线
套热缩管
包黄胶
上锡
外观检验
成品测试
共模:
绕线 剪线 上锡 包黄胶 上磁心 外包黄胶 感量 外观 成品测试
磁环主要制作流程:
穿环 勾底座
剪线
上锡
检验
标准工时的管理制度
⒈总 则 ⑴ 标准工时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 段,故制定本制度。 ⑵ 凡车间的生产作业,材料加工,辅助作业,工装及设备的维修等能考核劳动 量的工作,均应制定劳动定额,应不断扩大劳动定额的实施面。 ⑶ 标准定额是企业员工思想觉悟、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应 力争做到定额公平,公正、公开。
标准工时应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于引起疲劳的条
件,如女工搬运重量不超过 4.5 公斤。
2)熟 练 程 度 : 大多数普通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者要了解流程,懂
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 业 方 法 : 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1):是编制各种计划的重要依据 (2):是组织生产劳动的重要依据 (3):是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4):是考核劳动绩效和实施分配的重要尺度 (5):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标准工时简介:
工时又称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 量工作,事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包括; ⑴ 生产条件,主要指生产方式和劳动批量 ⑵ 技术条件,主要指设备、工具与量具等 ⑶ 组织条件,主要指劳动组织条件、操作者的分工协作情况与专门化程度。
⒊ 标准定额的制定 ⑴ 根据技术图纸、工艺流程及相关标准在产前制定出标准定额,新产品第一 次投产时,由生产车间的拉班长进行跟踪,如果有异议可及时提出,原则 上生产过一次产品的工时,就不允许随意变更工时。 ⑵ 标准定额应严格依照相应标准来制定,无标准者可依照统计资料或在生产 过程中实地测量得出。 ⑶ 标准定额由工程部相关人员来制定,其它部门只有建议权。
序号
工序名称
1 绕线
2 穿环
3 感量测试
4 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