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通用培训}标准工时讲义全册

{企业通用培训}标准工时讲义全册

{企业通用培训}标准工时讲义全册
标准工时管理系统培训教材
2013
6868
内絮化纤棉等保暖材料的上衣。

款式不
上衣与下裙连成一件式的服装
装在上衣门里襟里边的部件,用面布做
由一根袋唇做的袋
装在衣服前中的里面的部件,起挡风作
置于面布下面,起遮光或衬托作用
后身中间缝合的缝子
前后身侧边的合缝
帽子的中间部位
叉顶没有重叠的叉
装在袖的下口处的部件,用松紧收紧袖
扣钮的一种小耳仔,有功能作用也有装
扣钮的眼孔,两头为方形
袋口处垫在袋布上的条料
装在衣领处挂衣服用的耳仔
第二章GSD标准分科
2-1分科简介
一、分科的定义(OperationBook)
1、分科,是运用服装标准术语对整件服装制作流程中各项工作的一种细致描述,也即是实际生产的制作标准。

2、分科中的每道工序,都是几个或一系列的制作单位(操作动作)组合。

在企业化流水生产方式中,分科已是实际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分科表的作用:
1、确定标准做法
2、确定标准时间
3、界定工序流程
4、实际工作分配
5、生产流程编排
6、生产成本预算
三、分科表的优点:
1、员工在短时间内可提高操作熟练度
2、因同一工序反复操作,能提高效率
3、个人所操作的工序比较单一,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4、即使员工的水平有高低,但产品的品质也不会参差不齐
5、每个工序都易于引进专用机,自动机
四、分科需具备的条件:
1、完整的制单及与生产相关的其它各项资料(如更改通知单,客户评语等)
2、正确的办(样)衣
3、尺(用来量度一些长度,间线宽度等相关规格)
分科是根据正确的衫办及制单资料,以实际生产中最为简便、省时及品质稳定为原则,确定每款的具体制作标准,并用明确的语言将标准方法书写出来,作为车间生产的准则。

五、划分工序的依据:
1、换线(线号不同,颜色不同等)
2、换机械(机器不同,压脚或辅助工具不同等)
3、适当工序量
4、正常工序转换
六、更改分科必需具备的条件:
1、客户要求更改做工- 凭客户通知单更改
2、机器设备原因- 车间不具备分科表上所推荐的机械
3、车缝简便操作方法- 生产大货时发现更好的方法
4、工序遗漏- 分科时遗漏工序或在实际生产时需增加动作,点划修剪等
5、车间人手搭配问题- 车位车缝技术程度不同
七、分科顺序要求:
顺序:从前片到后片,从面布到里布,从主到附从零部件到组装(需综合考虑)
2-2标准动作术语
定义:是对服装工艺中各项动作操作类型的一种标准描述。

[OP]
缝份车缝拷边
[SS]
[BT][SL]
用线连接起来
点位
[TN]
裁片的形状特征能够影响车缝速度,通常我们将形状特征注明,常用的形状特征有
如果左右对应之工序,在一些特殊款式中,需进行不对应操作,与正常默认值不一致时,该工序中
2-5工序分类
通常车缝车间所发生的工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GSD标准工序
在没有任何其它异常状态下标准工时部对一个特定款式进行工序分科所必需的工序。

此类工序可全部在GSD的正常数据库里提取,该类别的GSD时间是计算生产效率的最基本的数据。

第二类:正常流程中必须做的工序:
由于异常情况的发生导致,而且工厂在正常流程中必须做的工序。

该部分工序的GSD时间直接归纳进分科里,属于非正常工序的部分;可用来计算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部负责此类工序。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机器设备差异致使工序更改。

(工厂能提供的机器设备与分科的要求有差异时,车间需在上线前通知标准工时部。

此类工序加在非正常工序内不属于标准分科。

注意:
1)一般平车与电脑车的差异不在此范围内。

2)辅助设置、附件的欠缺不在此范围之内。

3)同一款同一工序只允许用一种机器设备。

4)工厂安排不当导致的机器问题不在此范围内。

2、大货规定反馈时间内提出的布料品质的不良导致更改工序.
3、生产流程不同引起的工序更改。

(比如:有些应放在裁床做的工序,因特殊原因改在车间做。


4、方法不同时:
1)如果新方法比原标准方法好,则把新的方法定义为标准方法。

而在新标准方法推广前,原标准方法暂时归到第二类工序中
2)如果原标准方法好,则不予更改分科。

3)如果当时不能分辨方法好坏,则把新方法定义为第三类。

***判断方法好坏的原则:主要考虑时间及质量因素,兼顾员工技能、成本、机器、附件等。

***标准工时部组织讨论方法好坏,并在听取技术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做出决定。

工序部件代码:领子代码
位序列号工序部件代码:前片
款式编码规则:款式编码由客户公司决定编码位数及代码。

位数组成。

第一位英文字母编码:服装类型,最后一位字母编码:有无里布,中间十位自行编码10位。

代表:有里裙
第三章GSD标准分析
3-1GSD动作构成及时间单位
一、标准工时的定义
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即是标准工时。

1、正常的操作条件:机器、工具以及环境等都符合工作内容要求的条件,并且不易引起操作者疲劳。

2、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员工的熟练度,员工要了解本工作的作业流程,并懂得机器及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的操作方法:制定标准工时的作业方法必需为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多大数普通作业者的劳动强度和速度。

5、符合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原则。

二、GSD的定义(Garment Time成衣时间)
GSD是以标准工时的制定条件为基础,利用动作预定时间法来制定成衣时间的一种标准工时管理系统,是专为纺织行业方法分析及时间标准设立的一门技术。

三、GSD的主要作用
1、估价与报价
2、产量、产能计算
3、计划安排
4、方法对比、技术培训
5、效率计算
6、工序分配人员、机器、设备及辅助工具的需求计划
7、成本计算(包括计件工资的基准)
8、评估个人、部门和企业绩效
9、确定标准作业方法及改善的评价
四、GSD的基本动素
1、G(Get)---拿取/触取
2、P(Put)---放置/移动/对准
3、F(Foot)---腿/脚动作
五、GSD的时间值的单位称为TMU(TimeMeasurementUnit)
1、机器时间:1秒=27.78TMU1分钟=1667TMU
2、人工时间:1秒=33.33TMU1分钟=2000TMU
六、GSD标准时间构成
GSD标准工时=正常操作时间+宽放时间(1x宽放率)
1、正常操作时间:作业时所必需的时间。

时间研究范围从取裁片到工作完成后摆放裁片的过程,其间没有无附加价值的浪费动作,通常通过动作分析或秒表测时来完成。

2、时间宽放:为使作业正常进行,在正常工作的凈时间以外附加的,由于不可抗因素造成的工作中断及延迟,或由于工作者疲劳造成的延迟时间。

也是工作时所必须的停顿时间与休息时间。

时间宽放包含的范围由:
1)私事宽放:是指除疲劳以外作业者在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等。

2)疲劳宽放:疲劳是由于工作造成的精神及肉体上的负荷所带来的劳动机能衰退及速度减慢。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于人体的自然现象,所以必须给予时间宽放,以消除这种时间造成的延迟。

3)作业宽放:主要是由于材料、零件、机械、工具等生产相关物品造成的非周期性、不规则的准备或是清扫等类似的作业,一般在15分钟内完成,超过15分钟的不计入作业宽放之内。

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作业台及场地的简单清洁与准备,包括转换产品品种时的时间消耗;由于来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顿;现场监督者与检查员临时抽检及口头指示造成的偶发停顿;上下工位的传递中偶发问题。

七、基本分钟值换算
例如:某工序的车缝时2000TMU,手工操作时间3000TMU,此工序车缝时间是多少分钟?手工操作时间是多少分钟?
车缝时间=2000(TMU)÷27.78(TMU)÷60(秒)=1.20分钟手工操作时间3000(TMU)÷33.33(TMU )÷60(秒)=1.50分钟
如此工序为3级工序,1分钟=¥0.073/元
则此工序的工价=[1.20(分钟)+1.50(分钟)]×0.073=0.197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