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程纲要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程纲要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课程的全过程,使学生保持音乐学习的兴趣与
热情,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为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
3、加强综合与渗透以音乐为主,贯彻于各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在各门艺
术之间能够相互连通,相互迁移,提高综合艺术审美能力。
4、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实践中磨
练学生的意志,养成知难而进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
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1、通过聆听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初步
了解我国作曲家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能用准确的节奏和激昂情绪演
唱歌曲。
2、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赞
美之情,欣赏歌曲《歌唱祖国》。
3、能准确听辨和演唱符点四分音符,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第二单元
1、通过聆听和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我国各地极富特色的音乐文化,
激发学生对家乡和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2、聆听《故乡是北京》,小提琴独奏《牧歌》,学唱歌曲《杨柳青》、《大雁
湖》,感受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风格特点。
3、进一步感受四二拍和四三拍的不同特点。
第三单元
1、通过聆听和演唱一组反映校园课间、课余生活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音
乐表现的课间、课余生活的放松、快乐和有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
良好情趣和品质。
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四二拍的音乐知识,能感受歌曲或乐曲的二拍子音乐
特点。
3、在聆听和律动表演的音乐活动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并能根据
音乐节奏、速度、力度、大跳音程旋律进行等音乐要素变化,感受音乐形象和结
构。
第四单元
1、能用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愉快的梦》、《月亮月光光》,感
受二声部合唱的独特魅力,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结合乐曲欣赏,感受音乐旋律进行的特征: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主奏乐器,
并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3、在学唱歌曲中掌握旋律下行、连线的音乐知识,并运用于音乐实践活动。
第五单元
1、在聆听和演唱中能够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听辨或找出音乐中重复的旋
律或相同的节奏,探究并体会其作用。
2、学唱歌曲《荡秋千》,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以及二拍子节奏表现“荡
秋千”形象,并唱出荡秋千的感觉。
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三拍知识,并能在歌曲《童心是小鸟》的演唱中表
现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学重点:十六分音符、符点四分音符的节奏要唱好。
第六单元
1、聆听《划龙船》、《水上音乐》,学唱《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感
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表现,体验音乐与生活、自然的交融关系。
2、学习并掌握旋律的进行方式——波浪形进行的知识,并能在音乐时间中
听辨和表现。
教学重点:在演唱歌曲中体会装饰音以及波浪形式旋律进行给歌曲带来的表
现作用,表达我们的快乐心情。
第七单元
1、通过学唱歌曲《幸福拍手歌》、《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生日快乐变奏
曲》、《祝你快乐》,感受音乐传递有请,表达祝福的主题和情绪,在音乐的感染
下学会珍视友情,团结友爱。
2、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幸福拍手歌》,在演唱与编创活动中掌握
附点八分音符知识。能为歌曲编创歌词和设计动作,边唱边表演。
3、学吹竖笛“5、6、7”三个音的长音吹法,并能和老师合作吹奏多声部的
旋律。
第八单元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艺术中的“国粹”——京剧的音乐风格与韵味,培
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2、用和谐、活泼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龙里格龙》,表
现出该歌曲独特的京剧韵味。
3、认识京剧重要的伴奏乐器——京胡,通过对比聆听,能分辨出二胡和京
胡在结构和音色上的不同。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2、《音乐鉴赏》教材所配套的音响资料。
3、网络音乐资源。
(二)实施手段
1、歌唱演奏创作围绕“听”而进行,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
造和享受音乐。
2、调查了解学生音乐学习水平和个别差异,以便心中有数,区别教学。
3、欣赏以音乐音响为本,以听为主,借助语言文字、图画等辅助媒介,采
用唱歌,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4、演唱教学中教师做到有表情地演唱,利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歌中
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避免机械的反复学唱。
5、针对优生多鼓励指导,困难生多树立信心,多鼓励参加音乐活动。
6、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学案例进行及时的复备和课后反思,针对
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
(三)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通过聆听鉴赏、演唱音乐主题、小组展示,师生互动等方法进行
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
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同的歌曲,
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4.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
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5.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
面素质。
6.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
7.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8.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
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1)、教育学认为:对儿童、少年进行评价的基本视点在于“发展”二字,即用
发展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全方位来考察与评价儿童。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
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
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的目的是
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教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2、 评价要素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
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3. 评价等级及标准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
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2)、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
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
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
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
较上。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2 第一课《歌唱祖国》 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表演《采一束鲜花》聆听《歌唱祖国》 4课时

3-4 第二课《家乡美》 表演《杨柳青》聆听《故乡是北京》 表演《大雁湖》聆听《牧歌》 4课时
5-6 第三课《快乐的校园》 表演《哦,十分钟》聆听《乒乓变奏曲》 表演《大家来唱》聆听《陀螺》、《打字机》 4课时

7-8 第四课《甜美》 表演《愉快的梦》聆听《梦幻曲》 表演《月亮月光光》聆听《小夜曲》 4课时
9-10 期中复习 4课时
11-12 第五课《童心》 表演《荡秋千》聆听《节日舞》 4课时
表演《童心是小鸟》聆听《山童》
13-14 第六课《水上的歌》 表演《小螺号》 聆听《水上音乐》 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聆听《划龙船》 4课时

15-16 第七课《祝你快乐》 表演《幸福拍手歌》聆听《生日快乐变奏曲》 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祝你快乐》 4课时
17-18 第八课《龙里格龙》 表演《龙里格龙》聆听《甘洒热血写春秋》 、《夜深沉》 4课时
19-20 《期末复习检测》 4课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