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子截面制作及判断标准

端子截面制作及判断标准

文件名称
端子截面制作及判定标准
文件编号
YSTZ-W-QC-003
制定 品管部 编制日期 2018/5/26 发行版次
A0
页次
1.目的:
本指引旨在说明使用端子断面分析系统进行端子断面制作及判定标准。
2.范围:
本指引仅限于线材与端子铆压,并客户有要求进行端子截面分析的线束产品。端子铆压截面分析
若有客户特殊要求,优先满足客户特殊要求。
文件名称 制定 品管部
端子截面制作及判定标准 编制日期 2018/5/26 发行版次
文件编号
A0
页次
YSTZ-W-QC-003
图5
图6
此处材料比其他部分厚锯
图7
端子壁和已变形的 线芯之间存在间隙
3.5.4 截面必须被正确地打磨及蚀刻。(图8)和(图9)提供了不正确地打磨及蚀刻的样板。
不正确的使用蚀刻溶液会因细节显示不足而曲解剖面。如果端子在蚀刻剂中过久,图像会很黑,难以观察
3. 切面制作:
3.1 操作人员有经过端子断面分析系统操作培训,或者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端子断面制作,避免操作员意外伤害
或损坏机器。
3.2 使用公司TZ-QC400型端子断面分析系统进行端子断面制作。
3.3 导体与端子铆压后,QC进行外观确认OK,并参考《端子断面操作标准书》方法制作端子断面。
3.4 端子进行切片时,选取正确的位置。
文件编号
YSTZ-W-QC-003
制定 品管部 编制日期 2018/5/26 发行版次
A0
页次
针对汽车线束端子与导体铆压后截面,依据以上要求进行参考并调整铆接模。
但必须满足:
NO.1 CH 铆压高度 符合规格
NO.3 CBm 可测量的铆压宽度 符合规格
NO.7 GH 毛刺高度要小于S端子原材料厚度(铆刺太高影响端子入胶芯,且压接模过压影响刀片寿命)
线芯和端子材料的细节
不能确认此处
是否存在裂纹
图8
图9
不能或者很 难确认线芯
3.5.5 截面研磨抛光过程中,避免将边缘磨成圆角导致边缘轮廓无法显示。如(图10)
边角磨成圆角,无 法显示边缘轮廓
图10
4. 端子铆压切片截面判定标准: 4.1 一个标准的截面如(图11)应满足如下要求
图11
文件名称
端子截面制作及判定标准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4.2.7 压接翼末端和包筒底部距离,未有触到底部如(图18)或者未有触到侧壁如(图19). OK
4.2.8 压接翼末端触到底部如(图20)或者触到侧壁如(图21)。 NG
4.2.9 一侧的压接翼未有抱住导体如(图22),但内部导体有明显变形。OK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1
2
3
图33 修订
批准
文件名称 制定 品管部
端子截面制作及判定标准 编制日期 2018/5/26 发行版次
文件编号
A0
页次
YSTZ-W-QC-003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4.2.17 端子包筒内壁产生裂纹如(图30)(图31)。NG 4.2.18 导体跑出端子压接翼包筒如(图32)。NG 4.2.19 绝缘层被压入端子包筒如(图33)。NG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4.3 若客户对端子铆压有特殊要求,优先按照客户特殊要求进行判定。
序号
日期
修订内容
4.2.13 压接翼切线不是一条直线,取支撑点的直线作为切线去计算支撑角度如(图26)。OK
YSTZ-W-QC-003
图23
图24
4.2.14 底部毛刺宽度>0.5S 如(图27)。NG 4.2.15 底部毛刺高度>1S 如(图28)。NG 4.2.16 上压刀与底座碰撞产生凹痕 如(图29)。NG
文件名称
端子截面制作及判定标准
文件编号
制定 品管部 编制日期 2018/5/26 发行版次
A0
页次
4.2.10 一侧的压接翼碰到内侧壁,抱住的单根或者多根导体未有变形如(图23)。NG
4.2.11 压接翼支撑角度<30度符合要求如(图24)。OK
4.2.12 压接翼支撑角度>30度如(图25)。NG
3.4.1 截面必须要垂直于压接的X轴及Y轴。(如图1)
3.4.2 避免有角度的剖面。 (如图2)
3.4.3 切片截面要避免锯齿槽及喇叭口的位置如(图3)。 (图4) 是一个选取正确位置的端子截面。
图1
图3
图2
图4 图2
3.5 端子断面制作过程,要避免制作出以下错误的切片. 3.5.1 端子在切断和研磨过程中,避免压接翼张开如(图5)。使用夹具时注意不要过夹将端子夹变形。 3.5.2 选择切片的位置很重要,(图6)为典型的错误切片位置,切片位置为端子喇叭口位置。压接翼未有相互 搭接,但是里面的导体有变形。 3.5.3 截面必须在进行压接高度测量的部位进行截面。(图7)是一个典型的通过锯齿槽位置的截面图。
4.2 端子铆压切片截面判定标准及对应不良缺陷截面如(图12)
4.2.2 压接翼搭接长度符合要求如(图13). OK
4.2.3 压接翼搭接长度不够如(图14). NG
图13
图12
4.2.4 压接翼内所有导体都有明显变形如下(图15). OK 4.2.5 压接翼内导体无变形如(图16). NG 4.2.6 底部厚度小于3/4S 如(图17). 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