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21)财务管理——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

(5.21)财务管理——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305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理念,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会计、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等方面综合素质,毕业后能在生产制造企业、商业企业、银行与金融证券机构、服务业、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服务机构从事会计业务、财务管理、审计、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管理专门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投融资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相关教学、科研的基本素养。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内容理论与实践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掌握会计学、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6.掌握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本管理、个人理财的知识和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1.知识结构要求(A)
A1.通识知识:接受财务管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扎实掌握财务管理类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A2.专业工具性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

A3.专业事实及原理性基础知识:了解从事国内外会计法律法规和惯例,掌握财务管理活动专门知识的基本原理,熟悉企业经济财务活动的业务内容、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核算的方式方法。

A4.专业前沿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掌握科学常识和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2.能力结构要求(B)
B1.专业基本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会利用现代科技与信息等高效的渠道和途径获取新知识,具备自我学习知识、自我消化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B2.专业综合能力:具备洞察问题、提炼问题、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学习及自我提升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具备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B4.人际技能: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浓厚兴趣,养成尊重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及风俗等的良好素养,在读、说、听、写、译等各个方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核心素养结构要求(C)
C1.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富于进取,具有团队意识。

C2.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C3.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全球化视野,掌握自然科学常识,跟踪科技发展动态,对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C4.专业素质: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发展动态,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会计政策法规和税务处理等相关知识,掌握财务经营活动中的操作技巧,
具备从事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或财务活动的基本技能。

三、学制、修业年限、学分、学位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7年
学分:170
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
五、核心课程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资本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成本会计、西方经济学、审计学、税法
六、课程结构比例分配表
【实践教学学分比重:文经管类专业一般应不少于30%,理工类专业一般应不少于35%;其中,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低于20%。

课内理论教学学时总数控制在2000学时以内。

课程总学分统一为170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学分由学校统一规定;
学科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职业方向教育课程学分分配比例建议3:4:3。

七、教学计划进程表
(三)专业教育课程
(五)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实训: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1)必须为专业核心课程;2)一门课程实践学时占65%以上,原则上应独立设实验实训课程,并编好课程代码。

2.技术训练: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与工艺的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术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

3.课程设计:结合核心课程或课群,理工、艺术类专业至少完成3个综合性课程设计或综合实验实训;文、经管类必须完成学年论文或社会调查论文3篇。

4.实习:实习分为校内与校外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工程技术实习等。

5.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安排在大四学年,第七学期选题,第八学期答辩。

毕业论文类应进行文献检索及重复率检索,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应分专业单独制定,同时要求有50%以上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6.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实践累计修满4学分。

八、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达成度关联矩阵
上表中,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之间达成度用“√”关联。

九、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
表中,H(强)、M(中)、L(弱),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联度强弱程度,一般一门课程最多支撑5项毕业要求指标点。

十、财务管理专业校地(企)合作教育培养计划
【根据毕业要求与课程及关联矩阵,设计校地(企)合作课程或实践环节】
要求与说明:
1.校地(企)合作课程指企业、事业单位等参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各类课程或实践环节;
2.选课要求:必修、限选、任选;
3.考核形式:报告、实践操作、笔试、口试、演示、论文、答辩等,可任意组合;
4.校地(企)合作课程类型与名称需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

5.学校优势特色建设专业、卓越工程师建设项目:须有6 门以上校地(企)合作课程由具备5 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原则上每个教师承担的主讲课程不超过两门)。

方案制定执笔人:编写成员:
方案制定负责人:教学副院长:院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