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课讲稿技战术部分

理论课讲稿技战术部分

理论课讲稿技战术部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理论课讲稿(技战术部分)比赛阵型、队形及球队的人员组合一战术阵型的演变发展现代足球发展至今,战术阵型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这是足球特有的攻守矛盾激烈斗争和技能、体能全面提高的必然结果。

1925年英国首先采用WM阵型(图1),该阵型流传全球30多年。

50年代初期,匈牙利采用新型的中锋回撤的四锋制(图2),以其机动多变的进攻型打法,引起了足坛阵型及战术的变革。

53年以6:3击败英国,大破了英国主场不败的神话,54年更以7:1大胜经过精心备战欲雪耻而回访匈牙利的英国队。

在当年的第五届世界杯上,小组赛中8:3胜联邦德国队,但在决赛中由于过分自信和轻敌2:3失利。

1958年巴西队在第六届世界杯上,吸取了匈牙利四锋制的精髓,采用了崭新的4-2-4阵型(图3),进攻运用两突前中锋的四锋制,在防守上设置左右两中卫封堵要害的禁区,中场看似只有两人,实际有四人,即进攻时两个边后卫压上中场助攻,防守时两边锋回撤中场协防。

其最大特点或突破点在于:抓住了攻防关键区(两个禁区)的兵力投入;由原来WM阵型的四条线改为三条线,使攻防衔接更为紧密。

随着人们对足球比赛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控制中场越来越被重视。

两个禁区固然重要但如果失去对中场的控制,球队等于被拦腰斩断。

进攻时组织不起来,防守时后卫线直接暴露于对方攻击下,毫无防护,难以提高防守质量。

因此,现代战术阵型最鲜明的特点是减少锋线人数增加中场人数,出现了4-3-3,4-4-2,4-5-1等阵型。

荷兰着名教练米歇尔斯于70年代创导了整体全攻全守的战术思想,他要求每名队员都具有攻、守双重任务和能力,同时又不失其位置的特点和个性。

图1 图2 图3 二不同阵型的特点及其位置职能(一)4-4-2阵型攻守较为平衡,适用于双方实力相当。

4名后卫要高度默契,能同时压上和退防,避免因一人过度落后而出现空当。

两中卫可平行站位,一人上抢另一人注意保护;也可前后站位,盯人中卫盯防对手,拖后中卫保护补位。

两边后卫防守两边路,进攻时有一侧的边后卫要插上助攻。

4名前卫可如下安排:菱形站位(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四人连线呈菱形。

拖后前卫作为两名中后卫前面的一道屏障,是中场的组织者、进攻的发动机。

突前前卫是前场的自由人,穿针引线是潜伏的第三名攻击手,实施第二波攻击。

两左右边前卫主要完成边路进攻的任务。

巨型站位(两前、两后),四人连线呈巨型。

双拖后前卫使中卫身前更加安全,同时有一人可以随时补防边前卫助攻未能及时回防造成的空当,以免中卫放弃中路要害位置去补防边路。

在防守时保证有6名队员。

两名突前前卫可增加攻击点,采用后排插上作为攻击手段。

浅蝶形站位(横向一字排开),四人连线呈浅蝶形。

扩大了防守宽度,减少了人间距,但由于缺少纵深保护,要求个人防守能力要强,同时整条线要行动高度协调统一,同上同下,注意保持与后卫线的安全距离。

进攻时无固定攻击手,谁的位置有利,谁能插上及时,谁就是突前前卫。

(二)5-3-2阵型防守反击型打法,适用于敌强我弱。

两名盯人中卫和一名拖后中卫或一名盯人中卫和两名拖后中卫组成中路防守,通过增加要害位置的人数,形成局部人数优势,达到提高防守质量的目的。

由守转攻时,快速通过中场,两名前锋队员伺机反击。

(三)3-4-3阵型攻击型阵型,适用于交叉淘汰赛。

三名前锋,增加了进攻的兵力投入,表明了坚决进攻的决心和态度。

左中右各有一人,可全方位攻击对方的球门,同时,一旦丢失控球权可在中、前场就地展开抢截,阻止对方的反击。

三名后卫两人盯人防守一人拖后保护,由于防守面积加大,人数优势减小,要求个人防守能力一定要强,保证在一对一时不被击败,同时要求前卫队员要有效协防。

三队形队形的作用:队形是阵型在不同比赛场合下更具体、更严谨、更灵活的运用,如果说阵型是位置的大体排列,那队形便是需要周密组织、随机变化的人员组合。

队形是一个队攻守战术效力的重要基础,是一个队实力充分发挥的基本保证。

一个不能在不同情况下保持良好攻守队形的球队,攻必然乏力,守必有漏洞。

总原则是:前后要有层次,左右要有策应,四面要有衔接。

核心点在于:有利于创造和利用空间,控制和封锁空间。

1 进攻时的整体队形原则为:随着球向前场的推进,投入前场的兵力越来越多。

人随球动。

由1-8-1变成1-3-62 进攻时的局部队形(1)持球人在任何场区至少有一个接应者的“基础”队形△第二防守人△第一防守人⊙持球人○接应者45o接应、保护场上视野球门侧接应距离前场近,后场远。

在持球人身后球门侧约45o。

保持180o视野,以便采取下一步行动。

(2)3人一组“两前一后,倒三角”的层次队形(3)形成瞬时人数优势,创造各种传切配合的多人组合队形(4)角球、任意球时“冲击波”队形进攻队员要有利用场区的考虑,要有局部人数优势的追求,要有助于保持控球权和创造进攻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3 防守的整体队形人随球动,与进攻时方向相反。

4 防守时的局部队形(1)边路场区保持金三角队形(2)中路场区保持梭形队形(3)3人一组“两后一前,正三角”的层次队形(4)盯抢着至少有一人保护的“基础”队形△△△△△△△△△△⊙⊙△△⊙⊙(1)(2)(3)(4)防守保护原则:距离:与第一防守人保持3-5米的距离,可限制对手的活动空间,如同伴被击败能及时上抢。

角度:取决于第一防守人的站位和意图。

如他离持球人太远,不能控制持球人的活动空间,应呈45度角站位,保护他的球门侧。

如他迫使持球人走边路,应纵向站位保护。

如他迫使持球人横向移动,应横向站位保护。

呼应:与第一防守人保持呼应联系,增援同伴阻抢的信心。

比赛中球不停地在动,队员和队形也不得不频频调整,为此,一支球队要始终保持好的队形,体能、意识水平,注意力和队形知识等是必不可少的。

四队的组合和个人特点队的合理组合对一支球队的实力水平起着巨大的增强作用。

一个队应力求:3-5名超出同伴得分倍数的队员,2-3名卓越的运球队员,1-3名球星队员,1-4名充满活力和有天赋的年轻队员。

将最优秀的球员拼凑成一支强队的观念是不可取的,群雄争王,各自为战,并不利于球队整体实力的发挥。

一个球员应具备下列基本素质: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特别是维持90分钟奔跑的身体能力前提;自信、果敢、意志力和注意力的心理特征;快速、对抗中熟练、准确完成攻守技术,特别是位置技术的技术基础;有球和无球状态下搞独立节比赛环境和态势,适时适地合理抉择行动的战术意识与能力。

竞赛制度、编排与成绩计算竞赛制度就是确定优胜者的方法。

足球竞赛制度经常采用的有循环制、淘汰制、和混合制三种。

选用竞赛制度应当考虑竞赛的目的、任务,比赛的期限,参赛队数和水平,运动员学习、生活情况,地区分布和球场数量,以及可支配经费等问题。

一循环制1单循环:参赛各队都要相遇一次,按成绩排定名次。

适用于参赛队数适中。

2双循环:两次单循环,各队相遇两次。

适用于参赛队少或赛期较长。

3分组循环:将参赛各队分成若干组,进行单循环,再按规程进行下一阶段比赛。

适用于参赛队较多,赛期较短。

编排方法:1比赛总场次和轮次的计算方法:单循环比赛总场次=[参赛队数*(参赛队数-1)]/2单循环比赛轮次:单数轮次数=队数双数轮次数=队数-1双循环的比赛总场次比单循环增加一倍。

分组循环的总场次等于每组场次之和。

2比赛轮次标的编排一律按双数编排,如是单数队,用“0”代表一个队,碰到“0”的队轮空。

先用号数代表队数,将其分为两半,前一半号数由1号起自上而下地写在左边,后一半号数自下而上地写在右边。

然后把相对的号数用横线连起来。

这就是第一轮的比赛。

把1号位置固定不动,其余的号数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用横线连起来,这就是第二轮的比赛。

例一,6个参赛队,轮次=6-1 例二,5个参赛队,轮次=5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1—6 1—5 1—4 1—3 1—2 1—0 1—5 1—4 1—3 1—22—5 6—4 5—3 4—2 3—6 2—5 0—4 5—3 4—2 3—03—4 2—3 6—2 5—6 4—5 3—4 2—3 0—2 5—0 4—5轮次表排完以后,召集各队进行抽签,将各队队名按抽到的号签填到轮次表中,编出比赛的日程表。

分组循环时,为了使分组较为合理,一般采用“种子队”排列分组的方法,先由“种子队”抽签分到各组中,再用抽签的方法确定其他各队在各组中的位置。

二淘汰制1比赛轮次和场次比赛轮次= 2的指数(4、8、16、32、64……)比赛场次(有决第三名的比赛)= 比赛队数例如:世界杯决赛阶段共16个队,总场次是16场,轮次是4轮(2的4次方是16)第四轮┌------------------┐ 2场第三轮┌--------┐┌--------┐ 2场第二轮┌---┐┌---┐┌---┐┌---┐ 4场第一轮┌┐┌┐┌┐┌┐┌┐┌┐┌┐┌┐ 8场2编排方法如参赛队是2的乘方数(4、8、16、32、64……)第一轮没有轮空队。

如参赛队不是2的乘方数,第一轮的轮空队数为:稍大于参赛队数的2的乘方数减去参赛队数。

如有12支参赛队,稍大于12的2的乘方数是16,16-12=4,即第一轮轮空的是4个队。

为了使比赛更加公正、精彩,往往把“种子队”安排在首轮比赛的轮空位置旁边,同时,要考虑将他们安排在不同的区域内。

三混合制把一次竞赛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预赛阶段)采用循环制,后一阶段(决赛阶段)采用淘汰制,在淘汰赛时一般采用交叉赛制。

如分两组,A1对B2,B1对A2。

如分四组,A1对C2,C2对A1,B1对D2,D2对C1。

持球技术与运用守则一接控球(一)接控球技术要点1 步点要踏准,步点要灵活。

2 平衡身体,移动重心。

3 接控球技术动作要准(落点判断、步点、接球部位)、柔(动作要协调、自然、放松)、顺(控球要顺球势)。

(二)运用守则1 摆脱接应,迎上接球。

提前、突然跑动摆脱对手的盯防,为接球创造空间并可直接威胁对手。

2 能射不接,能传不接。

如能直接射门或传球就不要接球,这样可加快进攻速度,提高进攻威胁性。

3 接球转身,快速连接。

如背向进攻方向接球,能转身就要快速转身,保持180°的前方视野,以便全面观察进攻势态,对周围情况以及对手动向有清楚地了解,并快速连接下一技术动作。

4 护球挡人,伺机摆脱。

当对手在身后紧盯防守无法转身时,要使自己处于对手和球之间,挡住防守人,保护好球,再通过假动作伺机从两侧摆脱防守。

5 接过结合,一动突破。

当对手向你猛扑时,你可直接将球接到对手的身体两侧,甚至身后,并快速跑动超越对手,利用对手防守失位或重心不稳的有利时机,突破对手。

二传球(一)传好球的五个因素:1 准确:指传中目标,要传给没有移动的同伴,以即将能接控球为准;要传给跑动中接应的同伴,以让他不减速能接到球为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