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企垄断的性质及其法律规制我们生活在全球唯一收费多过收税的国度,因而你一生缴的费可能多过缴的税。
你买的是全世界最贵的房子和汽车,加的是全世界最贵的汽油。
全世界约12万公里的收费公路,有3/4在中国。
因而,你出门常被堵在连串的收费站前,堵得高速路变成了低速路。
你知道投资12亿的首都机场高速路,早已收费过百亿吗?你知道三峡基金加在每度电里0.7-1.3分钱,已收过了1300亿元还在收吗?你知道航空人身意外险的利润是700%吗?你知道机场建设费每年收了过百亿吗?你知道全国电话月租费一年收了近千亿吗?你知道从国内打电话到国外的话费,是从国外打过来的10倍以上吗?你知道没有商业电视台的国内,一年收视费超过300亿吗?你知道9年制义务教育的国内,家长为孩子上学花的钱要超过12年制义务教育的发达国家吗?你知道在“维持生计部门或生存部门”垄断下,不仅教育、医疗提供的是质次价高的服务,就连你用的电、喝的水、烧的气,加的油,打的电话,上的网,吃的盐,喝的酒、抽的烟都是在变相纳税吗?你知道垄断博彩业的中彩率全球最低吗?你知道垄断保险业的赔率也是全球最低吗?你知道自己养活了占人口比例最高的财政供养人口吗?民众对于垄断国企的不满,早已怨声载道。
从早年的装电话贵,到近年的双向收费,打电话贵,看电视贵;从液化气贵,到加油贵;从拦路收费,到涨价链条;无一没有收获满脸、满身的唾沫星子。
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垄断引发的抗议,小到的士罢运、货车冲卡,大到聚众鼓噪,流血冲突,时时处处都有发生。
垄断寡头们理直气壮地排斥自由竞争,理直气壮地打击和摈除民营竞争者。
他们之所以能所向披靡,是因为有红头文件做尚方宝剑。
不信你去查查,“主导产权、控制命脉、垄断资源、占领上游、支配关键、掌握要素”这些个词语,全都来自官方文件。
国企“放小”放出来的,也即退让出来的,不过是市场食物链的下端,不过是些不便于垄断的竞争性产业、下游产业、深加工产业等等。
国企“抓大”抓出来的,却全是食利自肥的领域。
强化了垄断的“国进民退”领域,全都是民生基本生计的刚性消费。
一句话,民生必需品被垄断国企扼住了咽喉,扼住了咽喉才有“国富民穷”一说。
专权垄断工具,决定了国企“左右逢源”的胜境:左手独享市场垄断利润,右手独享倾斜政策的超市场待遇。
“石化双雄”一边涨价一边还要补贴,就是例子。
由于“内部人控制”的格局,国企成为不透明经营的领域,盛行暗箱操作。
员工不了解企业财务的真相,更不知晓高层的高收入。
国企、央企管理层自我厘定天价薪酬的食利自肥体制,不但造就出“先富一族”,更造就出“为富不仁一族”,造就出掌勺人私分大锅饭的潜规则,被喊停的管理层收购、内部持股就是例子。
据统计,国内155家央企管理层的年薪,从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不等,而最低层员工的月薪仅1、2千元。
类似中国银行[3.14 -0.63% 股吧]的王雪冰、刘金宝案,光大银行[3.43 0.00% 股吧]的朱小华案,红塔集团的储时健案,中石化的陈同海案,中航油的“期油交易”巨亏和南方航空[7.31 -1.35% 股吧]“委托理财”巨亏一类案子,都是对这类企业徒有其表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反讽。
垄断国企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市场化企业,而是仿真企业,隶属政府“主导产权、控制命脉、垄断资源、占领上游、支配关键、掌握要素”的体制体系。
什么意思?意思是国企本质上不是靠市场谋生的企业,而是威权政治架构母体系中,专门分工掌控金融经济命脉的子体系工具。
尽管国企伪装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样子,但也掩盖不住其权力资本工具的性质。
说白了,垄断企业不过是经济领域内的专权垄断工具,与泛亲缘化甚至帮会化的“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结构一样,国企通行着“内部人控制”的任人唯亲和裙带风。
不是什么真正的企业,也就不靠降低成本生存。
因而,垄断成本的不断企高带起的连环涨价,也就不断地转嫁给民生。
垄断的昂贵成本,也只能转嫁给大众。
再说白一点,这些个超市场的垄断寡头巨无霸,是市场领域内不折不扣的经济特权王国,是国中之国。
经济垄断的本质是超市场、非市场和反市场的,垄断的本质是暴力强制与强迫交易。
因而,垄断被列宁定性为“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
但眼下中国没人敢这么抨击垄断国企。
为什么?不仅因为会触犯国企耀眼的政治光环,更因为不合国企优于民企的价值判断:垄断国企的扩张方兴未艾,暴利滚滚,烈火烹油般窜升为全球巨无霸前列,谁敢说人家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但从发生学上寻根觅源,垄断国企还真是那个已没落、以消亡、已推出历史舞台的“计划经济”的遗留物。
说穿了,是30年失败了的管制经济的遗产,是本该与其母体一同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残留物。
本该退出历史舞台的垄断国企杀了个回马枪,硬是横亘在市场化变革半路上,硬是在中国异化出一个权贵加裙带的垄断市场,保留了市场汪洋大海中的特权孤岛,特权王国,国中之国。
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正在流失,低成本高增长的好景不再,源于国内市场竞争制度的难产;成本递增、增长递减,是强化了垄断,排斥了竞争的结果。
垄断国企不可避免地阻遏了竞争、推高了成本,抬升了价格,挤占了消费,扭曲了增长。
竞争不充分,分配不公平的根源是半市场。
半市场的标志,是通行着垄断与非垄断两种资源配置,市场与超市场两套规则,自由交易与强迫交易两类价格,供养财政与财政供养两种生存方式.这种有主有次、有强有弱的二元差异,有悖非歧视性国民待遇原则与公平竞争规则,所造成有亲有疏、有肥有瘦、有贫有富的市场偏袒,不亚于城乡有别、官民有别的社会不公。
盛行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两套游戏规则,两类交易价格,两种生存方式的中国,能不盛行贫富两极分化?深究下来,国企垄断具有下列优势。
一、体制混乱至今垄断国企资产规模已达160多亿元人民币,发展是极快的。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尤其是1992年和1993年的高潮期间,公司似乎一夜之间突然设立了许许多多的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
这些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参股公司等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
然而,公司似乎又缺乏对这些不同机构、公司管理方式的系统思考,没有理顺总公司、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投公司、参股公司相互间的关系,同时也许是由于缺乏了解和信任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在这些机构、公司设立起来以后,就出现了各不同机构、公司的领导相互兼任不同职务的混乱局面。
如总公司的总经理兼子公司的董事长,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兼子公司的总经理,总公司的总助兼代表处主任,代表处主任兼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孙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总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代表处主任等又兼任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等职务。
总而言之,从总公司到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主要领导几乎都分别担任着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职务。
这种一人同时身兼不同性质、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的数种职务的混乱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它为扯皮、推诿、不负责任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借口。
由于一个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应付完其所挂全部职务应负责的全部工作,于是只有委托其他人全权代理,但对代理人又疏于管理、监督,所以许多数百万、数千万甚至超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公司虽设立了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但却没有划分清楚各自的责、权、利关系,更由于领导相互兼职,使这些机构、公司间的责、权、利关系更加混乱,最后往往导致孙公司的责任由子公司承担,子公司、分支机构的责任由总公司承担,甚至控股公司的责任也由总公司承担的不良后果。
由于体制上的混乱,必然会导致决策混乱、领导不力、管理不善等恶果。
二、决策不科学由于上述体制上的混乱状况,使公司各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决策没有章法可依。
上述体制,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式的集权管理方式,它根本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由于总公司的各位领导,往往身兼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数职,自然,各种不同机构、公司的决策权也往往集于一身。
然而大量的经营活动往往又必须靠普通职员去操作,但普通职员甚至下属公司、分支机构的领导都无权参与决策,也不用承担决策错误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决策的人不了解详细情况,了解详细情况并具体操作实施的人员又无权参与决策的怪状。
这种状况是很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同时也为一些思想不纯、动机不良的职员提供了谋取个人私利的可乘之机。
这种状况下,决策者们虽然很忙,也很辛苦,却往往无法得到满意的回报。
于是,也就有了"权力下放-收回-再下放-再收回"以及下级公司"早请示,晚汇报",上级领导应付不完的批示等等怪状。
三、领导不力我们常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现代化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
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关键的人才则是企业负责人。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也即这个道理。
中国现代企业领导,不但要有非凡的才能,更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正义感、是非观,不能损人利已,损公肥私,以权谋私。
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领导的重任,才能赢得职员的尊敬,也才敢直面职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目前,公司一些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负责人,一方面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其责权利不明确,因此决策不果断,管理松驰,事业心不强,拍担责任,抱着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
另一方面,也许是个人能力问题,或者是自身存在的其他问题,因而缺乏主见,往往对职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抱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怕管事,怕得罪人。
于是公司的电话有人乱打,交际应酬费有人乱花,车辆有人乱开。
而对于工作,有人不负责任,有人马马虎虎,甚至有人从中谋取个人私利;于是该解聘的人员不解聘,该降职的也不降职,该处分的不处分,同时该表彰奖励的也无人表彰奖励,该升职的也得不到升职。
一些领导还时时公然流露出自己也是替共产党打工的消极心态。
甚至有些职员在公司领工资而自己又开公司,干自己的私活,有些职员利用公司的电话收听股票行情、信息炒股也无人干涉。
这种状况极大地挫伤了那些有责任心的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一些真正的人才流失了出去,而一些无能平庸之辈却悠然自得在公司混工资又无任何压力。
四、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公司分支机构、子公司的负责人,多是由总公司直接任命的,而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大多数职员,都是从各地招聘的。
自然,公司的大多数职员要对分支机构、子公司领导负责,分支机构、子公司负责人则对总公司领导负责。
这种单线式的联系很容易使中间环节欺下瞒上而不被发觉。
首先,一般职员无权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活动,一些重大决策主要由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负责人决定或由他们报告总公司后决定,那么这些决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公司经济利益等,一般职员无权发表意见也无法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