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
断总结实践经验,融入民族传统,反映时代要求,不仅解答了中国社会
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且还体现出
了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的特色,饱含着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的精神, 也展现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但同时,我觉得一个社会所存在的制度方式必须要促进社会的
进步,不然这种制度就会遭到这个社会的消灭。所以,相对于歌颂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使
我国社会更加繁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戒骄戒躁,
积极改变现有制度的弊端, 坚持改革创新, 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使其更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给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
的作用。
首先, “以民为本 ”,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
“以官为本 ",
又不同于 “以人为本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
属于人民。 " 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
“三个代表 "的要求,最
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
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 “深怀爱民之心, 恪守为民之责, 善谋富民之策,
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所以,以人民为本位,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关于 “共同富裕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
“就是要逐步实
1
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
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
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
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
主义。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
人占有的矛盾。 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
结合。
最后,建设 “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
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
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 ?是广大人民。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
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
说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也叫共产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
最科学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它以扬弃资本主义的缺点弊端为基础,
以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 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为目标方向,
寻求可
以最好地满足人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路和社会制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中国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
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追求和理想,是
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根本手段、方法和
途径,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屈辱、灾难的历史经验所得,是
2
中国有识、有志的爱国之士经过不懈的努力、 追求和思考的最终结晶。
邓小平曾经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明确和解决社会主义是什么、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中国人民所认识和认可的社会主义,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
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学说中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
制度,揭露出人民贫穷困苦、社会动荡不安、腐败与犯罪严重、定期
爆发经济危机、人民失去自由等等一切社会弊端的根源均在于以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
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 主张通过扬弃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生产资
料公有制,以联合劳动和人民民主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消除资
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缺点弊端, 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 实践一种
真正的自由、民主、公平和正义,实现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中,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是同义的,只不过有许多国家和人们(包括列宁)也同时把初级
阶段的共产主义称之为社会主义而已。 因此,我们所指的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也同时可以说成是有中国特色共产主义。
显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和灵魂就是社会主义。中国
3
的共产党人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想在马克思、 恩格斯所揭示的社
会主义学说的指导下,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繁荣富强、自由民主、
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理论应
用到中国, 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就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体现。
显然,自始至终,自中国人民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到中国的共
产党人发动一系列的革命运动, 再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建设一个共同富裕、科学民主、自由繁荣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都一直是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所追求、 遵循和钻研的
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 只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经过了许多的挫折和
磨难,中国人民才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当作了一种理论系统科学来
对待,希望能在中国更好的实践科学社会主义, 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得以呈现出来。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因此,
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
但具体的范畴和内容并不包括这些。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科学
社会主义的中国化,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的中国化。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
它更侧重于总体的、 综合的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建设;
而哲学和政治
经济学则注重于更细微的理论研究。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比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的中国化更具有具体而现实的价值和意
义。
当然,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通过科学社会主义来体现在人类
社会的实践中的。因此,创新、完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
通过结合中国国情,创新和发展、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科
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社会科学, 当科学社会主义通过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得到某种重大理论突破后,
才能根据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 应用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中。
因此,我们创新、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应持有
孤立的态度和眼光, 应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首先创
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然后才能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有效性决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有效性。
理论的目的意义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科学有效的社会主
义理论要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问题。 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无
产阶级人民群众解决自身生存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理论科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