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决胜版)古诗鉴赏篇1.2010届上海市闸北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7.曲中最能体现诗人对江南情感的词语是 (2分)8.对本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水仙子”是这首曲的标题,“咏江南”是本曲题旨所在。
B.“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一句点出所写的是秋天的景致。
C.“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江南人家的富庶。
D.“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两句描绘出一派祥和之景。
7.爱杀(2分)8.A(2分)2.2010年北京语文一模预测试题7.阅读辛弃疾的《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①,完成下列三题。
(6分)柳边飞鞚②,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作者闲居江西上饶时,曾多次游览博山,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记游词。
《清平乐》即是其中一首。
②鞚(kòng),马笼头。
(1)词中能够体现“母爱”的句子是,。
(1分)(2)“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极富情趣,请具体描述并作分析。
(3分)(3)联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说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略3.2010年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标题中的“”字,二是诗句中的“”一词。
(2分)2.你从语言或内容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进行分析。
(2分)答:1. 望”,“会当”。
(2分)2.(2分)答:内容:诗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语言:“钟“字,使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
4.2010年广西玉林市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对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4分)A.上阕写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涮,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细雨中杜鹃的啼叫,突出了环境的喧闹,以前面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E.全词情景交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情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B C5.2010年贵州毕节地区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韩愈【唐】刘禹锡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甲)诗中“左迁”的意思是;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和。
(4分)13.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4分)12.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
(4分)13.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4分)6.枣阳市2010年3月全市初三统考语文试卷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2分)11.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10.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意对即可)11.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7.2010年江苏南通中考模拟试卷滁州西涧①(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②,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①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
②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1)作者用“”的诗句表达坚守节操的志向。
(2分)(2)有人说,诗歌蕴含作者感叹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
以这样的说法,那么诗歌中的哪个字是作者的自比?(1分)(3)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6.(1)独怜幽草涧边生 2分 (2)“舟”字。
1分 (3)表达了忧伤的情感。
2分8.2010年荆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5.(1)“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9.2010年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7.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
我们还背诵过他写的七律名篇《》。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早年的从戎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州终老此生。
10.2010年卢湾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7.诗中最生动形象地描写秋景的一句是(2分)A. 风急天高猿啸哀B. 渚清沙白鸟飞回C. 无边落木萧萧下D. 万里悲秋常作客8.下列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多病潦倒生活的悲叹。
B.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终身壮志难酬的悲愤。
C.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
D.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悲苦心境。
7.(2分)C 8. (2分)C11.2010年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7.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 。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渴望重回沙场的心情。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将士的英勇。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虚实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7. 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大业 8. C12.2010年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曲中“断肠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8.下列不正确的一个选项是()(2分)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汉宫秋》等。
B.曲中作者形容乌鸦昏昏沉沉地归巢,以此来含蓄地表达断肠人的内心。
C.“天净沙”是这首曲地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曲的题目。
D.曲中前二句营造出了一种凄苦的意境,“夕阳西下”更增添了萧瑟感。
7.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这里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8.B13.2010年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如梦令宋李清照瘦。
7.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8.下面对这首小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昨夜的风来得突然,还稀稀落落的下起了雨。
该句交待了担忧园中海棠的原因.B.“试问卷帘人”中“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C.“却道海棠依旧”中“却”字,既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对海棠的担忧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及怀疑,又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回答时的漫不经心。
D.“小令写法别致,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意境层层叠进,表达了作者伤春惜花之情。
7. 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2分) 8.A (2分)14.2010年浙江省金衢十一校联考(一) 兰溪①棹歌②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③,越中④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⑤,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
②棹(zh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③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
④越中: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
⑤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开时下的雨。
14.“半夜鲤鱼来上滩”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做简要赏析。
(2分)1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4.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拔鳍摆尾,啪啪蹦跳。
生动传神,一笔勾勒,使整个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的最精彩的点睛之笔.15.抒发了作者对兰溪的赞美和喜爱。
15.广东省平远县八尺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答:4.B5.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