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随笔导语:教师这一职业既崇高又责任重大,她是造就人的一个职业,关系到一个民族节气强弱大事,所以在这个职业岗位上的每一个人员,不但要人人身心健康,而且还要有高强度工作责任性和事业性,要以全心的敬业精神去化解在工作中碰到的一切困难险阻,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中的事实,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修补社会的裂缝,这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心理。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随笔》,欢迎阅读。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随笔【第一篇】:话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曾听说我国辽宁省有关部门,曾对该省所有中小教师的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作过一次全面的调查统计,当调查统计结果一出来,使众多参与此项工作的相关学者和该省的相关领导大为震撼,全省竞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中小教师有心理健康问题,属心理健康不合格教师。
当本人首次听到此项报道时,心情十分气愤的认为,如此的报道,是对我们广大教育线上的每一位工作者在精神上的一种污辱,是对我国教师形象的一次诽谤。
但笔者近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真的无意中发现,在我们身边的这个教师群体中,确有一些教师心理不健康者,这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在他(她)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暴露在学生和同事面前,根据笔者不全面的观察,发现其表现主要为:有这样的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中,一旦碰到一点师生间的一些矛盾,不是主动地想方设法乐观地去面对,去解决,而是哭鼻子,示为受委屈的现象去面对。
对此请大家想一想,一来,用这样的态度去面对闹矛盾学生,不但有失教师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二来,如此方法怎么能教育学生呢?自己不战先败,确实本人的心理忍受能力有问题,纯属心理不健康者。
有这样的一些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在他(她)心目中,一切自认为工作有经验,管理学生有办法,学生对他从不敢说个不字,所以对学生的教育,从不以相互尊重的口气去主动交流、沟通,而是以大压小、以强压弱,一旦学生中出现他认为出格的事,就在学生面前严重失态,登眼珠、拍桌子、出口骂学生、更有甚者动手打学生。
学生未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要到学校接受教育,而教师是学生的长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如此的表现,不是心理不健康者,又是何须人也?还有这样的一些教师,既不是学校的管理领导,又不是班主任,在他们心中自己认为我是学校“自由民”,对教育教学工作充其量就是上几节课罢了,什么教书育人、校风校貌、为人师表等他们什么都不顾问,那怕是学生在他眼皮底下做违纪行为,他也感到不是我的份内事而视而不见,避而远之,丝毫没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此类教师的心理又健康何在呢?更不能理解的还有这样一些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几年,年纪轻轻,应该说是出成绩、成材的黄金时期,但在部分教师的平日工作状态和言行中,却时刻流露出工作压力大、身体状况不佳、何病缠身等。
笔者认为:有压力才能有动力,人的成长本身就应该在压力中成长的,许多人的业绩就是靠压力压出来的,年近“而立之年”的青年教师哪能不在压力中成长?有病就医,小病、没病何必挂齿,年轻人应浑身充满阳刚之气,反之定属心理不健康者也。
综上所说,虽不如辽宁省统计出来的那组数字惊人,但确在我们有些学校的师群中普遍存在着。
教师这一职业既崇高又责任重大,她是造就人的一个职业,关系到一个民族节气强弱大事,所以在这个职业岗位上的每一个人员,不但要人人身心健康,而且还要有高强度工作责任性和事业性,要以全心的敬业精神去化解在工作中碰到的一切困难险阻,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中的事实,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修补社会的裂缝,这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心理。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随笔【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随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共同活动的方式看成心理教育的方式或方法。
常用有以下几大类型。
1、认知法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小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育目标。
它包括以下几种活动:(1)阅读和听故事;(2)多媒体教学;(3)艺术欣赏;(4)联想活动,即:通过小学生的观察联想活动,来训练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及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经验。
(5)认知改变,即教师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等方法,来改变小学生非理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合理的思考方式,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6)参观访问。
2、操作法这种类型的教育方法主要通过小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具体包括(1)游戏活动;(2)劳动,如集体打扫环境卫生、种树和出墙报等等,来培养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
(3)测验,让学生做智力、性格、态度和兴趣等等各种心理测验,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特点、长处和不足,以促进小学生自我的发展。
(4)讲演,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伴间的相互了解。
(5)绘画,即通过绘画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6)唱歌,即通过唱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小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
3、集中讨论法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进问题的解决。
这类方法有多种,如分组讨论、专题讨论、辩论等等,均可用于心理教育课程之中。
4、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让小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
例如:一个学习不好的小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畏惧学习。
教师可以让他扮演这个学生,从而了解自己内心感受和问题的所在,再通过角色的转换,扮演考试成功者,使他尝试新的行为和获得新的体验。
5、行为改变法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种新的良好行为,或者消除某种不良行为。
例如,我们利用正强化(精神或物质奖励)来促进小学生举手发言;或者我们通过负强化(如批评或惩罚)来削弱小学生课堂上的多动行为等等。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明确具体指出所要强化的行为和所要达到的标准。
例如,把某学生上课时离开座位的次数从原有的每节#次,降为每节不超出%次。
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强化物可分为原级强化物,如糖果、玩具、书籍等等;次级强化物,如分数、筹码、符号、红星等等;社会性强化,如微笑、赞许、摸头、陪同游戏等等。
)不同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强化物,以适应他们不同的需要。
强化的时间要及时,延误时间越长,强化对行为的作用就越小。
以上心理教育方法分类不是绝对的,不同种类的方法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关系。
例如,在心理教育的认知法中包含有行为活动的成分,而在操作法中有包含认知和活动的成分,只不过两类方法的侧重有所不同。
在心理教育中,要根据教育的特殊目标和心理教育方法的特点,选择出最适合的心理教育方法。
在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认知活动的成分与行为活动的成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要使心理教育课程达到最佳的效果,应采用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方法。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随笔【第三篇】:积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积极引导幼儿园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目标之中,积极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陶冶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是切实帮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经常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帮助他们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普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
四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五是认真开展摸排工作,对心理有问题的幼儿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随笔【第四篇】:关于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的几点思考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前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的发展已经到一定程度,也日趋完善,但是在中小城市的发展仍然很缓慢,存在这样的现状:一是大约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学课,也没有心理咨询室,而开设的学校中有三分之一的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际作用的学校屈指可数,山东青岛在发展健康教育方面处在了一个领头羊的位置,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工作坊,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自己,完善独立的人格,建立正确的目标并做好自己的未来发展蓝图。
二是一些学校把自己学校的教师拉到北师大或其他学校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然后让自己的教师兼职做心理辅导老师代替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
这的确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而且也确实存在一些优势,比如本学校教师容易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比较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这样的心理培训也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质,对以后的班级管理有很大帮助;但是这样的教师毕竟没有接受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不够专业,他们对学生的了解可能会导致对他的评价不够客观,从而对诊断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初中高中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已经相当繁重,再让他们抽出一部分精力做心理辅导教师是很勉强的,至于把自己学校的教师拉去培训然后做兼职心理教师的这种做法的利弊,还有待专家和实践的证明。
但是这种本学校其他科目教师兼职做的心理辅导教师是无法完全取代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
建议那么如何在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这里有两点建议:一、在小学初中以开展情商教育为主,心理辅导为辅。
情商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已引入我国,它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实际为“情绪智力”,后被美国情商教育之父丹尼尔。
格尔曼引为情商并开展了情商教育。
情商是指管理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处世技巧和竞争技能,3—12岁是情商型塑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成功在80%以上是由情商决定的,而处于小学初中的学生正值3—12岁的年龄,所以在小学和初中开展情商教育是很必要的。
丹尼尔·格尔曼把自信心、独立性、意志力、公德心、爱心、诚实、乐观、竞争力和人际交往作为情商的九项教育目标,通过角色扮演、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培养孩子的这九个方面。
一般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郁是因为对生活失去希望,没有生活支柱,心理上孤独忧郁才导致的,假如人人都有一个乐观自信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有很多的朋友亲人,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他就不可能产生抑郁的症状了,所以说情商教育是在根源上斩断心理疾病的“病原体”。
当然对于那些如自闭症,阿斯贝格,多动症等病症还是要通过专业的心理疗法来治疗的。
至于情商教育的具体另文详述,目前比较专业的机构是龅牙兔儿童情商乐园,他们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鉴。
二、在高中以开展心理辅导为主,情商教育为辅。
高中时期的学生性格已经定型,过了情商型塑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辅导为主的,主要是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根据不同的年级开展不同内容的心理辅导,保证每个月每个班有一次心理辅导课,将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结合,课堂教学与个案辅导想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