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船舶压载水
③NISA明确表示,如果更换压载水对船舶的安全构成
威胁,船长不但有权利,而且有义务拒绝进行该操 作。(证据,诚信。)
澳大利亚
从1999年5月开始,澳大利亚检疫和检查局 (AQIS)对跨赤道航行到澳大利亚港口的船舶压 载水记录和报告实行强制规定;从2001年7月1 日AQIS对船舶实施强制压载水管理,禁止来自澳 大利亚12海里领海以外的船舶向澳大利亚领海排 放“高风险”压载水。只有在海上使用批准的方 法更换了压载水的船舶在澳大利亚水域排放压载 水是允许的。但同时要求船舶必须持有压载水记 录簿并保存所有的压载水记录,并在港口国检查 官要求时出示该记录簿。
(c) 船舶压载水管理 各种船舶的压载水管理要求如表所示。
船舶建造时间
2009年前 2009年前
压载水容量(M3)
管理要求
1500—5000
2014年前至少满足压载水更换或压 载水性能标准,其后满足压载水性 能标准。
<1500或>5000 2016年前至少满足压载水更换或压载水
性能标准,其后满足压载水性能标准。
压载水记录簿应在所有合理时间随时可供检查; 对于被拖带的无人船舶,可放在拖船上保存。
每一压载水作业均应及时在压载水记录簿中作出完 整记录。每一记录均应由负责有关作业的高级船员 签字,每一页填写完毕均应由船长签字。压载水记 录簿中的记录事项应以该船的工作语言填写。如果 该语言不是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则该记录事项 应载有其中一种语言的译文。当填写的记录项目也 使用了船舶有权悬挂其国旗的国家的官方语言时, 在发生争端或有不一致时,应以此种语言填写的记 录项目为准。
1993年,IMO大会以A.774(8)号决议通过了以 1991年指南为基础的“防止通过船舶压载水及其 沉淀物引进有害生物和病原体的指南”,该指南比 前者效力更高。
1997年3月,MEPC通过了压载水指南的 修正案,这一修正案于1997年11月在 IMO 20届大会上获得通过,大会以 A.868(20)号决议颁布了新的指南: “关于控制和管理压载水以减少有害水生 物和病原体迁移的指南”。随后,MEPC 压载水工作组一直致力于压载水管理强制 性国际规则的制定。
土生物的灭绝
对经济的影响(斑马贝例子)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毒双鞭甲藻)
举例
例1:
1994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向IMO提 交的一份报告指出,原生长在美国大西洋 沿岸的一种浮游动物(栉水母)由船舶压 载水传播到黑海水域后,由于生长环境适 宜,又没有天敌,很快成为优势种群,与 经济鱼类---缇鱼争食饵料,致使缇鱼捕获 量锐减,年损失在10亿美元以上。
3、造成污染的三种情况:外来生物缺少天 敌,繁衍迅速,造成生态破坏;有毒甲藻 产生毒素;霍乱弧菌。(例)
船舶压载水问题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与本土生物争夺食物及生存空间 ➢ 吞噬本土物种 ➢ 改变息栖环境 ➢ 改变环境状态 (例如减少水的清洁度) ➢ 改变食物链及整个生态结构 ➢ 取代本土生物, 减少本土生物多样性,甚至造成本
每一船舶均应在船上备有至少载有规定信息的压 载水记录簿。
压载水记录簿的记录事项应在完成最后一项记录 后保留在船上至少两年;此后应在至少三年的期 限内由公司控制。
在依据本附则要求排放压载水时,或在发生本公 约未以其它方式予以免除的压载水的其它意外或 异常排放时,应在压载水记录簿中作出记录,说 明排放的情况和理由。
2) B部分—船舶的管理和控制要求
(a) 压载水管理计划
每一船舶均应在船上携带并实施压载水管理计划。此种计 划应由主管机关批准并考虑到本组织制定的指南。压载水 管理计划是各船特定的并应至少:
详述与本公约要求的压载水管理有关的该船舶和船员的安 全程序;
详述实施本公约中所载的压载水管理要求和补充性的压载 水管理实践所应采取的行动;
按要求所有从国际水域到达澳大利亚船 舶应在进入澳大利亚水域前12-48小时, 通过船舶代理向AQIS提交“到达前检疫报 告(QPAR)”,其中包括所实施的压载 水管理程序。对于不提交QPAR的船舶, AQIS不发给船舶正式的检疫结关证明而且 额外加收AQIS费。如果没有来自AQIS的 书面允许,来自国际航线的船舶不允许排 放压载水。如果来自国际航线船舶压载水 排放的细节和意图发生改变,船舶必须在 排放前提交修改的QPAR并获得AQIS的批 准。
此外船舶必须如实在压载水记录簿上 填写压载水加载港的信息; 使用AQIS 的压载水决策支持系统(BWDSS) (这是一个非强制的支持AQIS压载水 管理要求的自动计算机应用软件);海 上更换压载水;压载水拟排入的澳大利 亚水域地点。该表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 送交AQIS,但AQIS检查官登轮时可实 施检查。完成的表格应在船上保存至少 两年,当AQIS需要时可以复印。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规则”简介
BWM CONVENTION 2004包括22个条款和一个附则。 公约附则主要涉及技术性要求,共包括5个部分。 1)A部分—总则 (a) 一般适用性:除另有明文规定外,压载水排放应按本附则 的规定通过压载水管理进行。 (b)例外 ➢ 为确保紧急情况下的船舶安全或海上人命救助所进行的必 需的压载水和沉积物的加装或排放; ➢ 船舶或其设备损坏引起的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意外排放或进 入; ➢ 在为避免或尽量减少船舶污染事故而进行的压载水和沉积 物的加装和排放; ➢ 同一压载水和沉积物在公海上的加装和此后的排入; ➢ 在最初加装压载水和沉积物的同一地点排放压载水和沉积 物,并且排放的压载水和沉积物未与未经管理的、来自其 它地区的压载水和沉积物发生任何混合。
“全球压载水管理项目”
由全球环保基金(GEF)拨款739万美元,联合 国开发计划署(UNDP)管理,IMO组织实施, 计划3年完成。
该项目由6个区域的国家项目组成:东亚区:中国; 西亚区:印度;中东区:伊朗;非洲区:南非;东 欧区:乌克兰;南美区:巴西。IMO的工作组已制 定了《国家项目工作计划要点指南》。要求按照该 《指南》尽快制定《国家项目工作计划》和卓有成 效地开展有关工作。2000年6月22日,全球压载 水管理项目第一次中国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 议完成了“国家项目”的组织工作,讨论了行动方 案。(/)
加拿大
1989年加拿大对进入大湖区的船舶实施自 愿的压载水更换要求。2000年加拿大航运 联盟提出了压载水管理的规则。
为了尽可能与国际公约和美国USCG的要 求一致,从2006年6月8日加拿大政府在管 辖水域内实施了新的规定。新规定要求在加 拿大以外加装了压载水的船舶必须:
在距岸200海里以外、水深2000米以上更 换压载水,或对于航线上不满足距岸200海 里以外、水深2000米,至少在50海里以外、 水深至少500米处更换压载水。
第三讲 船舶压载水污染
一、船舶压载水污染概述 二、控制船舶压载水污染的国际立法 三、控制船舶压载水污染的措施
压载水污染
传统意义上的压载水污染 散装油类、有毒液体物质船舶压载水
污染。(货物残留) (MARPOL73/78附则Ⅰ、Ⅱ)
专用压载舱压载水污染 船造成水域生态、渔业资源的破 坏以及公众健康的损害。
二、控制船舶压载水污染的国际立法
防止船舶压载水危害的国际立法过程:
1973年,IMO大会首次提出船舶压载水问题, 特别是与有害病原体迁移有关的问题,大会通过了 一项决议,指出:“船舶压载水中有可能含有流行 病病菌,这些压载水在它国排放可能导致该流行病 在它国蔓延。”
1991年,IMO(MEPC)通过了其50(31)号 决议,即“防止由船舶压载水及其沉淀物引进有害 物种及病原体的指南”。
2004年2月13日,IMO在伦敦召开成员国 外交大会通过了该公约,并于6月1日开放供 各国批准正式接受。截止2013年5月31日, 有36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约占世界商船 总吨位的29.07%,尚没有达到生效条件。 但据估计,公约有可能会在2014年左右达 到生效条件,12个月后(即2015年左右) 生效。(巴拿马即将加入)
详述沉积物的:海上处置程序和岸上处置程序;
包括与将在其水域中进行海上排放的国家当局协调的船上 海上排放压载水管理程序;
指定在船上负责确保计划得到正确实施的高级船员;
包含本公约规定的船舶报告要求;
以船舶的工作语言写成。如果使用的语言不是英文、法文 或西班牙文,则应包括其中之一的译文。
(b) 压载水记录簿
全球压载水项目宣传片
1、不同水域的物种存在差异
➢ 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物种、种群分布 等复杂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均匀的, 有的甚至存在着严格的地域界线;
➢ 致人生病的病原体是人类生理活动的产物, 具有严格的地域流行特点。
2、任何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是自然 界长期演替、进化形成的,外来生物的加 入,经常会使原来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 统发生变化(在一个海域不是污染物,进 入另一个海域可能成为污染物)。
2002年,MEPC 47届会议审核了《国际船 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和控制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hips’ Ballast Water and Sediments)草案内 容。在48届会议上,MEPC建议IMO理事 会在2004年早期召开外交大会,以通过该 草案。
(BWM CONVENTION 2004)
世界环保基金(GEF)认定海洋面临的四大威胁
外来生物的入侵性传播 陆上排放对海洋的污染 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 海洋栖息环境的破坏
一、船舶压载水污染概述
外来水生生物和病原体污染物的定义: 指由船舶压载水作为媒介,进入港口国水域
存活并繁殖,造成或潜在造成生态和生物资源 的破坏、公众健康损害以及防碍水域的其他合 法利用的非本地生的外来生物和病原体。
2009年或之后
压载水更换体积量要求应达到95%,如果 在距岸不足50海里处更换压载水,至少盐 度应满足30‰。如果船舶由于稳性和安全 问题不能更换压载水,必须在进入加拿大 水域96小时之前向主管机关报告,在指定 替代的区域更换压载水或要求船舶不排放 压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