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遗尿-针灸治疗学

19遗尿-针灸治疗学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精神因素、泌尿系统异常或感染、隐性脊柱裂等均可导 致遗尿。
【辨证要点】
主症
睡中尿床,醒后方觉,数夜或每夜一次,甚至一夜数次。
证型
肾气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肺脾气虚:疲劳后遗尿加重,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常自汗出,易感冒,纳
呆便澹。舌淡,苔白,脉细弱。 心肾失交:昼日多动少静,夜间寐不安宁,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红少津,
便澹。舌淡,苔白,脉细弱。 心肾失交:昼日多动少静,夜间寐不安宁,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红少津,
脉细数。 肝经郁热:尿黄量少,气味臊臭,性情急躁,面赤唇红,或夜寐齿。舌红,苔
黄,脉弦数。
问题与思考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益肾固摄,调理膀胱。取任脉穴及膀胱的背俞穴、募穴为主。 处方:主穴:关元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配穴:肺脾气虚配肺俞、
张和自卑感。
【文献摘录】
1.《针灸甲乙经.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癫疝遗尿癥第十、》: 遗溺,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小儿杂病第九》:小儿遗尿……灸脐下、寸半, 随年壮。又方,灸大敦三壮。
3.《针灸大成.阴疝小便门》:遗溺,神门—鱼际—太冲、大敦、 关兀。
4.《类经图翼.卷十、》:小便不禁,气海、关元、阴陵泉、大 敦、行间。
方义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通调肝、脾、肾三经经气,可 培补元气,益肾固本;中极乃膀胱之募穴,配背俞穴膀胱俞,为 俞募配穴法,可调理膀胱气化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通调肝、脾、肾三经经气,可健脾益气,益肾固本而止遗尿。
操作
毫针常规刺。中极、关元直刺或向下斜刺,使针感下达阴部为佳; 肾气不足、肺脾气虚,可加用灸法。
病案导入
周某,女,5岁。2001年12月4日初诊。 患儿每夜睡中遗尿1~2次,如若白天顽皮劳累,则尿床加重。
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遗尿——证型:肺脾气虚
肾气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肺脾气虚:疲劳后遗尿加重,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常自汗出,易感冒,纳呆
脉细数。 肝经郁热:尿黄量少,气味臊臭,性情急躁,面赤唇红,或夜寐齿。舌红,
苔黄,脉弦数。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主穴 配穴 方义 操作
治法
益肾固摄,调理膀胱。取任脉穴及膀胱的背俞穴、募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配穴
肾气不足配肾俞、太溪; 肺脾气虚配肺俞、脾俞; 心肾失交配通里、大钟; 肝经郁热配蠡沟、太冲。
谢谢
遗尿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病例导入 概述 辨证要点 治疗 病例分析
病案导入
周某,女,5岁。2001年12月4日初诊。 患儿每夜睡中遗尿1~2次,如若白天顽皮劳累,则尿床加重。
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问题与思考
脾俞。 操作:毫针常规刺。中极、关元直刺或向下斜刺,使针感下达阴部
为佳;肾气不足、肺脾气虚,可加用灸法。
问题与思考
3.试解释方义。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通调肝、脾、肾三经经气,可
培补元气,益肾固本;中极乃膀胱之募穴,配背俞穴膀胱俞,为 俞募配穴法,可调理膀胱气化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通调肝、脾、肾三经经气,可健脾益气,益肾固本而止遗尿。
⑷皮内针
取三阴交、肾俞。皮内针常规操作。
【按语】
1.针灸对功能性遗尿的疗效较好。 但对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遗尿,应治疗其原发病。 2.治疗期间嘱家长密切配合,控制患儿睡前饮水,夜间定时唤醒患
儿起床排尿,逐渐养成自觉起床排尿的良好习惯。 3.加强患儿的心理护理,切勿羞辱和粗暴打骂,避免产生恐惧、紧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概述】
概念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年满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 醒后方觉的、种病证。偶因疲劳或睡前多饮而遗尿者,不作病态。
病因病机
遗尿的发生常与禀赋不足、久病体虚、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本病 病位在膀胱,与任脉及肾、脾、肺、肝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膀胱 和肾的气化功能失调,膀胱约束无权。
2.其他治疗
(1)耳针 (2)穴位注射 (3)穴位贴敷
⑴耳针
取膀胱、肾、皮质下、内分泌、尿道、神门。毫针刺法,或埋针 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
取穴参照基本治疗。每次选用1〜2穴,选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 B12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隔日1次。
⑶穴位贴敷
取神阙。用锻龙牡、覆盆子、肉桂各30g,生麻黄10g,冰片6g,共 研细末,每用5〜10g,用醋调成膏饼状贴于脐部,夜敷昼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