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拙政园分析作业

拙政园分析作业

拙政园分析作业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

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
淡天真、疏朗自然。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虽然是私家园林,面积相对皇家园林来说较小,但在园林建筑形式上却丰富多样,涵盖了大多数古典园林建筑类型,起到了点景、观景、引景、对景等诸多作用。

园林中有大量的闭合空间和长廊,为了防止人们视觉审美疲劳,在设计手法上,利用镂空造型表现借景等艺术形式,让整个空间动静结合,富有生气。

拙政园的造园艺术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
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
实相间空间的婉蜒
曲折、藏露掩映;空
间的欲放先收、先抑后扬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着称。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着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总结:
第一,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

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

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