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清水县原泉小学王宏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小公倍数》一课中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最小公倍数》是学生在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以后学习通分和约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

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课。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数学概念,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

内容编排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真真切切地体验到
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难点:体会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分析概括的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按照下面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思维;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归纳概括,建立概念;实际应用,加深概念;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首先我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进行谈话。

明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他的爸爸准备用长3dm宽2dm的墙砖装饰厨房的墙壁。

如果用这样的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呢?
设计意图:以这样的情境引入,把数学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被开启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上面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组1:我们用6块小长方形墙砖可以铺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

(学生在展台上演示)
师评价:你们的这种方法形象直观,非常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组2:我们组用了找倍数的方法。

2的倍数有:2 ,4,6,8,10,12,14……
3的倍数有:3,6,9,12,15,18,21……
我们发现它们共同的倍数有6,12等,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6分米,12分米等。

设计意图:通过各个小组不同方法的展示,力求找到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

师:为什么找2和3的倍数呢?
生1:因为砖的长与宽分别是3分米和2分米,而且用的必须是整块的,所以要找2和3的倍数。

师:为什么要找2和3共有的倍数呢?
生2:因为铺成的是正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是每条边都相等,2和3的共同的倍数其实是正方形的边长。

(师随着学生的叙述进行板书)板书:2的倍数有:2 ,4,6,8,10,12,……
3的倍数有:3,6,9,12,15,18,……
设计意图:不断深入的追问,引导学生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培养学生
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引出教学概念作准备。

(三)归纳概括,建立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铺砖的问题。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满足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也就是2和3的公倍数。

师:说得好,公倍数正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知识。

(板书课题:公倍数)
师: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分米呢?
生:6分米。

因为6是2和3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师完善板书:最小)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

如2和3公有的倍数有6和12,6和12就是它们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6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完善板书)
2的倍数有:2 ,,……
3的倍数有: 3, 18,……
设计意图:,在师生循序渐进的相互问答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师:你能像表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那样,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出2和3的公倍数吗?(学生板演)
师:你能解释一下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左边的圈里是3的倍数,右边的圈里是2的倍数,交叉的部分是2与3公有的倍数,也就是2和3的公倍数,其中的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为什么三部分都要添上省略号?
生: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师:那么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生:没有。

师: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最小公倍数乘2、乘3……就是这两个数的其它公倍数。

师:也就是说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集合图中的省略号和教师层层递进的启发提问,使学生明确了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以及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挖掘出了潜在的知识点,延伸了课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至此,探究新知的过程已经完成,本环节教师把问题交给学生,
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体验中不断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意义的理解。

(四)实际应用,加深概念。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我会填:
2.我会判对错:
3.我会选:
4.身边的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梯度的练习题,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以生活情境引入,以小组合作探究为载体,在教师不断的启发引导和师生互动中,联系旧知,分析思考,富有逻辑性地构建了知识框架。

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逐步完善板书,突出了知识间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练习题在巩固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引入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上,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新课标》中“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和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强化了数学的实用性。

七、说板书设计:
分步完善课题,体现概念之间的连续性;从列举法到用集合图展
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将建立概念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起到了循序渐进的良好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