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当涂县乌溪中心学校丁常贵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作业主要存在数量过大、机械重复、封闭单调、难度不适等问题,是新课程教学一直难以减负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特长,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从作业设计的实践性、趣味性、个性化、合作性、开放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逐步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关键词:优化;作业;减负增效
引言: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知识衔接的桥梁。
也有人称作业是师生交流的第二课堂,这从中都道出了加强有效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2012年4月我们学校和马鞍山市健康路小学共同研讨和开发了《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作业分层设计》的课题研究。
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之一,本人这几年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研究,力求把学生从机械、封闭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减负增效。
一、挖掘教学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学习,能运用所学知识去收集资料、展开调查、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并获得收获。
1、模拟性作业
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具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我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模拟性作业,让学生担当角色,体验情境,令其全身心沉浸在其中,无拘无束地展示。
如:学完“利息”后,可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储户的角色,让其他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试算出利息、利率,选择合适的存款方式,对课内知识进行了很好的巩固。
2、操作性作业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数学知识、规律、性质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进行一些操作体验。
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美。
让学生参与的操作性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变活书本知识,还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3、调查性作业
调查性作业主要是指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接受作业,喜欢作业,并通过作业有所收获,教师应开阔视野,多设计趣味性强的作业。
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
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新颖、生动、有趣,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做学习的主人。
三、依据学生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的不同,设计一些可供选择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生活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具有挑战性的习题,这样做不仅能减少学困生与一般学生的畏难情绪,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1、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有机设置弹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我们常用的作业形式有:A.自选作业 B.自编作业 C.自批作业
四、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合理性作业
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
因此,教师要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五、挖掘教材丰富潜能,设计开放性作业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一般开放性作业的类型包括:条件开放型作业、问题开放型作业、结论开放型作业以及方式开放型作业。
总之,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不断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切实做到练习设计回归生活,注重练习设计的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开放性,让学生的创造力在丰富多彩的作业中得到解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的“加油站”,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崔允潡.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