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胜利油田油藏描述规范及关键技术介绍-1

胜利油田油藏描述规范及关键技术介绍-1


储量计算:(1)有效厚度划分 --建立有效厚度 划分标准和夹层扣除标准,有效厚度起划厚度 0.4m,起扣厚度0.2m。 (2)含油面积确定 -精细确定油水界面、有效厚度零线。(3)储量 计算单元划分 要求纵向上到小层,平面上到砂 体。
建立五个模型
胜利油区不同类型油藏 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程序、技术和方法
坨142块三角洲沉积储层顺物源方向韵律段划分
142-5
142-6
142-3
142-27
142-87
142-70
142-28
坨142块三角洲沉积储层垂直物源方向韵律段划分 142-80
RL
142-19
RL
Sp
RN
CondSpC源自ndSpRNCond
2610
2610
2610
2620
2620
2620
2630
自然电位
微电极
331 332 333
两种划分韵律段方法:明显夹层分隔划分韵律段;无明显夹层,但从粒度的 韵律性反映出来的渗透率的韵律性(渗透率分段)划分韵律段。
1、精细地层对比划分技术
河流相井间韵律段对比划分:以4种对比模式为指导
河流相 韵律段精细划分
①标志层附近等高程对比模式
②叠置砂体细分对比模式
两项措施就是新井精细挖潜、老井综合治理;一个评价就是开发效果预测及 经济评价;一个提高就是提高采收率、提高经济可采储量。
提出两项措施、做好一个评价、达到一个提高
胜利油区不同类型油藏 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程序、技术和方法
油藏 整装 构造 油藏
断块 油藏
低渗透 油藏
关键技术
●井间储层参数预测技术 :不仅要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 模型,而且要建立精细的三维预测模型。这就需要应用 井间储层参数预测技术对井点以外的资料空白区进行井 间预测,研究各种储层参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 律,建立各种参数的四维数据体。 ●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整装构造油田面积大、层数 多、开发历史长,井多,如何缩小网格步长以体现模拟 的精细程度、如何用真正的三维模拟来反映层内剩余油 分布。
2630
2630
2640
2640
2640
2650
2650
2660
2660
2、微型构造研究技术
微型构造是指在圈闭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由于其幅度和范围 都很小,微构造研究以较密井网资料为基础,要求采用大比例尺1:5000,小间 距2~5m等高线放大做图,以显示微构造形态,并划分出不同微型构造类型。微 型构造可划分为以下三大类:
1、对比理论 要以层序地层学为对比理论,强调等时对比。 2、对比模式 在地层对比之前,要初步确定沉积相类型。以沉积相概念模型做宏观控制,确定相应的对比方法。 如重力流沉积,砂体发育、横向连续,但时厚时薄,采取了垂向加积对比模式,即通常所说的“平对”方法进行 了对比;河流相沉积,同期河道顶面为一等时面,该等时面距标志层应有基本相等的高程,因此采取了等高程对 比法。 3、对比标志 标志层就是标志明显、分布稳定、同一时间沉积的特殊岩性层段。没有标志层的对比是十分危险 的。选择标志层的原则是:同时性:指标志层的沉积时间是同时的; 稳定性:指标志层的分布稳定而广泛; 特 殊性:指标志层的岩性、电性特殊易辨认; 综合性:一是指纵向上要用一组岩性共生组合,二是指横向上要用 一组测井曲线组合来确定。增加标志层的稳定性,避免一尖一凹的片面性。 4、对比单元 层序地层学将层序分为(1)盆地充填序列、(2)构造层序、(3)层序、(4)体系域、(5) 准层序组(通常的砂层组)、(6)准层序(小层):小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时间单元(或单砂体); (7)成 因相(沉积微相的成因单元);(8)岩性相(据岩性变化再细分的次级单元)。 其地层对比单元都要求精细划分到相对于准层序的时间单元或单砂体。
●构造演化模拟技术 :运用张性盆地演化模拟软件模拟 了断裂发育史,合理进行断裂组合和断块划分。 ●断层精细解释技术 :断层精细解释技术强调地震资料 与测井资料相结合,断层线位置要用断面图与分层构造 线交会确定。 ●断层封堵性评价技术 :认识断层封堵性,对认识剩 余油分布、合理调整注采井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构造模型研究 :在构造模型研究中,应加强断裂组 合、断块划分的研究,对断层的封堵性作出较准确的 评价。
●层间非均质研究:认识层间物性非均质性、流体非 均质性是解决层间矛盾的基础。
●层间干扰分析:对于井段长、油层多的断块油藏, 层间干扰是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注采对应状况分析:对于面积小、断层复杂、注采 对应率相对较低的断块油藏,井网控制程度研究也非 常重要。
剩余油随时间的变化,同时也说明了各含水期的 剩余油平面分布特征。还可利用纵向切片来分析 剩余油的层间和层内变化特征。
(1)步长选择,强调精细合理 (2)储量拟合,强调孔饱压实 (3)历史拟合,强调沉积相带 (4)参数调整,强调误差约束
(1)动态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2)测井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3)取芯检查井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4)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方法 (5)油藏工程方法
任务
模型
基本内容
开发状况 1、开发阶段划分
分析
2、开发现状分析
1、地质综合分析技术
剩余油 分布研

剩余油分 布研究
2、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
3、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 术
4、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技 术
重点突出的内容
按含水划分开发阶段
主要开发指标,对储量动用状况、层系井网状况、 能量状况等概括性的总结和分析
在构造、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等精细 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动态资料分析研究剩余油的 分布状况和分布特点。
分布
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 研究工作流程
胜利油区不同类型油藏 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程序、技术和方法
任务 基础模型
主要 模型
综合 模型
模型 地层模型 构造模型 储层模型 流体模型
油藏模型
基 本内容
重点突出的内容
对比理论;对比模式;对比标志;对比单元;对比资料;对比程序
区域构造背景、构造发育史、断裂 组合、断块划分、断层封闭性、构 造特征、砂层组顶面构造
③河道下切对比模式
④横向相变对比模式
1、精细地层对比划分技术
三角洲 韵律段精细划分
三角洲前缘相井点韵律段划分:河口坝复合体包含若干个单一河口坝,其间发 育相对稳定的泥(钙)质夹层,单一河口坝可作为一个韵律层;或者河口坝内部 发育不稳定的泥(钙)质夹层分隔韵律段。
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相储层韵律段划分

应用四项技术、搞清三个分析(剩余油的层间分布、平面分布、层内分布);
胜利油区不同类型油藏 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程序、技术和方法
任务
剩余油 分布研

模型
提高采收 率的控潜 措施和方

开发效果 预测及经
济评价
基本内容
重点突出的内容
1、新井精细挖潜
在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可增加油井;在注水 能力不够的井区可打注水井;对产量较高的 报废井,可打更新井。针对具体情况可打直
①精细对比模式
三角洲沉积:依据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和产状采用“斜对”的对比方式,同时结合三 角洲电性特征比较稳定的特性,结合电性曲线的“形态”进行地层对比划分。
三角洲前缘砂体对比模式图
1、精细地层对比划分技术
河流相厚油层井点韵律段划分:层内夹层和韵律性
河流相 韵律段精细划分
根据层内夹层划分韵律段
根据渗透率的分段性划分韵律段
井、斜井和水平井。
2、老井综合治理
(1)补孔改层 挖掘层间剩余油。 (2)堵水调剖 挖掘油层内部生产潜力。 (3)注采调配 改善水驱效果。 (4)压裂酸化 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根据挖潜措施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预测,预测出增加的可采储 量和采收率的提高程度,并进行多方案预测和经济评价。根据开发效果预测和经济评 价结果,确定可实施的措施和方案。
胜利油区不同类型油藏 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程序、技术和方法
建立五个模型 应用四项技术 搞清三个分布 提出两项措施 达到一个提高
地层模型
地质综合分析
构造模型
水淹层
剩余油平面

分布
新井精细挖潜

储层模型
测井解释
剩余油层间

精细油藏
分布
老井综合治理

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剩余油层内

油藏模型
油藏工程 综合分析
2、微型构造研究技术
研究方法
高精度三维 地震资料
目前
1~5m
小 高

合 井距




构 构造倾角 状

尺 度
经济可采 剩余油
小 断
同一目的层不 鼻 同区域采用不
同微构造尺度
1、精细地层对比划分技术
①精细对比模式
河流相沉积——以标志层控制层位,用沉积旋回和岩相厚度法结合标志层划分砂层组,采用
等高程、相变、叠加砂体和下切砂体等4种砂体对比模式确定小层或单砂层。
等高程对比模式
27-
27-
266
274
相变对比模式
27-266
27-
274
叠加砂体对比模式
下切砂体对比模式
1、精细地层对比划分技术
1、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 2、残余油饱和度解释 ; 3、原油性质在平面纵向上的变化规律研究; 4、地层水性质在平面纵向上的变化规律研究 ; 5、原油性质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1、油藏类型:精细研究油水关系, 利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按小层、按 砂体、按断块确定油水界面。
2、储量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