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 下肢骨-实验三 《运动解剖学》课件
11 下肢骨-实验三 《运动解剖学》课件
下肢带骨与上肢带骨比 较,结构牢固。通过骶 髂关节,承受从头、躯 干和上肢传来的重量, 并把重量经髋关节传到 下肢。
一、自由下肢骨
1块大腿骨(股骨) 1块膝盖骨(髌骨) 2块小腿骨(胫骨和腓骨) 7块跗骨 5块跖骨 14块趾骨
1. 大腿骨-股骨
1.位置、数目 2.定位 3.形态 4.骨性标志 典型长骨,是人体骨 中最长的骨。
3. 小腿骨-胫骨和腓骨
1.位置、数目 2.定位 3.形态 4.骨性标志
(1) 胫骨
近侧端:内侧髁和外 侧髁、胫骨粗隆、腓 关节面 胫骨体:三棱柱状, 外侧缘-骨间缘。 远侧端:胫骨下关节 面、内踝、内踝关节 面、腓切迹
(2) 腓骨
近侧端:腓骨头、 关节面 腓骨体:内侧缘-骨 间缘。 远侧端:外踝、外 踝关节面
要标志及主要体表投影 实验目的: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分类、
名称、各骨的定位、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人体骨架、下肢骨标本
耻骨结节:在耻骨上 支和耻骨下支的移行 处。
耻骨联合面
髂前上棘 髂前下棘
弓状线 髋臼窝
闭孔
坐骨结节
髂嵴 髂窝
耳状面 耻骨梳 耻骨结节
耻骨下支 坐骨支
髂嵴 髂骨翼 髂后上棘 髂后下棘
坐骨大切迹 坐骨体 坐骨棘
坐骨小切迹 坐骨结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髂前上棘 髂前下棘
月状面 髋臼窝 髋臼切迹 闭孔 耻骨下支 坐骨支
一、下肢带骨:髋骨
内侧面
髂窝:内面光滑凹陷。 弓状线 耳状面 髂粗隆
2. 坐骨
在髋骨的后下方。呈钩状,分 为体和支两部分。 坐骨体
坐骨的上方,组成髋臼的 后下部
坐骨棘:后方 坐骨大、小切迹 坐骨结节 坐骨支细而扁,向前上延伸。
3. 耻骨
在髋骨的前下方。呈钩状,分 为体和上下支两部分。
耻骨体 组成髋臼的前下部
耻骨上支和耻骨下支
近侧端:股骨头:半球形。股骨头凹、股骨颈、 股骨大转子和股骨小转子:转子窝、转子间嵴和 转子间线
股骨体:骨干。股骨粗线:内侧唇和外侧唇、臀 肌粗隆
远侧端:左右膨大。内侧髁和外侧髁:内上髁和 外上髁。髁间窝、髌面
2. 膝盖骨-髌骨
是由股四头肌肌腱形成 的籽骨。 呈三角形,尖向下位于 皮下。 后面光滑,前面粗糙。
3.足骨
跗骨 跖骨 趾骨
(1) 跗骨 7块
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和三块楔骨。 距骨滑车:前宽后窄
(2) 跖骨:5块
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一至 五跖骨。 每块掌骨分为:底、体、头。
(3) 趾骨:14块
拇指两节指骨:近节和远节趾骨。 其余趾骨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和远节趾骨。
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日期:201X年X X月X X日 实验地点:体育科学楼303实验室 实验题目:下肢骨 实验内容: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定位、主
运动解剖学实验
下肢骨
课程内容
下肢骨的组成、数目 各分离骨的定位、形态 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上、下肢骨的比较
下肢骨的组成
下肢带骨 自由下肢骨
髋骨 大腿骨
髌骨 小腿骨
足骨
股骨
胫骨 腓骨 跗骨 跖骨 趾骨
1. 髂骨
外侧面:
最大,在髋骨的后上方,分两 个部分。 髂骨体:构成髋臼的后上方 髂骨翼:边缘肥厚,中间扁薄。 上缘: 髂嵴 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 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