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制定社会卫生策略,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科学。
是一门关于人群的社会生理现象,人群的社会病理现象,对人群进行社会医学诊断,开出“社会医学处方”的科学2社会医学的性质::1社会医学学科的交叉性2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社会医学学科的实战性3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医学观②发现社会问题③制定卫生措施政策和策略④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⑤加强社会医学教育和传播4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人群的健康状况2.分析健康疫病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及规律 3.探索社会防治措施与策略,提高人群生活质量5卫生服务的四个扩大:1)由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2)由单纯的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3)由单纯的心理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4)由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6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是以传染病的寄生虫病为主要防治对象源头:传染性疾病(三大法宝:1预防接种 2杀菌灭虫灭菌 3抗菌药物)第二次卫生革命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良习惯的行为方式有关第三次卫生革命是促进全人类的健康长寿和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第二次、第三次)综合措施:1社会医学措施 2行为医学措施 3环境医学措施 4生物医学措施7.1848年法国儒勒盖林说社会医学有四个部分组成:1社会生理学 2社会病理学3社会卫生学4社会治疗学8德国诺尔曼和魏尔啸提出社会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医学9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辨证论的观点与方法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的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与主要方法,核心是医学观10历史上经历的主要医学模式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机械唯物论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11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缺陷1)生物医学模式只注重生物体的诊治,忽视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2)生物医学模式用静态的观点考察人体,常常不符合人体实际3)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疾病,轻视病人另一种答法:1)每一种疾病都必须并且可以从器官组织细胞甚至分子水平找到测量的形态学或或化学变化都可以确定生物或理化的特定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单因单果)2)“只见个体,不见群体”,把人从社会群体中孤立起来3)“只见疾病,不见病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无法解释所有的健康问题4)把人看成纯生物的人,忽视了对病人的了解,对人的社会背景的理解,缺乏对病人的尊重忽视了病人的需要1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1)利用系统论作指导,形成了整体的医学观,强调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层次性和多元性,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因果关系2)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3)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4)在医学实践中由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注重关心人,尊重人进行人性化服务13医学模式的转变规律1)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2)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从掌握到复杂,从愚昧到科学理性的曲折向上的过程3)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13Health: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ly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an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ty14社会因素是社会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口、文明、环境15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P42:1)单因单果2)单因多果3)多因单果4)多因多果16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规律:1)非特异性2)恒常性3)积累性4)交互作用17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1)material pathway 构成要素:purchase power、support power、employment power 2)behavioral pathway构成要素:health 3)psychological pathway构成要素:stimulate、environment、individnal18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①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能量和营养条件②经济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卫生医疗资源③经济发展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④好的经济条件是高教育的后盾,能更好的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效应:①环境污染②生活方式的改变③心理健康问题突出④社会负性事件增多⑤社会流动人口增加3)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①健康状况影响个人的劳动市场的表现②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利用③促进教育效益的实现④⑤减小疾病的直接、间接损失,从而促进经济发展19增进健康可以从四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①健康状况影响个人的劳动市场的表现②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利用③促进教育效益的实现④⑤减小疾病的直接、间接损失,从而促进经济发展20社会制度与健康::1)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含有三层:①社会形态(social formation)②各种具体的社会管理制度(social system)③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social regnlation)2)社会制度与健康的特征:①双向性②普遍性或稳定性③变异性④强制性compulsive3)卫生保健制度对健康的影响:①Health care system is component of social system ②different types of Medical paymen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edical payment (公费医疗集资医疗社会健康保险自费医疗)21不同付费方式的比较:医疗类型公平效率质量公费医疗(社会化医疗付费) +++ + ++ 集资医疗(医疗保险制度) +++ ++ ++ 自费医疗(自费是医疗制度) + +++ +++ 22社会关系网络与健康:1)社会关系网络的三个层次①密切关系②社会交往③社会融合2)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包括四个维度:①物质支持②情感支持③信息支持④评价支持23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细节而造成的社会的基本单位。
①最基本的家庭类型: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不完整家庭②家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生育功能、生产功能、消费功能、赡养功能、娱乐与休息功能③家庭关系与健康,家庭关系分为:代际关系和代内关系④四种基本婚姻状况:①未婚②已婚③离婚④丧偶24文化的类型:①智能文化②规范文化③思想文化25论述:为什么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婴儿健康影响巨大?(1)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婴儿的死亡率呈负相关①有更好的医学知识在怀孕期生子期及儿童照料上②有更强烈的与医生协作能力③能更好的区分危险因素(2)教育水平与健康的关系成正相关26行为生活方式(behavior and life style)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物质条件下形成,在一定的社会意识以及传统文化习惯影响下发展的一定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模式。
27慢性病的特点: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28慢性病的危险因素:①行为生活方式②环境因素③遗传因素④慢性病之间的影响29在生活方式的这一结构包括以下四项要素:①生活主体②生活资料③生活时间④生活空间30行为生活方式在健康角度上的分类:对待生活的态度:1)自主型 2)享乐型 3)自罚型对健康产生的后果:①健康生活方式②不良生活方式(主动不良生活方式、被动不良生活方式、过度竞争型、过度安逸型、过度纵逸型)31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的特点:①自创性②社会性③播散性④可塑性⑤多样性九、不良行为方式产生原因:①生活目的、需求和动机的错位②人格性格缺陷③社会压力和从众心理④无知者无畏⑤类本能⑥生活失慎⑦学习模仿⑧错误观念⑨习惯成自然32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①认识过程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 2)人格个性(①人格倾向性②人格特征③自我意识系统)33社会心理现象:1)医学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心理特征和活动过程与健康的关系;2)行为医学主要探讨促进及控制危害健康的行为;3)社会医学不仅要认识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健康的关系,而且要明确与健康相关的心理活动及行为产生,存在及改变的原因。
34心理测量的基本原则:1)标准化原则 2)客观性原则3)保密原则35心理应激: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及应对方式应激的三个环节:1)感受刺激2)应激反应3)应对方式应激源的分类:1)躯体性应激源2)心理性……3)社会性……4)文化性……心理应激对健康的致病机制:1)神经系统与中介机制2)内分泌系统与中介机制3)免疫系统与中介机制36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行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特点:1)情绪不是固有的,而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2)情绪是主观体验3)情绪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情绪致病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作为疾病发作或复发的诱发因素2)直接作为致病因素或疾病的促发因素37气质(temperament):是以人的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情脾气;它同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人格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38性格(character):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定型化的态度、意志、以及表现形式。
39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引起机体内的精神心理反应,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产生严重损害个人健康的应激源40社会病:是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与个人的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或社会病理现象社会病的特点:①广泛性②时代性③复杂性④危害性⑤社会性社会病的致病因素:①经济因素②人口因素③文化……④心理……⑤家庭……社会病的防治原则及措施:1)社会医学措施(①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②改善社会条件,加强社会预防,高位筛检,健全社会防治组织,加大社会支持力度③健全卫生法律法规)2)家庭医学措施(①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②维护正常的家庭功能③关注高危家庭)3)行为医学措施(①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不吸烟喝酒合理营养平衡膳食②增强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③保持积极的应对方式)41成瘾(addiction):指个体不可自制的反应渴求从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的行为活动。
成瘾的三个行为特征:①依赖性②戒断症状③危害性42社会卫生(健康)状况: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的状况,主要指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状况的内容或指标:①卫生政策②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③卫生保健④卫生资源⑤卫生行为⑥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健康状况评价的程序:①确立社会健康状况的概念②确定评价体系或范畴(核心范畴、核心边缘范畴、健康相关范畴)③建立指标体系④根据指标收集相关资料⑤分析指标归纳结果得出评价的结论指标应具备的四个特征:有效、可靠、灵敏、特异社会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健康状况的指标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1)个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①生理学指标②心理学指标③社会学指标2)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1、人口统计指标(①人口数量、人口相对资源②人口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总负担系数③出生率④死亡率⑤人口自然增长率⑥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⑦孕产妇死亡率)2、疾病统计指标(①疾病发生频率的评价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残废率②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指标:病死率、因病休工率③疾病构成与顺位)3)、身体发育统计指标(①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②年龄别性别低身高百分比③年龄别性别低体重百分比)43平均期望寿命:是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在当代的各年龄的人口的不同死亡率水平之下平均可能存货的年数44.21世纪主要面临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