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又称“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钻石理论”。

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属于国际贸易理论之一。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既是基于国家的理论,也是基于公司的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试图解释如何才能造就并保持可持续的相对优势。

钻石理论模型:包括:1.生产要素它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2.需求因素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即与企业有关联的产业和供应商的竞争力。

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它们是指一国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

国家经济发展四个阶段波特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主要力量,通常会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第四个阶段则是经济上的转折点,有可能因此而走下坡。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开放型经济背景下,一国产业结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可选择性,固有的比较优势不应成为谋求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障碍。

中国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在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一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优势又受“机遇”与“政府”因素影响,“政府”因素所带给产业的影响可正可负,此点对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应有重要涵义。

下面就根据“钻石体系”理论来分析我国能在制造产业上获得的国际竞争优势。

生产因素优势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我国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

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

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

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

同时,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其次,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

最后,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

城市人口面临人均收入消费正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对房地产、汽车、数码电子等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对家用电器等大件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我国的内需完全可以支持某些制造业的发展。

外部产业环境优势从相关和支持产业来说,它们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绝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竞争激烈,这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从而使企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空调业总产能大大超过国内需求,价格竞争激烈,这就促使各厂家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不断推出新产品。

政府因素优势从政府的作用来看,经过20 年的改革开放,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面,政府的决策更尊重市场规律,我国经济的制度成本急剧降低。

开放使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改革使旧体制下不能做甚至不能想的发展生产力的经济组织方式成为现实。

其中三件事情最重要:开放市场使得经济要素容易流动和重组;产权界定有历史性进步,奠定市场交易的基础;在政治统一的条件下开展了国内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

加起来,就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大幅度下降。

当然从个别产业来看,政府的作用还有待改善,本来应该快速发展、具备世界性竞争潜力的行业由于政府的管制或是产业政策失误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提升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中国制造的产品凭借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风靡世界,但也应看到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普遍很低,只能以低价格销售,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和相应国家的报复,我国制造业不能满足于低价格竞争,必须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来讲,国内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模仿产品盛行,创新产品的潜在收益难以实现。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在税收等方面对创新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在企业层面形成创新的文化和环境,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使中国的高附加值产业也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我国现有的国家竞争优势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1.在生产要素方面,我国有初级要素的优势。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

但在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方面却比较薄弱。

意大利有学徒制,德国有雄厚实力的技术学校,日本许多企业有研究所,这些国家创造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手段比较完备。

相比之下,我国长期以来对专门教育重视不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同企业没有密切联系,研究同现实不挂钩;企业自身很少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要改善我国的要素条件,就需要建立有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

• 2.在需求因素方面,我国有需求增长快、需求层次差距大的优势。

需求条件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我国的消费水平还很低,总体上缺乏讲究的、挑剔的买主,从而未能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压力,这是我国产品长期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讲究、挑剔的买主,比如通过提倡名牌,让名牌效应来提高买主的鉴赏能力,通过保持一定的名优产品和服务的进口,让消费者有比较的机会。

• 3.在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方面,我国有待提高。

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执行产业和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的大部分产业缺乏这种支持。

以服装业为例,我国服装业企业数量相当庞大,每年出口量相当高,但由于我国的面料、辅料、服饰配件、服装机械、服装设计等产业都相当落后,结果服装的档次始终提不高,在国外只能占领低档商品市场。

我国的汽车工业、电子工业都有类似的情况。

要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光建几座现代化工厂,引进一些设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是需要从目标产业簇群上下功夫。

• 4.在企业的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方面,我国比较薄弱。

首先,我国企业普遍缺乏长远战略。

许多企业看到的只是短期利益,缺乏对市场长远发展的预测和对长远竞争优势的投资,结果企业难以长期成功。

其次我国企业间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地方分割、条块分割,全国没有真正的统一大市场,结果是有众多的公司,却缺乏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不起作用,企业难以形成规模。

要克服这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的竞争体制刻不容缓。

附加值低,销售价格低,对国外相关产业的冲击大,容易受到贸易制裁。

目前来讲,国内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模仿产品盛行,创新产品的潜在收益难以实现。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在税收等方面对创新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在企业层面形成创新的文化和环境,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使中国的高附加值产业也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案例分析:意大利的瓷砖行业优势案例•意大利瓷砖生产主要集中在博洛尼亚,该地区的瓷砖工业源于陶瓦业,可追溯到十三世纪。

在博洛尼亚有几百家瓷砖生产公司和釉料、瓷漆、瓷砖设备等辅助行业的公司,因此,在博洛尼亚瓷砖行业及辅助行业的公司是世界上密集程度最高的地区。

•二战后,意大利市场对瓷砖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这是因为战后重建带来了建筑业的繁荣。

此外,意大利瓷砖工业迅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要归于意大利的地中海气候(陶瓷地砖需在温暖的天气里慢慢凉干)。

在意大利也有一种用天然石料而不用地毯或木料铺地的传统,有利的条件加上传统的铺装习惯,使得意大利在1987年瓷砖的人均消费量就已经达到了3 .33平方米,居世界之首。

•由于需求旺盛,5 0年代到6 0年代期间,博洛尼亚地区瓷砖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多;到了1 9 6 2年时已有1 0 2家。

在博洛尼亚地区,瓷砖制造商必须为争取到零售渠道而展开激烈的竞争。

零售商需要质量高、成本低而又美观的瓷砖。

因此,各公司必须不断地在技术、设计和分销渠道方面彼此竞争。

往往在几周之内就会出现一些创新,而这些创新又很快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所以,一个公司若想在技术、生产效率或者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推出新产品,从而把竞争对手甩在后面。

•随着瓷砖工业在博洛尼亚地区的发展,当地瓷砖公司的一些技术人员开始离开原公司而开办自己的加工设备制造企业。

瓷砖制造所使用的设备包括烧砖用的窑炉、成砖用的压床和磨光机。

到8 0年代中期,在博洛尼亚地区已有1 2 0多家为瓷砖制造企业生产加工设备的公司。

这些设备生产商为争夺瓷砖制造企业的生意而激烈竞争。

设备生产商之间的这种激烈竞争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工艺创新,从而大大节约了瓷砖生产的能源和人力成本。

特别是窑炉技术的进步使博洛尼亚地区不仅在瓷砖行业、同时也在辅助设备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

•到7 0年代,意大利的瓷砖工业已日渐成熟,于是开始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博洛尼亚的公司发现它们比其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西班牙和德国的公司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源于它们的在质量、技术、设计和意大利在世界流行方面的声誉。

因此到了9 0年代初,意大利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几乎是西班牙公司所占份额的两倍。

•意大利具有瓷砖工业优势的原因:•1地点优势的形成• 2 中小企业聚群•竞争推动创新•工艺不断改进,成本下降,质量上升,生产效率上升,形成竞争力•3气候造成国内需求•全球性需求•全球各地需要引进生产线(技术)•对质量成本的苛刻要求•4人才队伍(工程师、生产专家、设计人员、技术维修人员,……)•适应当地资源的生产线•生产因素的良性循环•5相关与支持产业聚群形成•海外销售渠道形成•咨询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行业公会的作用•学术研究机构•独特的文化——意大利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