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课件 疟原虫 (2)
典型疟疾
1)、间日疟
•一般症状:酷似感冒,初次发作时,可有数日 不规则的发热,随后呈典型的间歇发作。
•发作周期为48小时。
•典型发作:寒颤期、高热期、大汗期。
•发作2-3次后,脾脏可出现轻度肿大,质软,有 轻度压痛。反复频繁发作后,脾脏肿大明显,质 硬,压痛较重。
2)、恶性疟
起病急缓不一。多数患者仅有畏寒感, 但无寒颤,发热时体温渐升。可表现为弛 张热。发热时可伴有剧烈头痛,全身酸痛, 极度衰竭。重者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偶
P.f. 7~27d, P.m.28~37d, P.o. 11~16d.
疟原虫的致病性
1、疾病过程与类型 2、主要临床表现 3、特殊疾病类型
疟疾的疾病过程与类型
疾病过程: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 贫血等症
类型:发作 再燃 复发
疟疾的临床表现
•周期热 •贫血 •脾肿大
疟疾的特殊疾病类型
•凶险型疟疾 •先天性疟疾 •输血疟疾 •疟疾肾病
神经胶质神 经元释放的 花生四烯酸 转化为前列 腺素E,引起 发热。
热型:即周期性,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pv、po —48h; pm—72h; pf—36~48h,渐不规则
第一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午 午后 午 午后 午 午后 午 午后
前
前
前
前
40
℃
间
日
疟
36 ℃
40
℃
恶
性
疟
内脏
内
36
脏
℃
图:间日疟热型与原虫发育的关系
Life Cycle of Plasmodium
The life cycle is complex, so we will go through it step by step to understand it.
(一)在人体内的发育
1.红细胞外期 exo-erythrocytic stage
速发型子孢子 tachysporozoite侵入人肝细胞的发育、增殖。 迟发型子孢子bradysporozoite休眠半年或半年以上再发育。
青蒿
3、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减少输入性疟疾。
4、坚持治疗疟疾病人、预防服药、消灭媒介、 继续监测。
疟疾免疫
1.先天免疫natural immunity:
Duffy –血型者不感染Pv,
镰状红细胞(HbS)贫血者、RBC缺乏 G6PD患者抗Pf.
Sickle cell anemia is an example of a point mutation causing a big change in phenotype.
3、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患者经治疗后
停止发作, 血检只有极少量疟原虫;经过数周,在无 再染的情 况下,又出现症状发作。一般在初发后3月内 出现;可能与残存的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大 量增殖有关。
复发(relapse):指疟疾患者初发后经治疗或未经治 疗,症状停止发作,血检不能查到疟原虫;在无再感
•Lane S: Molecular base pair standard (50-bp ladder). Black arrows show the size of standard bands.
•Lane 1: The red arrow shows the diagnostic band for P. vivax (size: 120 bp)
3)配子体形成:几代红内期后,部分裂殖 子在红细胞内长大,细胞质增多,核不分裂, 发育为雌雄配子体。
4种疟原虫的红内期形态及发育过程比较
(见P63,64, 彩图)
•裂殖子识别RBC表面蛋白受体 •钻入RBC膜
8~10h
环状体 大滋养体 红外期裂殖子
未成熟裂殖体
♀
♂
配子体
成熟裂殖体 红内期裂殖子
子孢子(sporozoite)
迟发型子孢子 (bradysporozoites,)
BS 速发型子孢子 (tachysporozoites)
TS
2. 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stage
1)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的发育、 增殖、破坏红细胞
2)包括环状体ring form、滋养体 trophozoite、裂殖体schizont、裂殖子 merozoite。
48h
温带 热带 亚热带 热带
热带
普遍感染 流行最广 海南、 云、贵
少见
罕见
一、形态与生活史
♀♂配子体
♀按蚊 胃
有性生殖 终宿主
世代交替 子孢子
人
肝细胞、 红细胞 (红外期) (红内期)
无性生殖
中间宿主
疟原虫生活史
蚊体发育期——有性生殖(配子) 无性生殖(子孢子)
人体发育期——红细胞外期(裂殖子) 红细胞内期(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2、血清学检查 1)抗原的检测 ELISA法 2) DNA探针杂交、PCR检查疟原虫DNA
Positive malaria IFA showing a fluorescent schizont.
Molecular Diagnosis A: Agarose gel (2%) analysis of a PCR diagnostic test for species-specific detection of Plasmodium DNA. PCR was performed using nested primers of Snounou et al.1
红细胞内发育期(间日疟原虫)
1.配子生殖gametogony 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合子---动合子--卵囊
2.孢子生殖sporogony 卵囊内的细胞核反复分裂,胞质亦分裂形 成了成孢子细胞sporoblast,再长出子孢子 sporozoite。 3.子孢子从卵囊出来,随血到唾腺。
(二)在蚊体内的发育
疟 原虫 Malaria Parasites
概述 一、简介
疟原虫 疟疾 瘟疫 瘴气
二、流行--古老而现代的疾病
古老:公元前1550年
中国 《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三国演义》
国外 丹麦和英伦三岛,地中海地区 英国 查理二世、1679年法国路易十四的儿子
金鸡纳、奎宁
现代
华盛顿和林肯、非洲和亚洲 最近,2003年夏天,美国海军,利比里亚
疟原虫子孢子
疟原虫营养代谢 •胞饮、吞噬摄取营养 •氨基酸来自血红蛋白、血浆。 血红蛋白:珠蛋白+血红素-----疟色素 •葡萄糖来自血浆, 但G-6-PD不患此病
二、致病
1、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子孢子进入人体到疾病发作之前的时期。包括:红 外期 + 数代红内期 影响因素:种、株 、感染数量、机体的免疫力、抗 疟药 时间:P.v. 短者8~31d, 长者6~12月;
•Lane 4: The red arrow shows the diagnostic band for P. ovale (size: 800 bp)
四、流行
1、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 我国有四类地区: 北纬25。以南、北纬25~33 。 北纬33 。以北、西北
2、流行环节与因素 1)传染源:外周血中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流行
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90个国家,20亿受害者,每年2—5亿人疟疾新 增病例,90%在非洲,每年死亡人数150万到 350万之间,是困扰非洲的三大传染病之一。
人疟媒介-按蚊(约60种/450种)
三、疟原虫的发现过程
1880年 法国科学家
阿方斯-拉弗朗认识到病原是一种单细胞
的原核生物。
勒化伦发现与蚊子有关
Heterozygotes for the sickle-cell allele are more fit than homozygotes in areas where malaria is present.
2.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1). 抗原:主要为表面抗原,即子孢子、红外期 和红内期裂殖子、感染RBC表面的抗原。
染的情况下,又出现症状发作。一般在初发后数周到
一年内出现;可能与迟发性子孢子有关。
(Pf与pm只有再燃;pv与po再燃、复发均有)
4、贫血:
机制:
1)与RBC大量直接破坏有关。 2)脾亢,巨噬细胞增多,吞噬增强 3)骨髓中RBC生成障碍 4)自身免疫破坏RBC
5、脾肿大 脾 充血、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所致,2~6倍大
分类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P.v )
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三日疟原虫
(Plasmodium malariae P.m)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o)
间日疟 恶性疟 三日疟 卵形疟
48h 36— 48h 72h
In the 1890's a famous British scientist Manson
1897年 英国内科医生
Ronald Ross爵士阐明疟
原虫 在按蚊体内的生活周期
1902年
1980年 美国医学家 沃杰西克-克罗托 斯基完整
解释了疟原虫的生命周期
四、治疗学上的进展(详见防治)
(一)灭蚊 (二)杀虫
见有口唇疱疹、四肢麻木等。
3)、三日疟
典型发作与前驱期的症状均与间日疟相 似。但起病较缓。不过在起病初期有严格的 72小时一次的周期性发作过程。
4)、卵形疟
与间日疟相似,但症状轻,寒颤不明
显,一般发作不超过6次,易于自愈。
6、凶险型疟疾: 各种原因致血中疟原虫数量剧增而出现凶险症状。大多 数由恶性疟原虫所致。常见有脑型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