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

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

《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一、产生(一)产生背景20世纪,国际金融业更加发展。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一个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

这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国际法律调整的新时代。

1988年7月,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签署了《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

目的是在联合国体系之外的国际金融领域建立“巴塞尔体制”。

巴塞尔协议是将民间跨国货币资金融通纳入国际法律秩序之始。

国家与国家之间会发生各种经济关系,往往涉及到货币资金通融,涉及到不同的货币,国际金融研究的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关系。

当今的国际社会,没有一个凌驾于所有权力之上的立法机构,故,国际金融关系要用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调节与约束国家之间的关系。

(二)国际经济法概念国际金融法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分支。

国际金融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金融关系。

国际金金融关系是指:人们在国际金融交往与国际金融活动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国际经济法渊源1、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是创设、确认、变更国际金融法之原则、规则、制度的基本规范形式。

国际条约对于缔约国有约束力。

国际条约可以分为:全球性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区域性的:《亚洲开发银行协定》、《泛美开发银行协定》。

2、国际惯例国际惯例是选择性,或者任意性规定。

国际商会《统一托收规则》;《合同担保统一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世界银行《贷款协定和担保协定通则》3、国际国内金融法规发达国家的国内法有较大影响。

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国的国内法影响更大。

比如:英国的公司法。

美国的证券法,证券交易法。

日本的证券交易法。

(四)证券兑换和汇率制度涉外货币制度主要研究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关系、汇率问题。

1、兑换:从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关系研究,有3种情况:(1)确定本国货币为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如美元、日元、英镑、欧元,都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2)确定本国货币可以部分自由兑换,从交易项目看,各国将国际收支分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属于经常项目的货币支出可自由兑换,如,贸易收支,劳务收入,私人汇款,特许权转让等;属于资本项目的货币收支不能自由兑换,例如,外国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政府间的借贷,金融机构贷款。

(3)少数国家规定本国货币不可兑换,只有经国家主管机构批准,才能向指定银行兑换外国货币。

2、汇率制度汇率是一国货币折算成他国货币的比价,汇率可表现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

汇率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时间来划分: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指目前的汇率,用于外汇的现货买卖。

它是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当天或两天以内进行交割时使用的汇率,也叫现汇汇率。

远期汇率是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交割,而事先由买卖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

到了交割日期,由协议双方按预订的汇率、金额进行交割。

期限一般有1个月、3个月、6个月。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有一定的差额,称为远期差价。

这种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

升水是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贵,贴水则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便宜,平价表示两者相等。

(2)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基本汇率指一国选择一种国际经济交易中最常使用、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的可自由兑换的关键货币作为主要对象,与本国货币对比,订出汇率,这种汇率就是基本汇率。

套算汇率指制定出基本汇率后,本币对其他外国货币的汇率就可以通过基本汇率套算出来,这样得出的汇率就是套算汇率,又叫做交叉汇率。

(3)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是两种不同的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

是指汇率受国家法律管制,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外汇汇率,只在一定幅度内波动,即“官方汇率”。

一国可以法定贬值,降低本币汇率,扩大出口。

也可以通过法定,使本币升值,抬高本币汇率,增加国家财富,扩大进口,减少出口。

(2)浮动汇率。

是指本币汇率不是法律、行政限制,而是随市场供求关系浮动。

根据政府是否干预,可将浮动汇率分为:自由浮动与有管理的浮动。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后者。

按浮动方式分为:单独浮动与钉住浮动,前者是指一国货币不与其他国家货币发生固定联系,汇率随外汇市场总的情况单独浮动。

后者是选定一种外国货币随之浮动。

浮动汇率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4)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官方汇率是由一个国家的外汇管理机构制定并公布的汇率。

市场汇率是在外汇市场上由外汇供求自行决定的汇率。

5、单一汇率和复汇率。

单一汇率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只有一种汇率,这种汇率通用于该国所有的国际经济交往中。

复汇率是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不同的汇率用于不同的国际经贸活动。

复汇率是外汇管制的一种产物。

6、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是指包括通货膨胀率影响在内的汇率。

实际汇率指剔除了价格因素的汇率。

一般讲实际汇率等于名义汇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7、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开盘汇率指一个外汇市场在一个营业日刚开始营业、进行外汇买卖时用的汇率报价。

收盘汇率指一个外汇市场在一个营业日的外汇交易终了时的汇率报价。

(五)外汇管制。

各国通过外汇管理机关管制外汇的兑换和流通,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稳定。

1、对经常项目交易的管制。

包括对进口付汇的管制和出口收汇的管制。

我国法律规定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必须调回境内,不得私自存放境外,调回境内的外汇按有关规定办理结汇和售汇。

境内机构经常项目支出,由该机构持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到指定银行办理购汇支付。

法律还规定了对个人用汇管理,2、对资本项目交易的管制。

主要对直接投资和债券投资货币兑换的管理。

我国法律规定,对向我国境内直接投资的外汇,应设立银行外汇专用账户,外汇支出从该帐户中划拨。

如果公司账户只有人民币,没有外汇余额时,银行不能兑换外汇支出。

我国境内机构对外投资时,我国主管部门审查外汇来源,经审批后汇出。

我国上市股票分为:A股和B股,境内居民只能用自有外汇购买B 股股票,不能自由地以人民币兑换外汇,购买B股和外国股票债券。

(六)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1)、概述。

20世纪的下半叶,人们认为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

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起源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

人们又习惯称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

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44个国家或政府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了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这两个机构,于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

(2)、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这就是:1、建立双挂钩的汇率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各会员国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1%的幅度以内波动。

国家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保持汇率稳定。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与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

(3)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弱点。

60年代开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动摇。

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致命缺陷: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1971年8,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

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目前,由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2、《牙买加协定》。

1978年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牙买加协定》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

现行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在以下几方面仍发挥对成员国货币制度的协调作用:(1)促进汇率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其宗旨之一是:促进汇率稳定,维持会员国之间有秩序的外汇安排,避免竞争性外汇贬值。

基金组织允许各成员国选择汇率制度,承认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并存。

同时要求遵守三项指导原则:(1)成员国应履行金融合作义务,避免对外汇汇率和国际金融制度操纵,取得不公平竞争优势。

(2)为应对会员国汇率变动危机,基金组织可以命令该国干预外汇市场。

(3)会员国实行外汇干预时,应考虑其他会员国利益。

(2)外汇管制。

基金组织的宗旨之二是:协助会员国建立经常交易的多边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多边管制。

第8条规定,会员国未经该组织批准,不得对贸易和非贸易等国际收支经常性交易项目支付加以限制,不得采取歧视性的差别汇率和复汇率制度。

(3)金融资助。

在成员国国际收支发生紧急困难时,基金组织提供金融资助。

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合同条款(一)概念与特征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又称“国际商业贷款”,“国际银行贷款”,它是指一国的商业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以贷款协议方式向其它国家的借款人提供的商业贷款。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是国际贷款中的最典型形式,并在国际性贷款总量中占有重要比重。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基本特征:(1)商业银行贷款和贷款人和借款人除须为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外,原则上不受特定身份的限制。

(2)商业银行贷款的利息率通常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为基础,一般是按照伦敦银行6个月期的同业拆放利率再加一定的加息率或利差,该利差除考虑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和借款人资信条件外,主要依据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