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特训:表述观点与文段写作专题训练一一、训练重点:1、领会规范文段的写法。
2、学会正确表述观点。
二、训练过程:1、典范文段的学习:曾有多少燃烧着渴望卓越之火的灵魂在年少时意气奋发,慷慨激昂;但却被生活的惊涛骇浪溅湿了理想的柴薪,窒息了进取的火焰。
只有那些勇于追求、全力以赴的人才可以架起不沉的方舟扬帆前进,到达更广阔的天地。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2009届高三学生刘天相,被三个国家的三所国际知名高校同时录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他的申请材料中讲述到的一次实验。
一次他做化学实验时被硫酸灼伤,但只是简单处理一下,就回到实验室,继续做实验,这件事为何会被名校看重呢?我想,这件事将刘天相身上的那种全力以赴的做事投入的精神体现非常充分。
因为全力以赴,做事投入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才甚而顶尖人才的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
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似乎在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
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他成功了。
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的经济再次起飞。
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
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专注是什么?是对于完美的追求,而且这种秉性是特有的,不是谁说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
专注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于专注,才成就了托马斯〃爱迪生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正是由于专注,才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这位享誉世界的动画片之父;正是由于专注,才让大家认识了美国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
专注,就是完成伟大事业的决心。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2、表述观点的训练:阅读下面的作文题,按要求练习。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写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中国有世间著名的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美国的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
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
要想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总理看过报告,非常气愤。
据说,他在这份报告上批了这么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
尽管他们的国土面积只有682.3平方公里,远不及我国的万分之一,旅游收入却连续多年列亚洲第三位。
生活给每个地区或每个人的东西确实不是太多。
面对生活的馈赠,聪明的人是怎么做的呢?请以“生活的馈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探究:⑴这个话题作文该写什么呢?①如何理解话题的含义?②如何根据话题的含义和材料的提示确立并表述自己的观点?观点的表述:①成功源于发现并利用生活的馈赠。
②生活的馈赠是智者的粮仓。
③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利用生活的馈赠。
④生活的馈赠不需要太多,即使只有一点也足以令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⑤生活的馈赠虽不丰厚,但时常隐藏着许多机遇。
⑥把少许的生活馈赠创造出辉煌的一生。
⑦珍惜生活的馈赠。
⑵请根据以上的观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
二一、训练重点:1、深入理解语段的写作要领。
2、继续探究观点的表述。
二、训练过程:1、讲评第一课时的语段练习请分析下面语段写作的优缺点。
语段展示:①机遇伴随挑战,完整的人生需要跌宕起伏。
挑战成就成功。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国家利益是当前外交的最终目的,如何能够把握主动权,显得格外重要。
台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东海油田问题一个又一个接连考验着这个初出茅庐的大国。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毫不犹豫选择挑战,进而抓住机遇,成就梦想。
迎难而上应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淘尽黄沙始见金。
假如没有勇于挑战的人,我想人类尚未能从古猿进化而来,没有各项科技的诞生,造福人类。
机遇不常有,但是挑战却是无数的,善于从挑战中获得经验的人,终能成大器。
简评:没有紧扣“生活的馈赠”话题来写作,似乎是在写另一个话题了,要学会点题。
②生活的馈赠虽不丰厚,但时常隐藏着许多机遇。
消极的人总抱怨着得到的太少,从而怨天尤人且一事无成。
积极的人却因所拥有的一丝一毫而感到高兴,从而把握机遇且获取成功。
电影巨星成龙大哥,现早已是国际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红火人物。
可是许多人却不知道他当年忍受了怎样的贫穷与煎熬。
生活的馈赠让他成长在很贫困的家庭,他为赚钱,在戏场上跑了十年的龙套。
可成龙并不为此心灰意冷,他抓住每一个机遇,努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于是成就了他今日的辉煌。
如果成龙打小便是一个富有弟子,那么或许会适得其反,成为一个极普通的人。
所以,不论生活给予了你多少,都不应自衰自怜。
而是要积极利用生活的馈赠,抓住机遇,创造你想要的明天。
——高三(四)柳曦简评:紧扣“生活的馈赠”,只用成龙一个例证,开头是观点,结尾有分析,简单的写法包含着构段的基本规则。
③懂得发现并利用生活的馈赠的人,是能步向成功的聪明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半生命运坎坷,怀才不遇,生活给他的馈赠确实不多。
几年过去,达芬奇得到一个在圣母玛利亚修道院的饭厅画装饰画的机会。
这本是一件无足轻重的活计,达芬奇却没有马虎应付,而是倾尽自己能力进行创作。
五百年过去,世界上几乎已经无人不知这幅名为《最后的晚餐》的壁画了。
达芬奇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传奇,是因为他抓紧了每一个生活的馈赠,倾尽努力完成目标。
——高三(三)朱帝生简评:写法符合语段写作的基本规则,只是分析略为简单了一点。
④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它的馈赠人皆有之,但有些人觉得自己所得的馈赠太过平凡,从而忽略它的用处。
只有善于发现并利用生活的馈赠的人,才会赢得生活的美好。
孟德尔本是一位神父,无名无利,只有一座教堂和一些花早陪伴着他,每天的阳光让他喜爱了种植,在种植豌豆的过程中让他发现了遗传规律,成为遗传学之父。
为何他会从一名普通的神父变成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因为,他懂得享受生活的给与,他善于发现并利用生活的馈赠,进而赢取了生活的美好。
——高三(四)黄敏茹简评:紧扣确立的观点,用孟德尔的例子来证明,层次清晰,较有说服力。
⑤生活是平凡的,但平凡的生活给了我们生活的馈赠。
蓝天白云、青砖壁瓦、鸟飞蝶舞、鱼沉雁落是生活的馈赠,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迷离之间也是生活的馈赠。
这生活的馈赠,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吗?“今年,我还要送竹篮。
我这回带了3000个,打算在‘两会’上给每位代表和委员都送一个,记者我也送。
让他们把篮子带回家乡,宣传用篮子买菜。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永嘉县普通农民陈飞在他的博客中写道。
人大代表拎3000菜篮进京“送礼”,这并不是炒作,但是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由于他的家乡楠溪江山清水秀,曾是天下第一水。
但后来,一条江到处都是塑料袋。
因为珍惜家乡美丽的环境,所以他这样做;因为珍惜生活的馈赠,所以他这样做。
我们也应该向陈飞学习,珍惜生活的馈赠。
——高三(四)连伟江简评:能围绕观点来展开论述,而且举的是现实材料,使文段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当今高考作文的新要求。
2、作文题研讨: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许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字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请确定一个观点。
2、请写一个完整的语段。
要求:①要根据语段中心的需要,适当选用材料,不要大量摘抄故事。
②可以只用这一则材料,也可以再用别的材料。
③100—250字,可作为作文的一个主体段。
审题立意提示:这个作文题很独特,说它是标题作文也可(含“三”字),说它是材料作文也行,自圆其说是这道题目最关键的要求。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引申出来,意为“多次”、“集体”、“反复”。
“三”的含义如此之多,我们的思考也应该是发散的。
或者正面写多思、多省、多问的好处;或者逆向思维,写事物发展要有一定的主观克制,例如“三个和尚没水吃”。
总之,明确“三”字在特定成语中的含义,加以想象和发挥,不难写出含义隽永而有新意的文章。
三一、训练重点:1、深入理解语段的写作要领。
2、继续探究观点的表述。
二、训练过程:1、讲评第一课时的语段练习请分析下面语段写作的优缺点。
语段展示:词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的身边充满着各种诱惑——金钱、权力、名誉、享受等,它们其中的一小滴若在人身上滋长蔓延,都足以使生命的火焰减弱或熄灭。
只有心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人,向高尚的人看齐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才可能立足于社会上。
中山大学2001届毕业生申全山毕业时选择了去西藏工作,这种情况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省是罕见的。
当记者问其原因,申全山并没有说:“开发西部,建设西藏”之类的豪言壮语,而是平静地回答:“去西藏只是我喜欢。
”在金钱的诱惑下,申全山毅然放弃了奔向经济差的环境,在不仅抵制了诱惑,更使他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试问,像申全山这样品格高尚的人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学习申全山的品格,唾弃和珅的贪婪。
只要我们向身边品格高尚的人学习,我们定会成功的。
简评:本文段犯了观点与材料不符的毛病,观点是“只有心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人,向高尚的人看齐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才可能立足于社会上。
”而举的例子并没有向谁学习,反而变成我们要向他学习,有点偏离题意了。
词语:三思而后行思考,是智慧的象征,智者是从思考出来的。
大千世界,事物千变万化,怎么才能让自己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呢?这就需要我们凡事要三思后行。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诸葛亮为何能利用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令司马懿退兵?难道他真有先知?即使是,这“先知”也是他经过多次思考,反复思考得来的,他或许思考己方的形势,思考对方的弱点,思考冒险的可行性,最终诸葛亮成功了。
爱默生说:“思考是行动的种子。
”故人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重视思考。
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才可能避免出现许多可以避免的错误,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三(四)郑婷艳简评:这个文段观点明确,事例具体,分析到位,是一个成功的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