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1
➢现代德育的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现代德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现代德育的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 ➢现代德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当代西方主要道德教育思想与流派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柯尔伯格(美国)
提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能 力和道德认知发展具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1、珍惜新起点 ○新学校,新同学○创建新集体 2、把握学习新节奏 ○学习新天地○享受学习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 3、珍爱生命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珍爱我们 的生命 4、欢快的青春节拍 ○走进青春○感悟青春○祝福青春 5、自我新期待 ○日新又新我常新○发现自己的潜能○自我新形象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6、做情绪的主人 ○丰富多样的情绪○学会调控情绪 7、品味生活 ○情趣与兴趣○追寻高雅生活 第四单元:过健康、生活安全的 8、学会拒绝 ○身边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9、保护自我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
某农村小学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 说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 师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 恶劣性,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 是屡禁不止。
于是德育教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 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 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 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 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 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是失败的原因。 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 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 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 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此次活动以后, 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
服从型
悦纳型
从功效方面检讨—— 陷入“空泛化”的误区
目标空泛化 要求表面化 内容和形式上的“专门化”
现代德育观的再认识
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 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整体。 在德育中,道德认识教育、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行为教育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德育要以生活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应 直根于现实生活之中。
➢ 现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 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 现代德育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复杂过程, 具有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 榜样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 自我修养法 品德评价法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 思想认识的方法。
在虹桥小学,三(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 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 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 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偏偏张明 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 这话欠妥。'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 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 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 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 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 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德育内容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政治思想理论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劳动教育 纪律教育 民主和法制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现代德育的特点
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 发展,逐步发展、完善起来。
现代德育是以现代工业社会和现代信息社会为基 础建立起来的。
从认识方面检讨—— 陷入“狭隘化”的误区
简单地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 陷入了片面化、单一化、狭隘化的误区
从操作方面检讨—— 陷入“行政化”的误区
行政模式
教育模式
价值取向 完成上级任务
促进学生发展
工作要求 向行政长官负责 向教育对象负责
机制动力
行政权力
教育魅力
行为特征
外部约束
自我规范育中的作用
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
代表人物:麦克菲尔(英国)
道德情感教育模式
认知派 人的品德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
行为派
人的品德是所有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和各种 行为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
情感派
情感是德育的构成性要素,而且在德育中起 着本源的作用。
对当前学校德育的检讨 从认识方面检讨 从操作方面检讨 从功效方面检讨
➢前习俗水平
阶段1: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的阶段。 阶段1:以工具性相对主义为定向的阶段。
➢习俗水平
阶段3:以人际和谐一致为定向的阶段。 阶段4:以社会秩序和法则为定向的阶段。
➢后习俗水平
阶段5:以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为定向的 阶段。
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的阶段。
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思想
代表人物:班杜拉等。
现代德育的概念
➢ 德育的字源
《说文解字》如此释“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 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现代德育的含义
现代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 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 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 场经济及现代法制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 品德的教育活动。
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德育教育不能 单纯地依靠批评教育。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 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 侧重性和同时性,要想真正改变学生的行为,需要 从以上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 能动性,德育的效果落到实处,需要学生深刻的自 我教育和内在的价值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