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各种因素与改善的对策

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各种因素与改善的对策

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各种因素与改善的对策黄宁内容摘要:所谓农民负担,是指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和收益分配过程中,所承担的向国家、集体及社会有关部门缴纳税费、财物、提供劳务的总称。

从理论上讲,农民负担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国家、集体、农民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问题,是农民创造的价值如何在国家、集体、农民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和再分配的问题。

农民负担尽管表现在农民身上,但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的反映,是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集中反映。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日益显露,农民负担过重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农民负担过重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阻碍农村社会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时。

所以处理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实际上是解决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快速地迈入工业化国家,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处于社会低层的农民收入与高收入阶层的差距也不断扩大。

不断扩大的收支不平衡凸现出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解决农民负担过重,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的局势稳定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关键词:农民负担;政治根源;经济根源;制度根源一、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因素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的收人在近年来增幅却在明显减小,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紧迫问题。

造成农民收人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是农民负担过重.这已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不是孤立出现的,它既涉及到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也涉及到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领导乏力、服务意识淡薄、带领农民致富能力差等问题。

因此,农民负担过重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农民负担过重问题。

现实的国情国力,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我国农业的薄弱地位。

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因而农业生产和发展存在先天性的不足。

再加上农业的粗放经营方式、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固化了农业的薄弱地位,难以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潜力。

对于依靠农业生产获得主要收人的农民来说,这是最致命的问题。

农民增收渠道狭窄。

农业生产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是,由于农业自身的特点以及乡镇企业的土崩瓦解,使得农民不仅不可能从农业生产中得到持续增长的收益,也不可能从终端农产品中获得附加值。

农村市场体系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实现。

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上看,由于国家投资、集体筹资和社会融资的力度不够,加之农民个人认识问题水平的局限,以及农村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影响农民增收的实现。

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来看,目前一些乡村已经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中介机构或服务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从总体上讲,农村的社会化服务尚处于一种初始状态,一些组织的服务功能还不健全,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尚不能较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组织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社会服务职能发生了扭曲,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九十年代初农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工业生产比较落后,中央推出农业发展全面支持工业的大方向,也是农民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

从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农民税收的不断增加,地方政府借机乱摊派乱收费现象也日益严重,农民不堪重负,大大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地方的农民背井离乡加入打工的行列。

地方政府的权力的极度膨胀导致了政府与农民的对立,不断导致双方矛盾的增加,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政治秩序。

出现了大批农民抛地经商、农田荒废的局面,广大农村长期的重负与积弱,导致生态严重破坏,基础设施落后,抗风险能力差。

(二)现行体制不完善,加重了农民负担我国虽然对农村体制及法制进行了多次修改,但仍不完善,表现在多方面:首先是财政体制的不完善。

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规范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但是,从发展农村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角度讲,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还不完善,直接或间接地加重了农民的税外负担。

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乡镇财政成为我国财政体系中的最基层环节,乡镇开始有了自己的收支活动。

但是,从财权来看,乡镇财政只享受着范围极其狭小的财力分配权,却在履行着占全国人口62%的广大农村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以及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的职责。

乡镇政府的事权大于财权,全国90%的乡镇都存在着巨大的财政缺口,为弥补这个缺口,乡镇政府借助种种名义向农民伸手,将其中的一部分支出转嫁给农民。

另外,财政对农民投资比重下降及一些政策性因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使农民的负担能力减弱。

其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

为适应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行,我国建立了乡镇一级政府,并在乡级政府下设立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

但是到目前为止,一些地方的政社分设并不彻底。

不少地区在村一级还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即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丁作均由一班人承担。

有的地方虽由乡镇政府替代了人民公社,但实际上,乡镇政府各部门承担着农村集体经济所有者的职能,名正言顺地以政代杜,进行行政干预。

政府对集体经济和家庭经济的过多干预,强化了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再加上农产品收益不稳定,而乡镇企业效益滑坡,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下降,造成农民的税费负担能力下降。

再次管理与监督体制的不完善。

由于资金管理范围不明晰、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检查不严等情况的存在,不但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加大了乡镇财政的收支矛盾,而且也增加了农民负担,助长了腐败的产生和发展。

(三)随着社会的新发展,带来农民负担的新问题从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现象日益凸现,物价不断飙升,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原本农民所挣的存在银行的钱变得不再具有同等的购买力。

持有的货币大大贬值阻碍了广大农民作为最有潜力的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广大农民对未来充满了迷惘,由此在一些地方滋生了得过且过的思想以及不良陋习,使农村的农业生产陷入恶性循环中。

教育产业化的兴起,成了农民发展致富的新负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民都把成为文化人作为平生最大目标,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也在农民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农民把考大学升大学看作是比结婚生子都光宗耀祖的事,所以也穷其力想让下一代成为大学生,这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兴起,大学学费以及名目繁多的杂费成为考上大学的农民孩子及家长心头上的一座大山,高昂的学费成为阻挡大学梦的绊脚石,很多付不起学费的穷人孩子因而与大学无缘。

即使平全家所有力量勉强读完大学,但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在考验着这些大学生。

投入与产出能成正比吗,上大学花的钱能在什么时候挣回来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不正在折磨着穷苦农民以及农民的孩子,也终将不但加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

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村创新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差。

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农民自身水平及见识的局限,在地方政府的高压政策下过着逆来顺受的生活,甚至在一些地方存在着严重的封建主义色彩。

曾经在农村地区如火如荼的村办企业由于交通不便,分布零散,资源整合力度差和地方政府的严重剥削,基本都消失殆尽,这给渴望发家致富的农民以沉重打击。

目前,广大落后地区的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

工业快速发展,城市的迅猛扩张,农田占用,农民安置不力。

在城市规模快速发展的今天,原先处于城郊的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一般这些地方的农民会获得相应得补偿如提供住房和补贴等,然而这些补偿只有很少一部分会直接由农民得到,除此之外,即使有相应补贴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它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呢。

二、改善农民负担问题的对策不同时期解决农民问题有不同的政策,这也是我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取的不同的政策。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农民收入低和农村与城市贫富差距大是当前我国农民负担加重的主要问题。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是我国十一五计划的重点。

综合前文的分析,我觉得解决农民负担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中央应出台积极财政倾斜政策。

九十年代初,为配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央集中精力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一路绿灯,加强内陆城市和农村的税收,集全国之力重点发展沿海城市,而后不断向内陆城市延伸。

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国有体制改革,效果是明显的,城市的经济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其中,我国的广大农村和农民都为经济改革默默贡献着。

随着我国沿海城市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顺利完成,农业及农村体制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

对农村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就我国目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它们对所在地的财政贡献基本没有或很少,而地方所属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也大多存在生存困难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又没能及时发展起来,因此地方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县乡财政没有新财源只能靠转嫁负担来弥补基层公共开支的不足。

当前我国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农业税收只占我国民生产总值很少的一部分,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了。

及时调整农村政策,是农民减负和缓解基层财政重负的唯一途径。

2.全面取消农业税,建立高效精简的基层农村组织。

农村的基层组织应采取并村并社的政策,减少农村冗余的组织机构,建立廉洁高效的新型基层组织。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全面负责基层组织的日常运营费用和人员工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问题由基层组织统一统筹安排。

3.全面取消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收费政策,所有费用由中央全额承担。

既然是义务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全面提高农村文化教育的低水平,扫除文盲。

以法律的形式强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履行。

搞好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师资力量培训,扩大吸收正规院校毕业生充实师资力量,一改往日农村学校中忙时种地闲时上课的低水平师资力量。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农村地区的办学。

4.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地区激励措施。

广大农村交通不便是农民收入过低的重要原因。

政策倾斜大力开发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对我国大部分农村做到交通的村村通工程,为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平台和物流平台5.中央政府必须加强督查,严惩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

以前农民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村(乡、镇)干部,为了谋求个人或部门的狭隘利益,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于不顾,巧立名目乱收费,视农民为砧板上的肉,任意宰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