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篮球球性教案

最新篮球球性教案

精品文档
体育与健康课课时计划
教学
一、篮球球性(主教材)
二、运球(辅助教材)
场地 器材
空地一块
篮球口哨
内容
教具


1、 认知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球性练习,增强球感,激发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技能目标:经过假期的休息,通过素质练习恢复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各种素质能力。

3、情感目标:锻炼主动参与 游戏,并注意安全。
要求:遵守游戏规 贝服从安排且注 意安全。
要求:大家积极参 加,注意安全。
一、放松活动
互相放松
1、
2、教师将学生分 为两人一组,讲解放
1、按照老师的分 组,积极充分的放
精品文档
结 束 部 分
松要领。
要求:不得心浮气躁, 要利用语言调节气 氛,使学生放松。
松,保持安静。 要求:积极认真放 松
2、积极主动参与,
他们编成1—n号,一名同学
游戏,并提醒大家注
并注意安全。
站在中间在叫号数的时候将
意安全。

球抛向空中,被叫到的同学跑
要求:激发学生的激
要求:服从安排,
要求:大家积极参
进圈内接住球
情和参加的积极性。
遵守游戏规则,注
加,注意安全,在
7-7-^意安。
各自的区域内。

8
二、徒手操
1、教师领做并且语言
教学
出球时抖腕的力度
教学
出球时抖腕的力度
重点
难点
课的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学练法


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课堂常规:
1、教师提前到场地
1、按时到达上课
XXXXX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
检查场地。
场地。
XXXXX

数。
2、向学生冋好,宣布
2、体育委员整队

3
课的内容,
检查服装,
集合,向老师问好,
2、认真听讲,保持 安静
3、认真听讲,保持 安静
4、收还器材,和教 师道别。
要求:讨论积极听 讲认真
要求:静、快、齐, 成集合队型站好。
预 计 生 理 负 荷 曲 线 图
i
1

练 习 密 度
1、密度:45%—50%
2、平均心率:120次/分一140次/分
课 后 小 结
要求:充分放松, 保持安静,不得嬉 戏打闹。
4
分 钟

二、小结
1、让学生各派一名代 表出来总结。
2、教师针对学生的总 结,以及本次课学生 的表现做小结。
3、布置课外作业,宣 布下次课的内容。
4、安排学生收还器 材,和学生道别。 要求:注意调节学生 的心率
1、学生之间积极讨 论,男女各自派一 名同学出来总结。
5、集合点评。
要求:教师认真、负 责讲解示范,随时提 醒注意安全。
1、认真听讲,理解 消化内容。
2、认真观察,观摩 技术动作。
3、认真练习传球, 积极纠正自己的错 误。
4、观察示范冋学动 作,思考并纠正自 己的错误动作。
5、认真听讲
6、练习双手传球
要求:认真练习, 注意安全,听从扌曰 挥。
要求:注意安全, 相互观摩、学习。
[、按照老师的要求
XXXXX
1、头部运动
提示
和动作完成。
XXXXX



2、扩胸运动
2、边做边提醒,让学
2、静下心,集中注

3、体转运动
生把心静下来且参与
意力,跟着老师的
4、腹背运动
到其中。
节拍做。


5、弓步压腿
要求:语言-
要柔和
要求:集中注意力
要求:保持安静、 不要相互干扰。
精品文档




一、篮球
4、球在两腿之间绕“8”练

方法:右手将球从两腿中间传 给左腿后面的左手,左手持球 绕过左腿,如此连续进行。
5、胯下两手前后颠接球练习
两脚开立深蹲,持球胯下。 球向上颠抛,两手移至身后在 胯下接球。
1、教师讲解技术动 作,使学生建立表象。
2、教师边讲解边示 范动作。
3、每两名同学一组
对传练习
4、教师巡回纠错,让 优秀的学生出来示 范。
1)球性练习:
1、双手抛接球
用力将球向上抛起,抛球时提 踵,接球时顺势屈膝。向上抛 球后前后击掌。
2、身前两手相互传接球练习
直立,两臂伸直。用手指和指 端将球从一手传向另一手。
3、单手托球经腋下、头上绕环 右手持球,前臂托球。绕环时, 球经腋下至反托球,手迅速顺 球的前侧和左后侧绕环举起,
再将球向右下落成开始姿势, 再交左手练习。
2
5



2)运球:
1、原地运球
体会手指、手腕上吸下按动 作,以及手触球的部位和控制 球。
2、行进间运球
体会运球动作与脚步的协调 配合,提高运球能力。
1、教师讲解
2、组织学生参加游, 并提醒注意安全, 加法学生参加的 积极性。
要求:声音洪亮、哨 声干脆有力,随时提 醒注意安全。
1、认真听讲,听清 规则和方法。





2、师生问好。
安排见习生

认真听讲。

3、提出本课教学内容和要
要求:声音洪亮,精
要求:服装整洁、
要求:静、快、齐
求。
神饱满。
便于运动。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一、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
1、认真听讲,全身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为男女
和规则。
投入课堂。
各一对围成一个圆圈, 分别给
2、组织带领学生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