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利用小数进行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对一个数进行不同单位的改写。

3.掌握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会按要求正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指导】
1.抓住整数与小数的联系。

将学生已经学过的一些整数知识、规律迁移到小数中来,进行抽象、概括、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进率以及读法、写法等。

学习小数的性质时,可先让学生复习整数的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整数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小数的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又会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有效地理解整数与小数的不同之处。

2.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小数知识,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材单设一小
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人民币的兑换,科普知识中的计数方法并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3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1课时
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1课时
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1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第1课时小数的性质(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的性质(2)…………………………………………1课时第3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第1课时小数点的移动(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点的移动(2)………………………………………1课时第3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
4.小数与单位换算
第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1课时第2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1课时
5.小数的近似数
第1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1课时【知识结构】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例1和“做一做”,第36页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整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体会到小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重点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米尺、三角板、平面教具、立方体教具。

【情景导入】
教师通过故事讲述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发展演变过程。

打绳结、石子计数→符号计数→阿拉伯数字(整数)→小数
板书:小数的产生。

【新课讲授】
知识点1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量一量: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课桌的边长,说说长、宽分别是多少米?学生动手量,教师巡视观察。

提问:你的桌子边长是整米数吗?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大多数同学的桌子边长都不是整米数,长和宽都不够1米,像这种情况该如何表示呢?下面我们先来一起分析一下米尺好吗?
教学例1。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老师手中的米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讨论回答。

提问: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是多长?
小结: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

(1)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

)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2)这样的3份是多长?(这样的3份是3分米。

)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310米。

)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3米。


(3)这样的7份呢?(这样的7份是7分米。

)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710米。

)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7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米尺,逐一说出答案。

师:观察这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学生集体回答。

师:大家再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现在的每一份是多长?(每一份是1厘米。


(1)提问:这样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小数表示呢?
小结:这样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00
1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2)提问:这样的3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小结:这样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100
3米,用小数表示是0.03米。

(3)提问:这样的6份呢? 小结:这样的6份用分数表示是100
6米,用小数表示是0.06米。

(4)提问:这样的12份呢? 小结:这样的12份用分数表示是
10012米,用小数表示是0.12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

观察这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
提问:根据上面的规律,说说1毫米、4毫米用分数和小数该怎样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小结:1毫米写成分数是1000
1米,写成小数是0.001米;4毫米写成分数是1000
4米,写成小数是0.004米。

提问:根据上面的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教师紧接着课题“小数的产生”的后面板书:“和意义”。

小结: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知识点2: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展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0.1里面有( )个0.01
0.01里面有( )个0.001
提问: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刚才已经看到了0.1里面有10个0.01,也就是0.1是0.01的10倍,我们就说0.1和0.01之间的进率是10,0.01里面有10个0.001,也就可以说0.01和0.001之间的进率是10。

小结: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2.写出下列小数中4的意义:
4.15()
56.024()
0.845()
0.458()
3.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分别说说它们表示的意义?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小数。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九第1~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0.1米
1厘米=0.01米
1毫米=0.001米
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小数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小数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深入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借助具体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充分了解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白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