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220),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从举孝廉踏上仕途开始,挟天子以令诸候,收黄巾,讨董卓,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琮,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弃汉中。
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
中平元年(184年),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继任济南相。
辞官还乡四年。
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
汉灵帝死后,曹操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三年,曹操却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后,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
先后平定关东、关中一带。
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多胜少.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和追击袁氏余党(绍兵败后不久病死)。
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
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
面对曹军,刘琮决定出降。
曹操接管荆州,决定趁势东伐。
当孙权、刘备收到曹操东来的消息后,刘备派诸葛亮去劝说,最
后在周瑜的分析下,孙权决定同刘备联军。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刘联军在赤壁迎战曹军。
曹军大败,从此曹操无力大举南征。
如果说官渡会战决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败使曹操只可称雄北方的一战。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正当军威大振之时,曹操病卒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翌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史称魏武帝。
评价:
曹操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他的争议,有人说他是“乱世之奸雄”,有人说他“是很有本事的人”或说“治世之能臣”,而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曾说过“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我个人是很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的,曹操虽然一生征战无数,但是他改变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而且曹操还很爱才。
这些都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不是吗?
相对他不好的地方,他对历史的贡献完全大于他的过错。
说曹操是个英雄,因为他至少敢去做,不像有些人躲在背后只知道阴谋诡计。
所以我认为曹操是个有勇有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