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 C不确定程度)。
2、下述对U/C矩阵描述正确的是(D U/C矩阵中,纵向表示功能,横向表示数
据类)。
3、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A、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4、对于大型程序设计来说,首先应强调的是程序的( B、可维护性 )。
5、在工资系统中,水电费扣款一项,属于( B定个体变动属性)。
6、数据流程图DFD中,符号圆圈“B、外部实体)。
7、一般要求达到(A、第三范式)。
8、数据字典的建立应在( A 、系统分析阶段)。
9、中小企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首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般是(C、SQL Server )。
10、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六个阶段。
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各管理层次需求的阶段是( D、成熟阶段)。
11、身份证编号属于编码中的( C、区间码)。
12、与数据流程图相比较,业务流程图独有的内容是( D、系统中的人员)
13、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信息特性的是( C、系统性)。
14、项目管理时可利用( C 、甘特图和网络计划技术),以便以最少的时间和资料消耗量来完成计划。
15、管理信息按决策层次的不同通常分为三级,即(C.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16、下列决策问题中,属于非结构化问题的是( C、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17、系统的特征包括: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和(B、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18、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称为系统的( B、吞吐量)。
19、判断树和判断表的功能是用于描述(C、处理逻辑)。
20、在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开发方法中,不属于系统分析阶段的是(A编写程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数据是记录下来可鉴别的(符号),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
2.程序调试时,测试数据除采用正常数据外,还应编造一些(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
3.可行分析报告的结论为:(立即开发)、(改进原系统)和(条件具备再开发)。
4.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代码)维护, (程序)维护, (数据文件)维护和机器维修。
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和(购买软件包)等.
6. 网络的拓朴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树型等多种,实际应用中,常将它们综合起来混合使用以构建复杂的计算机网络
三、简答题
1. 信息系统的详细调查方法有哪些?
答:详细调查是在信息系统分析阶段可行性分析论证完成之后进行的一项活动,目的在于完整地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系统分析准备。
详细调查方法常有:(1)召开调查会;(2)访问;(3)发调查表;(4)参加业务实践。
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应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
上述方法。
2. MIS实施中系统切换的方法有哪些?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系统切换是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系统切换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直接切换法:在某一确定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投入运行。
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老系统已完全无法满足需要或新系统不太复杂(小规模)的情况;
(2)并行切换法:是指新老系统并行运行,直至新系统成功,老系统退出;该方法适用于大中型系统;
(3)试点过渡法:是指试用新系统的部分代替老系统,直至整个切换完成,该方法适用于大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目的和指标有哪些。
答:(1)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建成运行后必须对其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与扩展提出意见。
(2)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属于多目标评价问题,难度大,定性多,定量少。
目前选用的系统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三方面:系统性能指标、直接经济效益指标、间接经济效益指标。
4.简述开发MIS的两种策略及适用范围。
答:(1)开发MIS的两种策略是:“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和“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2)适用范围: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有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一般适用于大系统和有开发经验的人员使用。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
适用于一些组织在初装和蔓延阶段。
5.简述原型法的优缺点。
答:原型法的优点:原型法不注重全面、系统的详细调查与分析,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及时性开发经验,先快速构建原型系统,然后反复修改实现MIS,其优点是贯彻了“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以原型系统为媒介,容易与用户沟通,逐步发掘用户需求,更易被用户接受,有利于系统的开发。
原型法的缺点: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会拖延开发过程。
四、论述题
1、结合实例,阐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与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论述要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等过程。
(2)系统规划与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第一、二阶段,信息系统
建设的起点和基础,在系统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3)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4)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
(5)系统分析的主要过程:
(6)实例说明与论证:
五、应用题:
1.[8分]用几何级数法设计代码校验位:原代码共5位,从左到右取权2,4,8,16,32,以11为模,试求出19880的校验位?并回答校验码的作用。
2.[10分]邮局邮寄包裹收费标准如下:若收件地点距离(L)在1000公里以内,邮件类型(T)为普通件的每公斤收费2元,挂号件每公斤3元。
若收件地点距离(L)在1000公里(含1000公里)以外,普通件每公斤收费2.5元,挂号件每公斤
3.5元;若重量(W)大于30公斤,超重部分每公斤加收0.5元。
请根据上述要求,绘制确定收费(T)的决策表,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3.[12分]某企业从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用于生产某种产品。
该企业所采购每种原材料可由多位供应商供应,每位供应商也可提供多种原材料;这些原材料主要用来生产一种产品,但该种产品需要多种材料生产。
试回答下列问题:
a)确定系统的实体;
b)指出系统中实体之间的关系;
c)描述系统中各实体的属性;
d)作出系统的分E-R图;
e)画出系统的总E-R图。
1.解:(1
(2)校验码的作用:校验位是通过事先规定的数学计算出来的。
代码一旦输入,计算机会用同样的数学运算方法按代码数字计算校验位,并将它与输入的校验位进行比较,以证实输入是否有错,从而可以保证输入的正确性。
2. 解:决策表如下:
3答:(1) 确定系统的实体:企业这部分数据可以用三个实体来表示:
(2) 写出系统中实体之间的关系
(3) 描述系统中各实体的属性
材料的属性:材料号、材料名、单价、规格
产品的属性:产品号、产品名、单价、规格
供应商的属性:供应商号、姓名、地址、电话
(4)作出系统的分E-R 图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