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财政与税收》第一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从财政学对物品的区分标准角度分析“设置岗亭不允许载货汽车通过的桥梁”属于()。
A.纯公物品B.混合物品C.私人物品D.商品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最重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性因素C.社会性因素 D.经济政策3.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
A.准公共需要B.纯社会公共需要C.私人需求D.以上都不对4.转移性支出中最重要的支出是()。
A.捐赠支出B.补助支出C.债务利息支出D.投资性支出5.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价格B.经济发展水平C.收入分配制度D.收入分配体制6.依照税法规定,将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部分称之为()。
A.起征点B.免税额C.减免税D.免征额7.国家各项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统称之为( )。
A.税收B.税收政策C.税收制度D.税法8.国债是国家以()的身份利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分配形式。
A.债务人B.债权人C.债务人或债权人D.中间人9.我国预算要经过()的审批才有效。
A.人民代表大会B.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财政部10.一个地方性水库与三峡工程是不同的,从区分公共需求层次性的角度讲,二者的差异在于()。
A.投资额B.投资主体C.收益范围D.投资风险11.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改革目标应为( )。
A.现收现付制 B.基金制 C.收付实现制 D.社会保险税12.在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政策的总原则是()。
A.先效率后公平 B.先公平后效率C.公平和效率相结合,效率优先 D.效率第一13.公共物品容易形成“免费搭车”的现象,是由于公共物品具有()。
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竞争性14.在下列国债发行方式中,最适宜国库券发行的方式是()。
A.固定收益出售 B.直接推销 C.连续经销 D.公募拍卖15.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的税收支出形式是()。
A.税收豁免 B.纳税扣除 C.税收抵免 D.延期纳税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2、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A.历史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单一性3、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 D.历史性4、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A.征收通货膨胀税 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 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信度5、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A.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B.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C. 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但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势D.它是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的理论基础6、以下属于经济建设费的有()A.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B.城市维护费C.文化教育科学方面的补助 D.简易建筑支出7、公债按不同的举债形式,可以分为()A.公债券B.契约借款C.记名式债券D.记账式债券8、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和( )。
A.增量预算 B.复式预算 C.单式预算 D.零基预算9、财政政策所采用的工具有()A.税收B.公债C.公共支出D.政府投资E.财政赤字10、紧缩性财政政策手段是()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 C增加支出 D.减少支出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你认为对的打“√”,错的“×”,不需要改错。
)1、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
()2、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3、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于GDP的增长。
()4、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政支出一样,都经历了下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5、税负转嫁的前转方式是指向生产的前一环节转嫁,即通过压低进价等方式转嫁给上游厂家。
()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增加财政支出,二是减税。
()7、公债的有偿性决定了公债的自愿性;公债的自愿性和有偿性,又决定和要求发行上的灵活性。
()8、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
()9、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10、从长期的动态来看,增加结构性赤字虽然暂时扩大了现赤字,但增加结构性赤字可以促进产出的恢复并进一步增长,从而税收也随着增长,最终不仅可能消除结构性赤字,而且有可能最终消除周期性赤字。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要分析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2.简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3.简述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
4.简述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关系。
5.简述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结合国情,阐述我国正确处理征税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2.试论述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如何配合?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B 2.A 3.B 4.B 5.B 6.D 7.C 8.A 9.A 10.C11.B 12.C 13.A 14.D 15.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2、BC3、ABC4、ABC5、AD6、ABD7、AB8、BC9、ABCDE 10、AD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X3、X4、√5、X6、√7、√8、√9、√ 10、X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要分析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答:公共物品有纯公共物品和混合公共物品两类,前者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以只能由政府提供,后者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2.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答: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这种分析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1)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
(2)购买性支出对政府效益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政府效益约束是软的。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3.简述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
答:(1)市场失灵,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垄断;②外部效应;③公共物品;④信息不充分。
(2)市场缺陷主要表现有:①收入分配不公;②经济波动。
4.简述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关系。
答: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1)联系:两者在性质上都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都是政府有意识的干预政策。
(2)区别:①汲水政策只是借助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医治萧条的处方;而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在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用于控制经济过度繁荣。
②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只有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税收、转移支付、财政补偿等。
③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收支可以超额增长。
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
5.简述偿还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答:第一,设立偿债资金。
第二,依赖财政盈余。
第三,预算列支。
第四,举借新债。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结合国情,阐述我国正确处理征税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答: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
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前提。
其次,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
因此,真正的税收效率必须体现公平的要求,必须是大体公平的。
当然,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不是绝对的,就某一具体的课征活动来说,两者会有矛盾的冲突。
正因为如此,在税制建设和征收管理上才有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的说法。
就具体的税种来说,往往不是低效率、高公平,就是高效率、低公平,高效率、高公平的最优结合是少有的。
就某一具体的税收政策来说,往往不是以效率为主导,就是以公平为核心,两者并重,并不一定是理想状态。
作为税种集合的税制,通过各税种的相互补充,完全有可能组成一个公平与效率兼备的好税制。
从我国国情出发,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实行“效率型”税制比之实行“兼顾型”税制更能促进经济发展。
2.试论述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如何配合?答:(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第一,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主导地位。
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
银行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这种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除了收取利息外,并不直接参与GDP的分配,而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
第二,二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从消费需求的形成看,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个方面。
首先,社会消费需求,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因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
而银行信贷在这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
其次,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则受到财政。
信贷两方面的影响。
在个人所得税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是有直接影响的。
而银行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
第三,二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首先,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惟一能创造需求。
创造货币的是银行信贷。
其次,银行自身还可以直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来起到扩张和紧缩需求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信贷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方式。
第一,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点和利息率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
显然,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的总需求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