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花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荷花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荷花人教(部编版)3.《荷花》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出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导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

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1.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2.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

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4.检查反馈。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荷花的美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四、指导书写“蹈”“佛”等。

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提示: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

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可以看出。

)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未见荷花先闻其香!)(板书:闻清香)师: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叶爷爷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读出来呢?先自己试试。

(指名学生读,评议,全班齐读。

)2.相机引入学习后面的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荷花,这么浓郁的清香,把人都给深深陶醉了!怪不得,叶爷爷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初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到底美在哪儿?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使劲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

请大家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

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

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

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师: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出示句子)“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对照插图,想一想,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师: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姿态外,还有别的姿态吗?(歪着脑袋的样子,翘着嘴巴的样子,挨挨挤挤靠在一起的样子;还有的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像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像个调皮的孩子……)2.(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教师:眼前的荷花有多美?你怎样感受到的?为什么称它为“一大幅活的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花,用眼去欣赏;优美的文字,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

同学们,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

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

(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

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

)提示: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出示句子:“不光……好梦……”,齐读。

1.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2.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3.蜻蜓、小鱼都是“我”的伙伴,他们会跟“我”说些什么呢?还会有哪些动物来与“我”交谈,会对“我”说些什么?4.指名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5.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来配乐读第四节。

(配乐齐读)6多热闹的荷塘呀!大自然不用笔、纸就能画出这么美的荷花,那我们又应该怎样画荷花,赞美荷花呢?学生自由说:如果你是歌唱家,你怎样?如果是诗人呢?如果是舞蹈家呢?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师:我们沉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

哎,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

一齐读第五节。

六、小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是那么洁白,那么清纯,那么努力向上。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荷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一起融入书中,用我们的声音把这一池荷花留下来!.七、课外延伸1.让学生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提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描写荷花的诗句及文章。

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整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深入地进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2.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让他们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

“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3.抓住想象点,培养想象力。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

在本文中有三处想象的训练点:(1)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2)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3)第4自然段小鱼、蜻蜓与“我”的对话。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在整篇课文中我贯穿一个“读”字。

通过多样的诵读,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中领悟感受荷花的美丽,进而升华到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荷花人教部编版《荷花》教学反思《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

作者叶圣陶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同时完成写一种植物的教学任务。

1、随文识字。

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读好句子,先学习生字以扫除在朗读时可能遇到的障碍。

这样的生字教学设计既能提高识字效率,又能避免由于识字教学的介入而中断的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2、朗读体会。

本文语言优美,在阅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积累文本语言。

如:教学第二小节时,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叶多、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读好这部分课文,熟读成诵,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同时迁移到写一种植物的方法上来。

3、借助媒体。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交流,感受荷花的婀娜多姿,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我借助媒体,创设了一个学生与作者一起“看荷花、赏荷花、想荷花”的情景,让学生和作者站在同一角度上,从而更好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课文第二段中三种荷花的样子。

.4、教学不足。

学生发挥想象的余地不多,可能受到媒体和同学回答的影响,在作业时有点千篇一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