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题4分,第11~15 (共15题;共57分)1. (4分)科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 . 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B . CO2: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C . 2H:2个氢元素D . :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2. (4分)下列为常见水果的 pH,呈碱性的是()A . 柿子pH=7.8B . 菠萝 pH=5.1C . 苹果 pH=4.1D . 杨梅 pH=2.53. (4分)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下列各项: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原子质量。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A . ①③⑤B . ②④⑥C . ②④⑤⑥D . ③④⑤⑥4. (4分)下列关于H2和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都含有氢元素B . 都含有氢分子C . 都含有氢离子D . 都是化合物5. (4分)如图各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液体药品取用B . 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C . 取用粉末状药品D . 熄灭酒精灯6. (4分)如图所示是Si与Cl2反应生成SiCl4的微观模拟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 生成物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十4C .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分子个数比是1:1:1D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7. (4分)下列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 . 酸雨呈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B . 用稀硫酸除铁锈3H2SO4 + Fe2O3 = Fe2(SO4)3 + 3H2OC . 除去NaOH 溶液中的少量Na2CO3:Na2CO3+2HCl=2NaCl+CO2↑+H2OD .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8. (4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性质用途A氢氧化钙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氧气C氧气能支持燃烧作燃料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A . AB . BC . CD . D9. (4分)下列物质名称、俗称、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正确的是()A . 硫酸铜、胆矾、CuSO4·5H2O、混合物B . 碳酸钠、纯碱、NaCO3、碱C . 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碱D . 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碱10. (4分)化学反应的前后,以下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物质的质量和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原子的数目⑤原子的种类⑥分子的种类⑦物质的种类A . ①③④⑤B . ①②③④⑤⑦C . ③④⑤⑦D . ①④⑤⑥11. (3分)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A . CuSO4、NaCl、Zn(NO3)2B . MgCl2、Na2SO4、NaOHC . CaCl2、NaNO3、Ba(NO3)2D . H2SO4、NaNO3、NH4HCO312. (4分)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

其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 .B .C .D .13. (3分)某日凌晨,杭千高速杭州往千岛湖方向离建德乾潭不到2公里处,一辆装载危化品的车辆上掉落三大袋粉末状的化学物品.消防队员在处理该物品时,突然爆炸,两人脸部90%被炸伤。

经多名专家鉴定,粉末是一种名叫氨基钠(NaNH2)的危险化学品,相对密度1.40、熔点210℃、沸点400℃,白色结晶性粉末易燃、易爆、有腐蚀性,与水接触后,会产生激烈的反应,生成氨和氢氧化钠。

看到报道后,有人提出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 NaNH2与水接触后,能生成氨和氢氧化钠是它的化学性质B . NaNH2相对密度1.40、熔点210℃、沸点400℃是它的物理性质C . NaNH2在包装及贮运过程中,要求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与空气、水、火接触D . 氨基钠有腐蚀性是因为其强碱性,其粉末易燃、易爆是因为其具有强的氧化性14. (4分)知识结构图有助于我们认清知识间的联系。

下图为某同学根据初中科学已学知识所画的一些物质化学性质关系图的部分内容,“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别,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 x可能是CuCl2B . Y可能是单质C . z肯定是氧化物D . 图中包含了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15. (3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准备实验时,甲同学配制了Na2SO4、K2CO3、BaCl2、稀盐酸四种溶液,但没有及时贴标签。

乙同学在使用时为了区分这四种无色溶液,将溶液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并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由此推断①、②、③、④依次是()实验内容实验现象①+②有白色沉淀生成②+④有白色沉淀生成①+③有气泡冒出A . 稀盐酸、Na2SO4溶液、K2CO3溶液、BaCl2溶液B . K2CO3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Na2SO4溶液C . BaCl2溶液、K2CO3溶液、Na2SO4溶液、稀盐酸D . Na2SO4溶液、BaCl2溶液、K2CO3溶液、稀盐酸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共8题;共42分)16. (2分)高铁酸钾(K3FeO4)是红黑色粉末,易溶于水,易与水反应,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K2FeO4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2)保存K2FeO4时应注意________.(3)完成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2FeO4+10H2O=4Fe(OH)3↓+8KOH+3________↑17. (6分)将浓盐酸、氢氧化钠、石灰水三种物质的溶液长期存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因发生化学变化溶液质量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

18. (6分)用下列物质前的序号填空。

①食盐②熟石灰③稀盐酸④小苏打⑤甲烷(1)工业上通常用来除铁锈的是________。

(2)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

(3)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19. (6分)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某种矿石的主要成分为Ca3Al2Si3O12 ,请回答:(1)画出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Si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2)Ca3Al2Si3O12中钙、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已知由钙、碳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铝制成铝锅,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和________性(填写物理性质),铝制品不易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20. (4分)高纯硅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光伏电池的重要材料,是信息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之一,制备高纯硅的主要生产过程如下:请回答:(1)一个SiHCl3分子中含有氯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2)制备高纯硅的反应原理:SiHCl3(纯)+H2 Si+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1. (6分)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室温下极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可以营造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保持较低温度。

人类首次制得二氧化碳是在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得到。

(1)将石灰石煅烧制得二氧化碳的变化是__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根据干冰用途,可推测干冰的物理性质:________。

22. (6分)下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

①2类②3类③4类④5类23. (6分)某一由盐酸、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形成的混合溶液,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1)该混合溶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2)混合溶液中不含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共3题;共42分)24. (12分)小明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后,欲进一步进行实验探究,他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看到了下列现象:有大量气体产生,并出现了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钠能与水反应,于是又补做了另一个实验,并记录如下:分析:由上述现象可知: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物中呈碱性的物质是________(选填“NaOH”或“Na2CO3”),其理由是________。

结论:据上述现象, Na投入CuSO4溶液中产生的蓝色沉淀是________。

反思: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________(选填“能”、“不能”、“不一定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目的是________。

25. (12分)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金同学用 A、C 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写出实验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实验中,试管突然破裂了,试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

(3)当观察到 C 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小金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造成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 . 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不高B . 铁丝生锈C . 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 . 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26. (18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点燃后扣上一只大烧杯。

(1)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 可观察到线香的烟往上弥漫B . 此实验说明只要是不透明的物体(如烟)都会往上升C . 实验中观察到的就是对流层的对流现象D . 此实验的现象与烧水时的对流现象本质原因相同(2)请想象一下,如果对流层中的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与现在的相反,地球上可能会有怎样的现象?请写出一个现象: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