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编写:黄小莉审核人:姓名:班级:组别:教师寄语: 反复----印象深刻,反思-------方法灵活【学习目标】正确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学习方法】例题分析法、识记成语法。
【学习流程】独学互学展示质疑竞争【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识别成语的错误类型:混淆色彩,褒贬、谦敬不分,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学习重难点】成语的类型(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知识链接】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
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
【学习过程】一.明确考点要求1.着重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2.着重考查对常用成语的含义的理解二.熟悉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一)混淆色彩,褒贬、谦敬不分高考例题回放: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1997年题)本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改为“纷至沓来”。
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雨后春笋”“有口皆碑”(2002年)等。
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3:沙河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叹为观止”是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极点,属褒词贬用。
4.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辨正: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5.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敬称对方,希望对方给予帮助,不能用来说自己。
6.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我来试试】查词典,判断下列成语用得是否正确。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王川荣获大赛冠军后,他的家长和朋友欢天喜地,弹冠相庆。
3.谭嗣同是变法维新中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4.一位普通市民——一位年愈六旬的老者,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凭匹夫之勇,在一年间就抓获了几十个小偷。
5.他勇斗歹徒的事迹现在已满城风雨、妇孺皆知了。
6.参加冬季越野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像过江之鲫通过了大桥的涵洞。
7.这么多的事情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心劳日拙,极度疲惫。
8.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美好感觉。
9.汪锦元长期打入汪伪内部做情报工作,不料东窗事发,被捕入狱。
10.先生身材魁梧,道貌岸然,刚一见面,我便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自己补充类似成语】(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高考回放】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 “美轮美奂”轮:指轮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名词作形容词;奂:众多,盛大。
古时形容房屋建筑的高大,众多与宏丽。
现也常用来形容人家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美轮美奂本只形容建筑之美。
例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汗牛充栋”的意思是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书籍很多。
它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
例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
(2000年题)“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
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左右逢源”“车水马龙”“蔚为大观”。
【我来试试】指出下列用错对象的成语。
1.小王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像兄弟们的在一起玩。
2.这些豆蔻年华的小青年,也许他们在没有喝酒前连想也没有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3.他一家十口人,在战乱时期劳燕分飞,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4.他们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这么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关系和睦。
5.葛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的双打组合。
6.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7.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8.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9.这次考试,班上同学们的成绩良莠不齐,差别不大。
10.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自己补充类似成语】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识别成语的错误类型:.望文生义,故意曲解;忽视语境,不分范围;语法混乱(语意重复、搭配不当等)【学习重难点】明确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辨别常用成语的使用正误。
【知识链接】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
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
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
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
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学习过程】一熟悉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三).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高考例题:例1、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1997题)例2、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1998年题)例1中“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然不同。
“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
例2 中“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类似的成语再如:五风十雨、久假不归、目无全牛等【我来试试】找出望文生义的成语,并说明理由。
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4.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5.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6.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应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7.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
8.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9.为了等他的朋友,他一个茕茕孑立在那儿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10.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是如坐春风。
11.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自己补充类似成语】(四).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例题解析】例1、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例2.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
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
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我来试试】联系语境,分析成语的正误。
1.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2.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3..责任编辑说:“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他环节,•就望尘莫及了。
”4.虽然这个店的招牌几易其名,改弦易辙,但因其服务质量差,•顾客仍然门可罗雀。
5.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6.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7.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8.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万籁俱寂。
9.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10.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五).语法混乱(语意重复、搭配不当等)。
【例题解析】例1、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例2、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997年)“莘莘学子”,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
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
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我来试试:指出下列成语在语法上的问题。
1.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2.在那磋砣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3.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
4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5.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6.这件事,她一直讲得津津乐道。
7.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8.他极力抑制自己的激动,想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燃眉之急的紧张情况。
9.咱们俩不打不成交,一块儿干,杀它个翻天覆地。
10.听到我们班获得冠军的消息后,同学们都高兴得载歌载舞起来。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成语题型的做题方法:识记成语的关键点:褒贬、对象、用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