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划分资料汇编
1、段逸山:《先分独合,后辨有无——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分辨举要》,选自《医古文
知识》,上海中医药大学,2002年2月,第43页:“象形字与指事字······属于独体字。
······会意字与形声字······属于合体字”、“从是否可以分拆的角度来判定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不能拆分的为前者,可以分拆的是后者。
”、“可以分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部件的为独体字,不能分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部件的为独体字。
”
2、晓东:《现代汉字独体与合体的再认识》,选自《语文建设》,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1994
年第8期:“当今所通行的汉字与《说文解字》重的9353个字大不相同了。
人们已经无法根据《说文》来判断当今汉字的独体与合体。
”(第28页)、“当今对汉字的独体与合体一般是这样解说的:‘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字,一般称为合体字’,‘从结构上看不能分析,一般称为独体字’,‘组成独体字的是笔画,组成合体字的是偏旁’。
这些论述,实际上都相当模糊。
”(第28页)、“有人认为:独体字也可由几个部件构成,而组字部件的成字与不成字士区分独体、合体的楚河汉界,只要部件有成字的,不管是全部成字还是部分成字,均做合体论。
也就是说,独体字中所含的部件都是不成字的。
这个标准只能用来解决古汉字独体与合体的甄别,对于现代汉字并不适用。
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这个标准所谓的成字与不成字部件,都是以古汉字金甲篆字体为基准的,现代汉字中一部分包含后起部件的简化字,无法用此法进行鉴别。
例如‘临、归、当’······其二,用古汉字部件的成字与不成字来衡量现代汉字部件,是不合理、不现实的。
古汉字中的许多成字部件,演变到今天都是不成字部件了,要弄清原来是否成字,必须追溯到金甲篆字体,这对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使用汉字的人来说,是不易做到的事。
”(第28页)、“对独体汉字与合体汉字的认识之所以一贯分歧,除了划界不清楚、不具体之外,还有一个不同时代的字体该如何对待的问题。
汉字字体的演变必定引起汉字结构的变化,因此独体、合体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第28页)、“当今社会的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独体与合体,他们已不再从字源上去追究,在他们眼里,独体与合体仅仅是指当前字形的结构不可分与可分。
”(第29页)“对待现代汉字,我们只能根据现代字形结构的新特点去重新划分独体与合体。
”(第29页)“对于现代汉字的独体与合体,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去区分呢?我认为,必须坚持一条基本原则:完全依据现代字形结构进行分析,不考虑古代字形和造字理据,根据现代汉字的可分与不可分来确定合体还是独体。
结构的可分与不可分应该是指:一个汉字由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部件组成,就是结构可分的合体字;一个汉字由一个部件组成,如果要进行切分,得到的是笔画,它就是结构不可分的独体字。
”(第29页)“我认为,现代汉字的部件应该是指:一个汉字中,由两笔以上(含两笔)笔画组合而成的,相对独立的最小笔画结构块。
(“最小”指的是不能再切分,如果再切分就会得到笔画。
)”(第29页)、“对汉字结构的切分,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坚持切分方法的一致性、系统性,排除传统观念的干扰。
2、具有通用性的笔画结构块都是部件。
通用性指在两个以上不同字形结构中出现过。
”(第29~30页)
3、(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年,第页:“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
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独体曰文,合体曰字。
”
5、王春晓:《现代汉字合体字构字判定及拆分》,选自《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8卷第03
期),乐山师范学院,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