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课异构】初中语文优质课件 北冥有鱼2

【同课异构】初中语文优质课件 北冥有鱼2


主旨归纳
“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无所羁绊, 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在本文中,作者借大鹏 乘风翱翔,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 为形体的生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 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自由的,表达了 作者对精神自由地追求。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现实意义
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 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 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
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
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
生活。
写作特点
①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 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 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 斥鴳等。 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 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 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③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 辞手法。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 月的 大风离开。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 息吹拂的结果。
7.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 一样罢了。
文章结构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 第2层: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明确: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 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待,依靠),都是没 有绝对自由。
文本探究
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 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 它们有什么作用? 3.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4. 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1.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 边的云。
3.《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当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振翅拍水,(激起 的)水浪花远达三千里。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
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的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 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 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 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 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 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重点词语解释
①冥:同“溟”,海。下文“南溟”指南 海。 ②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③海运:海水运动。 ④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⑤志:记载。 ⑥抟(tuán):盘旋飞翔。 ⑦去:离开。 ⑧息:气息,这里指风。 ⑩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重点句子翻译
1.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庄子》二则
学习目标
①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 言句式。 ②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 的方法。 ③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 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莫万 能方其 先,文 也晚汪 。周洋 诸辟 子阖 之, 鲁作仪 迅,态 —
庄子,名周,后人称之 为“南华真人”。 战国时宋国著名的思想 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 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他们的哲学为 “老庄哲学”。
3.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解析】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万物有所待的道理。借 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 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
【答案】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 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4. 鲲鹏( kūn )
抟( tuá n ) 迁徙( xǐ )
读准停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 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 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 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 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 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
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 系?
答: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 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 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 有什么作用? 答:“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 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 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 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 ”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
有关庄子的典故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 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 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 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 内篇· 齐物论》)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 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 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 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 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 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 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 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 观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