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评价方法
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评价方法
机动车进出站时间P11 机动车进出站时间是指机动车辆从驶入、停车下客到 离开所使用的总时间,它反映了外来车辆在枢纽中的运行效 率,包括社会车、出租车、公交等。 周边路网饱和度P12 周边路网饱和度反映了枢纽周边道路人流、车流的空间 协调程度用公式1表示。 (1) 式中:β1表示枢纽周边第i条道路的饱和度,α1表示枢 纽周边第i条道路的重要度。值得注意的是,当重要度较高的 道路饱和度超过1时,可认为路网整体运行较差。
确定评判矩阵
通过U(P I )=W(P i )×R(P i )得到综合判断矩阵 U。然后由U(P i )(i=1,2,…,n)组成N×M维矩阵U (P),则最终评判值可用公式6计算。
诱导设施服务水平P32 诱导设施包括枢纽外部诱导设施和内部诱导设施两个 部分,外部侧重于进出站、停车场及枢纽重要建筑物的指 示,内部则侧重于换乘设施、枢纽交通信息的指示。诱导 设施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包括外观、信息和设置三部分。外 观包括标志的亮度、文字的大小、颜色等方面,信息包括 标志的信息量、表达方式以及可认知性三个方面,设置可 以从布置方法、悬挂位置、标志数量和醒目性来衡量。评 分如表2所示。
确定因素评判矩阵
因素矩阵R为评判因素集P与决策集V之间的模糊隶 属关系,R(P i)={r ijk|(j=1,2,…,m;k=1,2,…, k)};r ijk表示第ij个指标隶属于第k个评语的程度。将定量 指标统一为无量纲0~1之间的评价值,效果测度评价值为 fij=[xij]/[xij]max,[xij]为定量指标Pij量值,[xij]max为[xij]可取的最 佳值,则P ij对第k个评语等级的隶属度为:r ijk=1-( k-f ij)/ (k-k+1)。
的重要指标。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过程可由换乘步行时间、 排队时间和候车等待时间构成。平均换乘时间的计算如公式 3所示。 (3) 式中:Ti表示第i种换乘方式的平均换乘时间,ai表示第 种换乘方式的客流比例。 平均步行距离P22 平均步行距离是评价枢纽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它
评价指标量化分析
外部交通组织评价指标
M
ASS TRANSIT
城市交通
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评价 方法
交通分担率P13 通量较大;比值较小,则背景交通量较大如公式2所示。
文/程 灿 孙 琦 袁 杰
交通分担率是指周边路网上由于枢纽所引起的交通量与 路网总交通量的比值。如果比值较大,则说明枢纽引起的交
(2)
图1 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评价体系
客运、轨道交通、公交、小汽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运输方 式,是客流集散、换乘的场所。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城市综 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衔接换乘、内部客流组织等进行研究, 提出了一些指标计算模型和评价方法。然而,合理的城市客 运综合交通枢纽不仅要求内部各交通设施能够快速衔接,同 时也对外部交通组织、指引导向系统及智能化提出了很高的 要求。
108 TRANSPOWORLD
2012 No.18
(Sep)
由下公式5计算。
{好,较好,一般,差,很差}。
利用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5) 式中:Ni为冲突点i影响的换乘客流量,N为换乘客流总 量,n为冲突点数。 场站设施规模适应性P25 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场站设施包括公交场站、小汽车停车 场、出租车停车场以及非机动车停车场等。场站设施规模适 应性指标反映了各场站设施的供需关系。 首先通过Saaty提出的标度方法来得到判断矩阵,利用 matlab求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即 得到同一层中各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某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权 重排序。然后我们用其余特征根的负平均值来衡量判断矩阵 偏离一致性,即为CI=(λ max-n)/(n-1)。衡量不同阶矩 阵是否具有一致性,需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当CR=CI/RI<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并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式中:C 1i表示第i条道路由枢纽所引起的交通量,C 2i表 示第i条道路的背景交通量。 出入口条件P14 各种交通方式的出入口应当分开设置,交通流线组织要 求简捷、合理、相互干扰小,实现人车分离,体现“以人为 本,乘客至上”的理念。可根据专家打分法对其进行评价。
综
合交通枢纽不仅是城市对外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 城市内部交通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它涵盖铁路、长途
设施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空间占用服务水平P31 空间占用服务水平是乘客在枢纽内所占用的空间面积, 可用来反映枢纽的疏散效率和步行舒适度。它可用P31=1/k来 计算,k为密度。空间服务水平可划分为6个级别(表1)。 乘客占用空间越高,则服务水平越好,面积越低,则危险性 越高。
表1 空间服务水平分级(m2) A B C >3.24 3.24-2.32 2.32-1.39 D E F 1.39-0.93 0.93-0.46 <0.46
内部换乘组织评价指标
平均换乘时间P21 平均换乘时间表示综合交通枢纽内不同交通方式间的衔 接换乘效率,是指乘客在完成不同交通方式的转换所花费的 平均时间,它是衡量换乘连续性、紧凑性和客运设备适应性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评价体系是规划决策 的依据和基础,它反映了方案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的交 通运行状况,是按隶属度关系、层次原则有序的结合。本文 采用“目标→准则→指标”的层次分析模式,从外部交通组 织、内部换乘组织以及设施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建立城市客运 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反映了各种交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一般而言,平均步行距 离控制在100米以内比较合理。 平均绕行系数P23 在很多情况下,对客流组织的评价不能仅仅以步行距 离的长短来衡量,还应考虑乘客绕行距离的长短。绕行系数 a=L/S,S表示两种交通方式站台的直线距离,L表示乘客换 乘的实际步行距离。则平均绕行系数如公式4所示。 (4) 式中:ai表示第i种换乘方式的绕行系数,ai表示第i种换 乘方式的客流比例。 换乘安全系数P24 换乘安全系数是指在综合交通枢纽内,各种交通流相互 干扰的程度。它反映了枢纽内部客流的组织水平。该指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