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古诗两首之《村居》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自古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
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
如: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徐俯《春游湖》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1、古诗两首之《咏柳》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句;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1、《咏柳》插图;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1、复习所学;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生背古诗。
2、引入上干啥呢?)(3)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欣赏图片)瞧,花儿草儿喝足了水,也开心的笑了,叶子上仿佛有晶莹的水珠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呢,这雨后的美景谁还想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嗯,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4、总结:多么真实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单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
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
)(板书:仔细观察)(六)、拓展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记录下,写成观察日记吧。
(七)板书前天空黑沉沉蜘蛛逃走蝉一声也不叫雷雨中越……越……后太阳出挂彩虹蜘蛛又坐在网上蝉又叫起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会写“盏”字,能正确理解“忠实、向导、稀、稠”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四种天然指南针的用法;过程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通过两两交流、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不仅理解课文,也可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拓展资、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法本首小诗以“什么样的天然指南针在什么时候怎样帮我们辨认方向?”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对每一种指南针的用法进行探究并将其分解给每个小组,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了两年多的试验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学生对诗歌体裁的课文很熟悉,而且对诗歌的形式很感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不错,但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资供教师使用的资:自制ppt课件,贴图,表格,苹果,沟渠状道具,手电筒;供学生使用的资: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
(六)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1、复习字词导语:嗨!小朋友们大家好,这几天天气越暖和,花开了,草绿了,多美呀!今天,老师带大家去郊游,想不想去?(课件出示一幅美丽景色的画面。
)不过,只有闯过迷宫的小朋友才可以去,那么谁想第一个闯关?(课件出示迷宫图,学生认读词语,通过迷宫。
)2、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成功的闯过了迷宫。
现在,准备出发!呀!老师忘记带指南针,不过没关系,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我们辨别方向。
他们呀,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小诗中,这首诗是——(课件出示课题,生读课题。
)3、板书课题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生书空课题,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美丽迷人的画面和老师的激情描述,将学生带入了神奇的大自然中,奠定了学生理解课文的环境基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此环节中信息技术作为了情境创设的工具。
二、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各种指南针的用处:1、整体感知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与周围的小朋友一起将诗中介绍的天然指南针找出,看看谁找的又对又快。
注意读课文的时候不读错字,不拖音。
(生读文——同桌交流——个别汇报——贴图)这些天然的指南针该怎么用呢?张老师要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2、挑战一:“帮小女孩找方向”(课件出示女孩迷路图)(1)、图中的小女孩在什么时候迷路了?她该请那种天然指南针辨认方向呢?(指导学生看图,引出天然指南针“太阳”)(2)、生读第二小节。
(3)、理解词语“忠实”、“向导”,并用“忠实”练习说话。
(4)、太阳这个忠实的向导该怎样帮小女孩辨别方向呢?大家再读读这个小节,看看谁能第一个告诉小女孩?(生读文——同桌交流——汇报交流——指认“南”“北”并板书)(5)、帮小女孩找到了方向,大家心情一定很高兴,那我们就高兴的读读这小节吧!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在网络环境中探究出太阳如何帮我们在野外辨认方向,这不仅体现“双主”的教学模式也为下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此环节中信息技术作为了提供丰富资,加工信息的认知工具。
过渡:帮小女孩找到了方向,第一次挑战成功!自己给自己鼓鼓掌。
再看挑战二:“完成表格”还有胆量挑战吗?2、挑战二:完成表格(课件出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什么时候观察什么怎样辨认中午太阳太阳在南方,树上的影子指着北方。
北极星大树积雪我们知道太阳在中午的时候告诉人们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在北方。
可是其它天然指南针在什么时候怎样帮我们辨认方向呢?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找一找,将找到的答案填写在你手中的表格之中。
填的又对又快的小组老师会为他们颁发“智慧星”。
(1)、小组成员合作填写提前准备的表格,师巡视并随机指导。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汇报一:北极星在夜晚的时候帮我们辨认方向。
a、生读文。
b、夜晚的北极星像什么?引出“盏”。
c、认读并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书写“盏”。
(出示两个书写不同的“盏”,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中该注意什么?)d、夜晚的北极星这盏指路灯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夜晚星空图。
)这七颗星想什么?叫什么?它在夜晚的时候会告诉迷路的人们什么?(相机板书“北”)e、语言创设情境,怀着轻松的心情朗读第三小节。
(男女生比赛读。
)汇报二:大树在阴雨天帮我们辨认方向。
(出示阴雨天情境图)a、生读文b、学习反义词“稀”和“稠”、c、看图辨认哪边“稀”“稠”?哪边“南”“北”?(相机板书。
)d、启发学生质疑并解疑。
教师引导:聪明的孩子不但会回答问题,还要会提问题。
你看看这小节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如提不出没关系,老师问“为什么枝叶稠的一边是南面?”谁会补充下半句?e、指导朗读,并评价。
汇报三:沟渠里的积雪在冬天帮我们辨认方向。
a、生读文。
b、引导学生自己质疑。
引导:沟渠里的积雪有的化得快,有的化得慢,那么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呢?c、实物分别演示沟渠里的积雪和山坡上的积雪如何帮我们辨认方向。
(注意区别山坡与沟渠的不同,可让学生板书“南”“北”。
)d、生读解疑后的第五小节。
(3)、回顾自学情况。
(出示表格)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表格简单明了的特点,为学生提出小组共同学习的目标任务。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快速的理解其他三种天然指南针的用法。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自学能力。
并在汇报交流中创设问题情境能触动孩子的内心,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质疑。
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
同时采用实物演示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过渡:表格完成,我们再一次挑战成功!再次将掌声送给自己。
现在我们轻松轻松,和张老师一起去美丽的郊外去游玩吧!(出示美丽的郊外风景图,并配以优美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