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告媒体研究复习资料整理(DOC)

广告媒体研究复习资料整理(DOC)

广告媒体研究复习资料整理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

(6个)2.简答。

(6—7个)3.判断分析题。

4.媒体投放策划书。

(重中之重)一、绪论:1.行销的主要内容:答:(1)、商品。

商品指的是与消费者实际接触的物质或服务,可以是具体的产品,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的服务。

(2)、价格。

行销上所谈的价格基本上是定价策略,即从生产到包装、运送、各层铺货单位利润加上广告促销费用等直到消费者的末端价格的制定。

(3)、铺货。

铺货在行销上的意义为提供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在商品同质性高、产品形象不突出、价格差异不大的情况下,铺货的广度将是影响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

(4)、促销。

广义的促销包括广告和促销。

在商品、价格和铺货之后,广告在行销上扮演的角色为拉力作用,主要是把顾客拉上门,即利用大众媒体的渠道,吸引消费者。

2.媒体的定义和特性:答:定义:媒体简单地说即是讯息载具,凡是能把讯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就可称为媒体,在商业广告中所称的媒体,指的是能够承载商业广告的信息载体。

特性:(1)、大众的。

现代工业的大量生产,导致行销地域的再扩大,因而使为行销服务的媒体也必须是面对大众传播,因此商业广告谈的媒体指的是大众媒体。

(2)、可控制性。

商业广告是一种投资行为,投资行为的本质是以较少量的投入换取大量的回馈,然后以回馈检视投资的正确性。

(3)、付费。

商业媒体的另一个特性为商业性,所谓商业性的意义是媒体依赖广告为主要盈利来源,所以具有付费特性。

3.媒体计划:答:媒体计划是指在特定的行销环境下,从媒体投资角度去思考,形成投资策略及执行方案,提供最有效途径去接触消费者,以解决行销所要求的课题及建立品牌。

4.媒体建议包括哪些内容:答:(1)、媒体目标。

设定媒体角色及所要达成的目标。

(2)、媒体策略。

对谁传播、在哪些地区投放、什么时候投放、投放多少量、应该使用什么媒体载具、预算运用的优先顺序。

(3)、媒体执行方案。

根据策略制定媒体载具选定,媒体执行方案评比与建议。

二、第一编:媒体计划背景知识:第一章:行销环境分析:1.产品生命周期包括:答: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2.CDI:答:品类发展指数。

指的是品类在该地区的销售占全部销售的比率/该区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1003.BDI:答:品牌发展指数。

指的是品牌在该地区的销售占全部销售的比率/该区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100第二章:行销计划的把握:1.行销计划的内容:答:(1)、背景资讯分析。

1.市场状况:市场规模大小、产品生命周期判断、过去发展回顾、经济景气变化以及将来成长趋势预估。

2.竞争者:定义主要竞争者、各竞争者市场占有率、分析其优势与劣势、预测其动作。

3.消费者:既有使用者、潜在使用者、消费群的变化、购买观念的变化、需求的变化及购买行为的变化等。

4.品牌状况:品牌发展回顾、销售成长状况、市场占有率及成长状况、品牌知名度以及品牌形象、同时必须深入评估品牌的SWOT。

(2)、行销目标。

1.短期目标:包括销售目标、占有率目标、利润目标。

2.长期目标:品牌远景,包括品牌销售及占有率以及品牌形象。

(3)、行销策略。

1.商品策略:商品改良计划、商品延伸线、新商品上市、商品优先顺序。

2.价格策略:零售价、批发价、利润制定。

3.铺货策略:地区铺货提升计划、新商品铺货行程、经销商策略。

4.促销策略:促销活动拟定、促销活动行程、促销效果预估、广告扮演的角色、广告商品制定。

(4)、行销费用。

行销活动费用、广告费用、调研费用。

第三章:媒体特性的把握:1.媒体选择包括哪两个层次的选择:答:第一个层次为媒体类别选择,主要是分析各类媒体特性,然后依据品牌需求选择适合的类别。

第二个层次为运用媒体评估工具选出符合效率的媒体载具。

2.比较电波媒体与平面媒体的差异:答:1.传播方式。

电波传送,讯号还原播出,受众以听或看的方式接受讯息。

纸张印刷,人工传送,受众以阅读方式接受讯息。

2.传播速度。

较快。

较慢。

3.重复能力。

较高,同一传播讯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不断重复。

较低,对每天发行的刊物,重复需要一天,每周发行的刊物需要一周。

4.讯息内容。

广播是声音,电视是声音及活动画面。

文字及图片,可以为黑白、套色或彩色。

5.受众主动性。

较低,因受电波传送特性影响,当广告出现时,节目即中止,受众只能依电台传送讯息,被动地接受。

较高,广告与内文同时并存,受众可以依自己意愿主动选择接收内容,可以依自己方便随时重复讯息的接触。

6.受众接触时投入程度。

视情况而定,受众在接触时可能完全投入注意力,也可能注意力分散,未注意讯息内容。

受众在接触时注意力较集中,通常很少分散注意做其他事。

7.创意承载能力。

较适合承载音乐形式,故事形式、比较形式、示范形式及印象形式等创意。

较适合说明形式、比较形式且讯息量较大、较复杂的创意讯息。

8.广告贩卖方。

以时间为计算单位。

以尺寸大小为计算单位。

第四章:媒体量的评估:1.电视媒体量的评估的方法:答:1.日记法。

在各样本户留置收日记,以人工填写方式,记录样本户的家庭成员每天收视状况。

2.个人收视记录器法。

在各样本户装置收视记录器,记录器上设有代表各收视者的按键,收视者在收看及离开时以按键方式按下代表个人按键的开和关,以记录样本户的家庭成员每天收视状况。

3.被动式记录器法。

在各样本户装置收视记录器,先将样本户中成员容貌扫描到记录器中记忆,当收视者在使用中的电视机前出现时,记录器即自动辨认收视者并记录其收视状况,收视者收视时不必再按任何按键。

2.开机率:所有有电视机的家庭或人口中,在特定时间段里,暴漏于任何频道的家庭或人口的集合。

3.家庭开机率(HUT):指在特定时段里暴漏于任何频道的家庭数占所有拥有电视机家庭户的比率。

家庭开机率由于是特定时段所有频道开机总和,因此只分时段而不分频道。

4.个人开机率(PUT):指在特定时间段里暴漏于任何频道的人口数占所有拥有电视机人口数的比率,个人开机率和家庭开机率一样,只分时段而不分频道。

5.收视人口:暴漏于一个特定电视节目的人口数。

6.收视率:暴漏于一个特定电视节目的人口数占拥有电视人口总数的比率。

7.家庭收视率:暴漏于一个特定电视节目的家庭数占所有拥有电视家庭数的比率。

8.个人收视率:暴漏于一个特定电视节目的收视人口占拥有电视总人口数的比率。

9.对象收视人口:在确定的商品的对象消费群中,暴漏于一个特定电视节目的人口数。

10.对象收视率:在确定的商品的对象消费群中,暴漏于一个特定电视节目的人口数占所有对象消费群人口的比率。

11.观众组合:一个电视节目的各阶层观众占所有该节目观众的比率。

12.千人成本(CPM):媒体载具每接触1000人所需支付金额,在计算上是以媒体单价除以接触人口,再乘以1000。

13.收视点成本(CPR):对不同节目,每购买一个收视率所需花费金额。

14.户外媒体从媒体的角度如何评估:户外载具本身的形式及大小,即载具本身的被注意的能力。

在评估上可以从高度、尺寸、能见角度、质材及露出时间等要项检视。

(1)、高度。

在高度的评估上,一般认为高度越高的户外载具价值越高,事实上,依照受众行为习惯分析,载具高度评估应以评视能见为最佳高度。

(2)、尺寸。

户外媒体的尺寸指的是受众看到的尺寸,并不是载具实际丈量的尺寸,载具与受众距离越远,所呈现的尺寸即越小,在评估上可以把受众在不同的接触距离,载具所呈现的尺寸大小加以分级评分。

(3)、能见角度。

即在载具所有可以被看到的角度中,各接触角度效果评估。

正面角度接触效果最为完整,侧面效果较差。

(4)、材质。

户外载具材质所涉及的是呈现创意的能力以及载具本身的吸引力,包括呈现精致创意的能力,载具的亮度以及声音等。

第五章:媒体质的评估:1.媒体的质指什么:答:指的是本能根据统计加以量化,但实际影响媒体投资效果的因素。

2.媒体质的评估包括以下内容:答:(1)、接触关注度。

与收视率调查关注消费者“有没有”收看不同,接触关注度指的是当消费者接触媒体时的“质量”,基本的假设是,消费者专注地接触媒体时的广告效果,比漫不经心地接触时高。

(2)、干扰度。

干扰度指的是消费者在接触媒体时受广告干扰的程度。

广告接触对消费者而言,通常并不是目的性行为,即观众收看电视目的是电视节目,并非电视广告,阅读报纸目的是新闻或娱乐,并非广告。

因此广告所占有媒体载具的时间或版面的比率将影响广告效果。

(3)、编辑环境。

环境环境指媒体载具所提供的编辑内容对品牌及广告创意的适切性,这种适切性可以分为两方面说明:载具形象和载具地位。

(4)、广告环境。

广告环境指的是载具承载其他广告所呈现的媒体环境。

如果载具所承载的其他广告都是形象较佳的品牌或品类,受连带影响,本品牌也会被消费者归类为同等形象的品牌。

反之,如果载具内其他广告皆为吹嘘不实、制作粗劣的广告,则受其拖累,本品牌广告也将被归为此类型品牌。

(5)、相关性。

相关性指产品类别或创意内容与载具本身在主题上的相关性。

相关性的意义在于,消费者对于该类型内容的载具具有较高的兴趣,因此他们选择接触该载具,品牌依此线索可以接触到对本品类或创意表现方式具有较高兴趣的媒体,其产出效果也将较出现在毫不相干的载具上为高。

第七章:竞争品牌媒体投资分析:1.以市场为轴心进行竞争品牌分析:答:各市场投放量占全国投放量的比率及比率的变化;各市场中有广告的品牌数及品牌数变化;各市场投放量及投放量的成长;市场投资季节性及变化;市场中的主要投资品牌;主要投资品牌的投放量、占有率及成长状况。

2. 以品牌为轴心进行竞争品牌分析:答:品牌在全国投放量、成长率、占有率及变化;品牌在各市场投资比率分布状况;品牌媒体策略运用。

第八章:消费者分析:1.阐述消费行为的一般过程:答:(1)、首先是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需求,希望被满足。

(2)、搜寻可供选择参考的资讯。

(3)、根据收集的资讯评估,在少数几个品牌中选出想购买的品牌。

(4)、最后选定购买品牌、并实际去购买。

(5)、开始使用,并评估购买的商品是否符合当初的期望。

(6)、对品牌形成使用经验,对品牌态度也逐渐具像,满足期望的商品即形成正面态度上,无法满足期望的商品则形成负面态度。

2.在媒体作业中如何分析消费行为:答:(1)、所设定的消费者人口数,全国的消费者总人口数及个别市场的消费者人口数以及消费者的分级。

消费者的人口数量为决定市场规模的基本要素,不仅在预算制定时必须根据人口数去预估销售及利润,所有的媒体运算也是以消费者人口数量为基础的。

(2)、谁买、谁用、谁影响、谁决定。

消费行为包括多种角色的扮演,即购买者、使用者、影响者以及决定者,各种角色在不同的市场,对不同的商品类别,有其不同的重要性,媒体人员必须清楚地掌握各角色的重要性,才能把预算准确地投资在重要的族群上。

(3)、购买时机及使用时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