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原理
当物质受到紫外或可见光照射时,分子中的电子会发生跃迁,从一个
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从而吸收光能。
这种能级跃迁会导致光谱中的吸
收峰。
根据电子跃迁能级的不同,光谱可以分为紫外光谱和可见光谱。
紫外
光谱一般包括200-400纳米范围内的波长,可见光谱则包括400-800纳米
范围内的波长。
紫外光谱和可见光谱通常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在测量时,我们通常将一束宽频谱的光射入样品中,然后测量透射光强。
一般来说,
透射光强与入射光强成反比,因为样品中的分子会吸收一部分光能。
A = -log10(T)
其中,A为吸光度,T为透射率。
从图谱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峰。
这些峰的位置和
强度可以提供有关样品的信息。
根据分子的所在能级不同,吸收峰的位置也会有所不同。
分子能级越高,吸收峰的波长越短。
这是因为分子在吸收光时,需要克服较大的能量差,而较高能级的跃迁具有更大的能量差。
吸收峰的强度与样品中化合物的浓度有关。
一般来说,化合物浓度越高,吸收峰越强。
这可以通过比较吸光度的绝对值或绘制标准曲线来确定
浓度。
除了测定浓度外,紫外可见光谱还可以提供关于样品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信息。
根据分子中的不同官能团,我们可以观察到特定的吸收峰。
这可以用于鉴定不同化合物。
总结起来,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是一种基于分子吸收能谱原理的分析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内对光的吸收情况,我们可以获得关于样品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信息。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环境、食品和化学分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