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
总课时编号:12
课时:2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
2.地域性的材料对陶器制作的影响.3.不同地域的文化、地貌、风土人情对绘画流派的影响。
4.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建筑的影响。
地域是影响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认识这个因素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美术作品很有帮助。
教材中从不同角度、不同美术门类入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在原始社会的陶器生产方面,教材中主要分析了黑陶与山东境内的材料之间独特的对应关系。
而在绘画领域中,教材对于地域性因素如何影响美术风格和流派的形成分析得比较详细,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不同地域的差异会导致不同流派的形成,比如五代时期所谓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②相近的地域由于政治与经济上的差别而产生不同的流派。
比如教材中谈到的“浙派"与“吴门画派”.③不同的地理名胜也会导致画派的产生,比如“新安派”。
④气候、交通、文化等因素也会对绘画流派的产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像“佛罗伦萨画派”以及“威尼斯画派”就是如此.
在建筑方面,教材中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在住宅建筑方面,教材主要分析了中国的实例。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不同的气候、地形和各民族传统的差异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住宅建筑。
在这方面教材主要分析了北方住宅、南方住宅、闽、粤等地区的住宅形式并列举了大量的图片。
②在宗教建筑方面,教材分析了中国的寺庙、欧洲的教堂以及伊斯兰教建筑等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
2、使学生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教有代表性
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采用比较式鉴赏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
2、请学生对自己生活地区的建筑以及其他的美术形式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或者分析它们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问题研究的开展,锻炼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审美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研究和讨论来理解课本内容,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自觉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
2、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难点:
地域性因素是如何影响美术流派、建筑风格的。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教材、笔记本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如中国古代生活在南方的画家是如何表现江南的景色的,而生活在北方的画家是如何表现北方的景色的。
教学内容不宜太过理论化,而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