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6篇)五年级《儿童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尝试写主持词,写一首或一节儿童诗。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今天我们学习《儿童诗两首》这两首分别是《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板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同学们的自学来学习的。

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

老师有个提议,今天我们想采用闯关的形式来学习,有兴趣吗?每一关都有得分,随机加分看谁得分最多,一并计入语文感恩银行。

2、创第一关必答关学习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1)大声朗读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想想这首诗描写了童年的几个怎样的画面?用简短的语言写在小纸片上。

反馈学生的答案。

(街头看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随机提问“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2)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随机体会童年的快乐、情趣、可爱、顽皮,并进行朗读指导。

(过渡:童年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多么快乐。

除了童年的`生活,同年还有什么?)3、创第二关抢答关学习第一首诗《我想》比较两首诗(1)《我想》这首诗中,写了我童年的什么?(2)写了我几个愿望?哪一个愿望最令你神往?请你把它读出来。

朗读指导(3)课文中的哪些字或词让你读起来感到特别的美?随机感受韵律美(4)快速浏览这两首诗,请你说出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内容不一样:一首诗表达愿望的,一首是表达真实生活学习场景的;形式不一样:一首是一首诗,另一首是组诗;三是第一首比第二首的韵律感强;意境不同)。

4、创第三关挑战关尝试写作(1)写主持词。

创设情景:表演诗朗诵节目。

写好后评价。

(提示:可用上书上的语言,写两三句即可)。

(2)仿照课文中诗的写法,用诗歌来写写自己童年的愿望和生活场景。

提示:写愿望和场景的可写一个或几个小节,视自己情况而定。

反馈交流。

五年级《儿童诗》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欣赏儿童歌曲。

(推荐曲目:《小白船》《春天在哪里》)2、师导: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梦;童年是一首诗,诗中飘荡着快乐和希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走进童年,感受童年。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诗并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交流读诗感受。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诗。

2、交流读诗感受及对诗歌的理解。

(可结合诗歌朗诵来谈)第一首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撷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并完成板书)(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2、说说怎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3、指名试读并评价。

4、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5、再读课文。

(个人读,齐读。

小组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五)全课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它们分别是()和()。

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亲近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

其实,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能说说你的童年吗?或者读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或唱一首有关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课堂练习仿写儿童诗。

(七)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出一期手抄报板书设计9儿童诗两首(一)我想小手———————安在桃树枝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美好的愿望眼睛———————装在风筝奇特的想象自己———————种在土地上(二)童年的水墨画街头溪边美好快乐的生活江上五年级《儿童诗》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音乐《童年》响起一、导入新课出示“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齐读)再改变为: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指名读)师:一段优美的文字,转眼间就是一首美妙的诗。

梦从“我想……”开始,而五彩的生活则定格为《童年的水墨画》(出示:我想童年的水墨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儿童诗两首》(揭题)师:何谓“儿童诗”?(生略谈)二、整体感知诵读诗歌,说说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诗。

根据反馈出示:《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好的幻想;《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

三、学习《我想》(一)指名读诗歌1、其他同学思考孩子的愿望是什么?2、交流3、填空完成:①、“我”想把手安在()上,使它()。

②、“我”想把脚接在()上,使柳树长得更()。

③、“我”想把眼睛装在()上,使它看到()的东西。

④、“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上,使自己更(),更()。

(二)精读诗歌,进入情境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请你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说说理由。

2、齐读1—4节,领悟写法根据反馈出示:★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三)尝试仿写一节诗。

师: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是否激起你美好的遐想。

出示:发挥你的想象,你还想……学生练笔:我想交流。

师:心有多远,我们的想象也有多远,想象终归是想象。

出示: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齐读)师:我们走得太远,爸爸妈妈会担心。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同样精彩,同样生活得有情趣。

(出示:童年的水墨画)师:在“街头”,在“溪边”,在“江上”,我们的快乐无限。

(依次出示:街头溪边江上)三、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一)自由读诗想想每节诗的主要内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诗的主要内容。

交流反馈出示:阅读钓鱼戏水(二)赏析诗句师: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指名说,随机解读诗句)用同样的方式学习“溪边”和“江上”这两幅画。

(学生自由学)交流感情朗读。

(三)鉴赏写法1、体会这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2、交流感悟。

3、师小结:⑴《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⑵《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⑶《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语言比较跳跃。

《童年的水墨画》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四、拓展延伸欣赏儿童诗,包括:数学诗、图像诗、童话诗、可以表演的诗、你也可以创作的诗出示:儿童诗的特点:盎然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天真而纯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五、总结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有人说童年是人生的春天,那是最美的季节,我们何不采撷其中的一些,写下来。

你也可以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出示:创作儿童诗)课后反思: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粗知__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__”两大任务。

我们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自得收获,即激发阅读的兴趣,自觉走进__;以弄清诗歌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读;以详学一首,略学一组为教学安排;最后获得知识、情感、能力方面的收获。

在实施中,感觉有几点做得还不错。

一、变细碎的讲解为学生的品析。

如学习《我想》时,在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后,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来诵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尽管在学生交流时,这个随机还是有痕迹,但至少让学生能有个性地来解读文本。

如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时,选其中的一首重点讲:“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

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上课一开始从一段话引出两首诗,整体感知,接着学习两首诗,最后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来比较它们表达上的异同,从而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其次,课外诗歌的补充,也让学生对儿童诗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课内自然引向课外。

整体性、延续性都还不错。

三、课中实现了两次动笔。

一次是概括幻想;一次是仿写。

前者是课文知识方面的积累,后者是能力方面的锻炼。

综观整节课,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培养还不够,表现为独立阅读的深度不够。

如果能在课外让学生来创作一首儿童诗,或许更能检测到本堂课学生的收获有多少。

五年级《儿童诗》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童年的幸福快乐。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4、通过学习诗歌,会仿照《我想》前四小节写诗句。

评价设计:1、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检查的方式了解和指导,使全班100%的学生会读生字"丫",认识"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目标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课堂观察、教师点评、读悟结合的方式,使全班80%以上的学生会读出童年的快乐。

3、目标3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表情,以及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

4、目标4通过课堂小练笔来检测。

过程预设:一、谈话引入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教师范读,激发情感。

三、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