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8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8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8篇】大班教案《嫦娥奔月》篇一活动目标:1、欣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2、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现嫦娥。

3、运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油画棒涂色的方式作画。

4、能表现出嫦娥的发饰、衣饰及动态特征。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6、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相关课件、黑卡、银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一、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提问:1、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非常爱美}2、她最怕什么?{怕自己老了、不美了}3、她是怎样变成神仙的?4、你认为她在月宫中生活的愉快吗?(这个问题可以让幼儿说出自己对嫦娥的理解)。

三、请幼儿观看课件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看。

1、观看嫦娥的发型及衣饰特点。

嫦蛾梳着高高的发髻并插了花;衣服是斜襟的、绣了花,袖子很长很大;裙子很长有很多褶等。

2、请幼儿观看嫦娥飞天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看飞天造型的动态特征。

3、观看嫦娥舞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舞蹈造型的特点。

4、观看嫦娥坐立的图片,了解坐立的造型特点。

四、老师示范向幼儿展示如何画出嫦娥飞天的造型、舞蹈的造型,如何表现出古人的发饰特点、衣饰特点等。

五、请幼儿作画请幼儿按照自己对嫦娥的理解去画。

1、请幼儿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

2、请幼儿用油画棒涂色。

六、幼儿作品完成后,相互欣赏,并说出自己的画面意义,老师及小朋友给予相应的鼓励与建议。

活动反思:这节课是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的美术课,题材来至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一节单纯的美术课,它同时让幼儿欣赏到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了解到一些古代文化,如古人的发饰、衣饰特点等。

先请幼儿听故事再作画,可以让幼儿融入到情景之中,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画,可以使画面更丰富。

使小朋友作品不会雷同,带有自己的个性。

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观看,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古代人物毕竟是幼儿不熟悉的、陌生的,如果不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纵使老师描述的详尽入微、或是出示一张挂图,也不如大屏幕的图片显示来得直接、丰富,给幼儿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带给幼儿深刻的印象。

作画材料的选择新颖,适合作画内容。

此次作画我选择的材料是银线笔、黑卡、油画棒。

因为嫦娥是住在月亮里,那么有月亮一定是夜晚,所以我为幼儿选择黑卡,表现夜晚;用银线笔勾勒轮廓,比较醒目;用油画棒涂色,色彩鲜艳。

使幼儿能够方便快速地表现出自己的画面。

作为一节美术课,我屏弃了传统的示范画教学,就是以往的一味要求幼儿按照老师的范画去画,而是改成示范的目的是让幼儿看到老师作画的方法与步骤及一些特殊造型的表现方法,请幼儿画时,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画,可以画得和老师不一样,这样调动了幼儿画画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路更开阔,进入愉快作画的状态。

从幼儿的作品来看,每张画面都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理解在里面。

我准备再以这种方式来画其他的古代人物,在老师示范这个环节可做相应的改变:可以根据幼儿的要求来示范,因为画古代人物是要以故事情节来铺垫的,那么,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画面由幼儿选择,也许老师示范的内容不是幼儿想要表现的,所以在示范这个环节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来示范。

小百科:嫦娥奔月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嫦娥奔月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听故事,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日期及月饼的来历。

2、理解故事内容,可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中秋节的起源等相关问题。

【活动准备】节日故事《中秋节的起源》;日历。

【活动过程】一、讲述故事《中秋节的起源》: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

他们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时翻松泥土,有时灌溉农作物,有时要除虫、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他们才能回家。

他们每年在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便是收获的好日子,大家都高兴极了。

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园摘水果,小孩子也会帮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树下收拾大人摘下来的果子。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气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家家户户会在一起庆祝丰收。

大家团聚在一起吃晚饭,饭后就在屋前摆放大桌子,上面放满水果,聚在一起谈天赏月,品尝美食。

后来,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相传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至于吃月饼的习俗,传说和蒙古人当了中国皇帝有关。

那时蒙古人非常野蛮和残暴,常常欺负老百姓,有时会强抢人们在路边摆摊要卖的东西,不肯付钱,又随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于是,老百姓计划在中秋节那天赶走蒙古人。

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动,他们想出用饼来传递消息这个好方法。

他们先在纸条上写上“中秋节晚上赶走蒙古人”,然后把纸条放在饼里,送到家家户户去。

结果,大家在吃饼时都发现了纸条,于是便在中秋节这天合力赶走了蒙古人。

从此以后,人们互相赠送月饼,便成为中秋节的习俗。

二、与幼儿讨论:1、农作物到什么季节才会成熟呢?那时人们又忙碌些什么呢?(秋天。

收割稻谷和摘水果)2、丰收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怎样呢?会怎样庆祝呢?(高兴。

全家人一起吃饭)3、人们选定了哪个日子庆祝丰收呢?这个习俗成为了什么节日?(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4、你认为在月饼里藏字条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自由回答)三、出示一个日历,请幼儿说出中秋节的日期,并请一位幼儿在日历上指出农历八月十五。

四、评价。

1、能较长时间专心听故事。

2、能说出中秋节的起源。

3、能说出中秋节的日期。

4、能说出传说中月饼的来历。

嫦娥奔月教案篇三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嫦娥奔月》是苏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五课的课文。

这篇神话故事内容浅显,线索清晰,文字简洁优美,情节生动,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

教学要求:1、能借助语言文字材料,感受课文的优美意境,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能创编情节合理的小故事。

本课重难点: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中秋节是什么时候?2、提到了中秋节,你会想到些什么?(吃月饼、赏月、家人团聚……)3、那么,中秋节,你的心情怎样呢?4、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一个神话故事就发生在八月十五。

二、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分组自学,同时出示自学要求:(1)、请从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自学生字词。

(2)、各组派出“小老师”展示自学成果。

(3)、将小组内还未解决的词语写在前面的小黑板上。

2、检查自学情况。

请“小老师”讲解并进行经验交流。

三、读讲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2、请大家分别说说这些人物的特点。

【通过让学生探究,读中感悟】关于嫦娥:(1)、生:“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

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非常喜欢她。

”从这儿我知道了嫦娥美丽善良。

“经常接济”正反映了她的善良,“非常喜欢”其实也说明了嫦娥善良,对老百姓很关心。

指导朗读。

(2)、生:“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逄蒙周旋。

”这里告诉了我们嫦娥很机智。

师:大家还能从哪些词体会到嫦娥的机智呢?生:“眼看就要”说明情况危急。

“疾步向前”、“一口”说明茶馆额动作之快,使逄蒙来不及阻止,这就是机智的表现。

师:你刚才说当时情况危急。

那么如果把嫦娥换成其他人,或许会出现什么情况?(从讨论中让学生明白嫦娥也很勇敢)(3)、生:“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这里也直接交代了嫦娥的特点是心好。

关于后羿:(1)、生: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后羿的特点是力大无比。

其中“拉满”、“嗖”、“一口气”都体现了后羿的这个特点。

(2)、生:从后羿对太阳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后羿在威胁太阳,说明后羿很神勇。

师:其中有个词不准确。

生:不该用“威胁”,用“命令”更好一些。

(3)、生:从“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

”我体会到后羿武艺高强。

他也是一位称职的好师傅,无私地为大家奉献。

(4)、生:“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妻子一往情深。

师:对,这就是重感情。

对家人能够关心、爱护,这同样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5)、从第七自然段的“焦急”、“连声呼唤”、“不顾一切”也能体会出他对嫦娥的深情。

师:请你读读这部分。

指导朗读。

师:“啊!”这个字说明当时后羿心情如何?生:他发现了妻子竟然在月亮上,很惊讶。

生:他终于找到嫦娥了,也许还有几分激动。

师:“嫦娥、嫦娥”应该怎么读?生:带着着急的心情读。

指名读、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自己仿佛就是后羿,在一声声呼唤着嫦娥的名字。

这时,会想些什么呢?生:我再也见不到嫦娥了。

生:难道就这样永别了吗?生:嫦娥,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不会停下脚步。

师:此时,大家的心情又怎样呢?生:我真的很伤心。

生:我很难受。

我想到后羿再也不能和嫦娥相聚了,或许他茶饭不思,从此借酒浇愁……关于逄蒙的性格特点可以让学生从第五自然段的关键词入手,边读边悟。

3、选一些你喜欢读的内容读给大家听,然后说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内容来读。

其他人谈谈听后的感受,可以评论读得如何,可以说说从听到的内容中感悟到什么。

(此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意境优美的语句朗读,有的选择了适合情感表达的语句朗读。

)四、质疑问难。

【通过这一环节,取得反馈,以便在第二课时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生:昆仑山高吗?师:你猜呢?课后也可以查查资料,到时候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生:后羿是神仙吗?他会飞吗?(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生:逄蒙最后怎样呢?生:后羿和嫦娥最终有没有相聚呢?生:题目中为什么用“奔”?生:月亮上漂亮吗?有人吗?生:嫦娥怎么偏偏飞到月亮上去了?……五、课堂练习。

1、同学们刚才提了不少疑问,其实,课文为了突出重点,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什么东西都写。

正因为如此,课文中有不少地方给我们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我们又知道了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那我们何不发挥想像,编一些故事出来。

比如:后羿失去嫦娥之后的失落,逄蒙的下落如何,嫦娥的善良还会表现在什么地方,嫦娥来到月宫后又发生了什么事……2、老师读两篇学生的例文,让学生说说哪一篇好,好在那里。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明白应该抓住重点写具体】如果大家像书上这样,写出周围的环境,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情……那就更好了。

3、学生练笔。

第二课时一、诗词导入,体会环境之美1.师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配乐:幽怨婉转的古筝曲)2.这里的宫阙指的是哪里?我欲乘风归去,为何又不去呢?恐什么?(月宫寒)二、紧扣“情结”,感受形象之美1.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什么要奔向这寂寞冷清之地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2.请同学们再渎课文3—6自然段,你觉得逢蒙是怎样的人?嫦娥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分别用“ —— ”“ ~~~”画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