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以《赤壁》(上)英语字幕为个案研究摘要:影视字幕翻译有其一定的制约因素,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结合《赤壁》(上)的英文字幕翻译,本文针对影视字幕翻译的时空与文化制约因素,通过借鉴浓缩、直入、阻断、诠释及归化的翻译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国外观众很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赤壁》;字幕翻译;关联理论一、引言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的场面宏大的历史影片《赤壁》(上),从2019年7月10日上映起,一个月的时间刷新了中国电影首映票房纪录。

该片根据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情节改编而成,将中国文化精粹放大展现在世人面前。

该片从内容到形式都深深震撼了亿万观众,其中的中英文字幕也贴切地传达了当时语境条件下的信息,使国外观众感受到原文编剧意图传达的信息,把中国的东方文化推上了世界的舞台。

下面笔者将选取《赤壁》影片中几个英文对白片段,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借鉴指导作用。

二、关联理论,字幕翻译关联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在语言哲学领域兴起的关于语言交际的解释理论。

关联原则被普遍认为是人类心理结构中的一个内在的制约因素,我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下意识地假设交际对象已经遵循了关联性原则,但最佳关联性则是成功交际的关键。

关联理论认为,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处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s)与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s) 。

这就是说,第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第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话语的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

话语的关联程度就取决于话语所具有的语境效果和处理话语时所作的努力这两个因素。

译者应当根据最佳关联原则,正确理解原作意图,对读者的认知环境做出恰当判断和估计,采取适当的策略,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作者的意图。

成功的翻译应该让目的语读者,用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获得最恰当的理解。

字幕有两种: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后者才是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即在保留原声的情况下,将剧中人物对白和必要视觉信息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

作为理解的辅助手段,“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将原声的口语浓缩为书面语。

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传递语义信息,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了解故事情节。

字幕翻译是一种即时、现场的言语交际,语音对白转瞬即逝,观众没有时间思考和反刍。

电影字幕翻译受制于短暂的处理时间和有限的屏幕空间,另外,观众是在伴随影片画面视觉效应的情景下,获得字幕译文的交际意图的。

处理得当的字幕翻译是沟通源语讲话者与目标语听话者一座坚固的桥梁,它能够忠实地转换源语言的意思并带给目标语观众同等的交际效果, 有助于观众更好地欣赏影片的艺术内涵。

字幕译者必须适宜地把电影字幕安排到正确的时间和恰当的地点,帮助观众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和付出最少的处理努力。

三、字幕翻译的制约因素1、时空制约影视媒体本身的特点将字幕译者的操作置于种种制约之下。

Mayoral, Kelly和Gallardo 将影视配音和字幕翻译的制约因素分为六类:时间、空间、音乐、图像、语音和口语。

具体到字幕翻译主要涉及两个制约因素:时间和空间。

时间指语言和图象的同步配合,字幕在这方面虽不像配音那么严格,但也必须保证对话的字数合理,才能让译语对话在和源语话语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信息传递。

另外,每行字幕必须在屏幕上停留足够观众扫视的时间,一般以2至3秒为宜。

空间指屏幕上可容纳的语言符号数目。

字幕有时用两行,有时用一行。

为了满足观众的阅读需求,通常一个画面里最多出现两行字幕,每行字幕单词数大概在15个字左右,字幕随着演员的情绪、语速的变化而变化。

2、文化制约翻译作为一种文化的交流与转换过程,必然要受文化的影响与制约。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 不可避免要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的文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角度和水平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文化传统,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情景。

影视翻译的过程集解码和编码为一身,扮演着使用两种语言,在两种文化中进行两次交流传播的双重身份。

因此,影视翻译的使命,说到底,是从一种社会文化语境中走出来,然后再进入另一种社会文化语境中去,实质是连通文化与文化的对话,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搭建一座桥,将一种文化介绍给另外一种文化。

影视字幕翻译的译者应立足于广大观众,从观众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选用译语语言中与原片艺术最相似、最贴近的、为广大观众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词语和文化来进行翻译,帮助观众理解和欣赏影片。

四、翻译策略1、对时空制约的处理观看影片的人通过扫视画面下方的文字来获取信息。

屏幕上空间有限,字幕须随着画面出现,停留时间也有限。

为适应在这种语篇方式下的信息传递,字幕的文字必须用词平易,让观众一目了然,无须多加思索,便可获取基本信息;句子要简短,以便在屏幕上停留足够的时间,以免观众来不及阅读。

字幕翻译被称为“保持均衡的艺术”,是受制约的翻译。

因为一般从口语对白到文字的转换中,原文就要缩减1/3。

通常说话速度越快,信息压缩量越大。

字幕翻译者需要在“对信息接受者的认知力的判断基础上,对与信息接受者在有限时空中的认知活动,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关的信息进行删减节略,以凸显相关性更强的信息。

因此,时空制约决定了字幕译者必须采用浓缩法,以突出主要信息。

浓缩法一般包括省略和压缩两种:第一,省略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自谦词和礼貌词,如“末将”、“禀”、“觐见”、等等。

第二,对对白速度加快,画面来不及显示,且语义重复、关联性不强信息进行压缩例1:瑜是瑜,亮是亮,你我各为其主评析:“瑜是瑜,亮是亮”在汉语中表达的是强调周瑜和诸葛亮在两军对阵时,各自为主人服务,不再是朋友,由于和后面的“你我各为其主”语义重复,因此将这句话压缩,只译出后半句,既节省了画面空间,又不妨碍观众理解其意义。

例2:能打不打,能杀不杀(改写)评析:这句话本意是为了强调愿意继续作战的决心,由于画面有限,不能将其逐字译出。

英语对应字幕短小精悍,既译出了句子的本身含义,也传达了不服输的外延意义。

第三,对在译文读者认知处理能力之外的典故和文化词进行压缩。

例:这不叫如虎添翼,这叫如虎添蹼Now we can评析: “如虎添翼”与“如虎添蹼”表达的都是力量大增的意思,只是后者表达的程度更加不可思议,由于空间限制,删掉了前半部分,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传递语义信息,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了解故事情节。

使世界观众在理解影片时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2、对文化成分的处理“就一般意义的翻译而言,处理文化词语有五种常见模式。

直入式:源语文化词语直译或音译;阻断式:源语文化词语被略去;诠释式:提供相关语境;融合式:源语文化表达形式与译语表达形式融合,以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进入译语;归化式:用译语文化词语代替源语文化词语。

这些翻译策略中有四种在《赤壁》(上)中,都有恰当的运用,值得学习借鉴。

第一,直入法。

该影片中有相当多的直入式翻译,但主要用在人、物、地的名称上。

例如,诸葛亮(Zh u-ge Liang)、曹操(Cao Cao)、孙权(Sun Quan)、白龙(Bai Long)、新野(Xin Ye)、八卦(Ba Gua)、蹴鞠(Cu Ju)、琴(qin)等等。

这样做原因有二,首先这些专有名词的直译不会造成语义不清;其次,这些陌生的异域文化元素,可以给影片增加新鲜感,满足西方观众对东方文化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第二,阻断法。

娱乐电影并非以文化介绍与交流为主要目的,其字幕要求简洁、通俗,确保普通观众了解剧情和人物,所以,译者可以对一些与故事发展关系不大的文化信息进行删除、阻断,以更有效地传达重要信息,使英文字幕与电影故事之间具有更强的“关联性”。

(关联性=语境效果/处理努力。

在同等条件下,处理努力越小,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

例: 但他这步棋下错了。

“棋”,这里指围棋,据史料记载,在上古传说中的尧时代,围棋在中国就已经诞生了,围棋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根据中国的哲学,越简单的东西其内涵往往越复杂,围棋便是这样,其构造的简单便孕育着内涵的复杂,简单的棋盘和棋子却能上演一幕幕激烈争斗和勾心斗角,这就是围棋的复杂之处,往往围棋的争斗还要超过现实中的争斗场面,所以人们通常将战争阵法比作下棋,这一点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但是西方的观众并不明白这些,所以便于理解,就将“棋”这一文化阻断了,从而达到最佳关联。

第三,诠释法。

所谓“诠释”即用加字或解释的办法为外来文化概念在译语中提供一点——但却很关键的——语境或情境信息。

例如:在影片的开始就打出了这样的字幕,意在向观众提供时代背景,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

对文化词语采用诠释解释性翻译是弥补词义空缺,达到沟通交流的主要方法,也是文化词语最常用的翻译策略。

为此《赤壁》字幕译者在一定程度上恰当地诠释了原文化信息的精髓要旨。

当原文中出现的文化词语在目的语中不便解释,译者可以选取功能及意义相近的目的语词汇来替代这些文化词语。

《赤壁》片英文字幕以替代法,略去了目的语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中国文化特征,利于跨越文化障碍,使目的语观众接收到有效的信息。

例:这两个人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评析:“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一个说法,指那些没有主见,立场不坚定的人,在这里指靠不住的人。

然而,国外观众对这句话的含义不是很清楚,由于画面变化迅速,多加解释是不可能的,因此,用西方人熟知的“untrustworthy”来替代这句俗语。

第四,归化法。

归化法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

为了使观众尽快地,以最小的处理努力,理解演员的对白, 翻译最好以观众的认知环境为归宿。

另外,作为大众化的娱乐,电影应该照顾大众化的欣赏水平,大量晦涩难懂文化词和陌生的表达方式,会使电影没有市场。

归化策略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亲切、熟悉的对白,会使电影更快地被更多的观众喜欢这种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目的语文化的表达,使目的语的读者更容易了解和适应译本,不会产生陌生感⑨。

例1: 粽子评析:粽子是一种用竹叶或苇叶包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的糯米食品,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楚人每于端午以竹筒贮米投江祭之。

后世沿其习俗,以此为端午节食品。

由于国外观众对这种食品的来历及做法不了解,只能用他们所熟知的“rice”和“dumpling”来代替,更加形象地理解小乔给周瑜包扎的伤口形状,达到了最佳关联。

例2:君子评析:君子在中国周朝本为贵族之统称,后来于春秋之封建社会则变成士大夫之统称,也就是为官之人称君子,平民称小人。

而该名词定义出现转折,相信是因为孔子的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