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的作文诵读国学经典的作文(精选50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诵读国学经典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诵读国学经典的作文篇1国学经典传承着悠悠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
在我还对周围一切都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就常在我耳边经常诵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稍懂事时,妈妈又给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以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国学经典。
先前我是个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
自从暑假妈妈陪我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
《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
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
现在我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尽可能的帮父母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
放学后,我会给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捶背……《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吗!何况自从我得了“过敏性咳嗽”以来,妈妈每天晚上没睡几个小时,还怕咳嗽耽误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辅导功课,并鼓励我注意身体和学习两不误,妈妈还要上班,虽然累,却没有一丝怨言。
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助人为乐、尊师爱教、爱护公物、勤俭节约都是好的优良品德。
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生更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从身边的一些所谓“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
国学经典,不但给我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还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是我生命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来的路就算再崎岖坎坷,我也会迎难而上!诵读国学经典的作文篇2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先辈们为祖孙后代留下了许多国学经典,如:《唐诗》《宋词》《论语》等,都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
小时候,我住在老家时,爷爷也总是坐在竹椅上教我读《唐诗》和《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这一老一小的声音总是从老家书房里传出。
后来,在我四岁时,父母把我接回了城里。
我在那里没有朋友,爸爸妈妈怕我寂寞,便给我买了很多少儿版的书籍。
从此,书成了我童年时期的重要伙伴。
随着年岁的增长,读书已成为我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
我读过的书越来越多,逐渐也把书从少儿版变成原著。
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读书要懂得复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学习更深的知识。
我小时不动这个道理,经常看书只是一看而过使我对这些知识映象并不深刻,但在看《论语》时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从书中得到了不少东西。
《唐诗》是唐代的一部诗歌总集。
里面的诗歌首首都富有哲理。
单看这里面的诗就可以看到大半个中国的宏伟景象。
每当夜晚我站在窗前,望着一轮明月,便会不禁念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再看看小路上散步的爷孙,孩童看到了月亮,大喊道“爷爷,快看快看!盘子跑到天上去了。
”那位爷爷听了孙儿的话大笑了起来也不作解释。
看到这一幕我也想起当年的我亦是如此。
正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大概每个小孩子小时候都会把月亮当作盘子吧。
诗描绘了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都是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的《春夜喜雨》写出了春雨无私奉献的精神。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在白居易的笔下我们见到了江南春天花的红,水的蓝。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都是描写夏天荷花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写出了洞庭湖的美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秋天的枫林要比二月盛开的花朵还要红,还要艳。
“忽如一夜春天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天树木的叶子已经落完,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当一场飘飘洒洒的雪花落下来,那细小的雪花落在树枝上,仿佛是梨树一夜之间开满了雪白的梨花。
国学是进步的阶梯,使我得到明白道理,得到知识;国学是一杯香茗,让我品尝到知识的香甜;国学是一位良师,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国学是一本教科书,让我提高写作能力,开阔视野……诵读国学经典的作文篇3中国乃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自然是源远流长。
可是有谁想过,为什么只有中国的文化从未间断过呢?这的确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答案很简单:国学。
它好似一根线,把一切的一切都穿插起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思想传统。
当然,这只是从大的角度来说,而从我们中华少年的角度来讲,国学则是教育我们怎样修身做人,品悟出人生的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教会我们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则告诉我们做事的道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则告诉我们在寻找真理的路上,都应该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老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不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吗?每天都要想一想,今天你该做的事是否都做好了吗?对待朋友是否讲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掌握了呢?孔子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不也正是告诉我们该如何孝吗?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而孝的基本又是从保护好自己,而不让父母担心开始。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路旁的风景有时温暖和煦,有时也会风雨交加。
在此道路上,我们又该如何走向未知的前方。
强壮的体魄固然重要,健康的心灵也是人生的必备品。
一些人用他们健康的心灵诠释着喧嚣中还有的一丝道德之美,给予我们满满的感动!然而社会上竞有一些人本可以凭借自己强壮的体魄去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健康,却不愿去做,甚为可惜。
让我们行动起来,品国学经典,完善心灵之美。
人生漫漫,道阻且长,让我们带上精神财富走出灿烂人生!诵读国学经典的作文篇4中国的诗歌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始于原始社会。
有文字记载并流传下来的诗歌,则产生奴隶社会。
《诗经》是现在存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选录了周代前期五百年间三百多首的诗歌,根据不同的乐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我最欢的就是“送别诗”中的两首诗,分别是《送元二使安西》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两首诗分别写出了古人对知已的感情之深。
从《送元二使安西》这一首“送别诗”是由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给自已的知已元二的一首“送别诗”。
里面的內容不仅写出了王维对朋友的不舍之情,我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无故人”我知道了王维与元二两人的朋友感情之深浓。
又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感受到了古人的知已远流他方的时候对知已的深深思念之情,从中我领悟到了朋友与朋友之间应该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才能叫做好朋友、好知已。
古典诗歌革命达一历史任务,则有待于“五四”新文化运来完成。
诵读国学经典的作文篇5《弟子规》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它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今年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活动,在活动中我买了本《弟子规》,进行全文诵读。
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
一天晚上,家中停了电,我便拿起《弟子规》看了起来。
渐渐地我才发现它的内容如此精彩。
对我的影响之深。
我读它、品它,从中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其中《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孝俤》它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个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亲爱我,孝向难,亲憎我,孝方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及其自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读了《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
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我对“孝”一点儿都不懂。
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他们想方设法满足我,而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我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
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回想起来,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温暖的大手紧握我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拥入他们暖暖的怀抱;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耐心的讲解。
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无私的付出。
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
是啊!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财万贯,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生活在安逸协和的环境中。
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
就是堡垒下的基石。
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筑成金石堡垒。
诵读国学经典的作文篇6今天下午应该读《中华诵》了。
上课铃刚响,杨钦惠就领读了起来:“增广贤文——《第一则》,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同学们拉长了声调,懒洋洋地跟着念起来。
杨钦惠看到大家这样,就建议男生女生展开比赛。
大伙儿一下子就来了劲,努力地读起来。
第一场男生赢了,第二场是单人比赛。
李中豪大显身手,古诗读得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而另一名同学则读得结结巴巴,意境全无。
当然,毫无悬念地李中豪赢了。
第三场开始了,申昊旗向拥有“智能水龙头”称号的杨钦惠发起挑战,要比赛《增广贤文》第一则的背诵。
杨钦惠背完之后,申昊旗生便背起来:“昔时贤文,诲汝谆谆,增广集韵……“啊?”同学们集体发出质疑声,因为他把“集韵增广”读成了"增广集韵”,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而申昊旗禁不住羞愧得一下子趴在了课桌上。
就这样,一节本来了无生气的课,在杨钦惠的引导下,竟然变成了全体同学都喜爱的课了。
诵读国学经典的作文篇72019年9月27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比赛。
比赛一开始,我就看到了台上的三个小主持人,她们的声音非常动听,都穿着漂亮的裙子。
其中一个是我的同班同学,她曾多次获得诵读比赛一等奖。
在诵读比赛开始之前,校长做了一番关于此次比赛的重要讲话。
接着举行升旗仪式,全体起立,少先队员行队礼,雄壮的国歌响起。
我的心中不禁激动起来,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的革命先辈,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