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昌学射桃花源记学案

纪昌学射桃花源记学案

初四语文学案
编写时间:2011-12-7
课题:《纪昌学射》
编者:耿青滕修茸
课型: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文学常识。

2、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大意。

3、掌握文中重点的字音、字形。

复习过程:
一、课首早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盛夏时节的茂名是个收获的季节。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通过学习学校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D.今年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乱丢垃圾。

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彀.弓()偃.卧()锥末倒眦
..()()朔蓬之簳.()
昌以牦.()悬虱.()于牖.()拊膺
..()()三、文学常识
《纪昌学射》的体裁是,选自《》相传作者是思想家。

我们还学过他的。

四、整体感知课文。

你从《纪昌学射》这篇小寓言故事中收到了怎样的启发?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尔.先学不瞬
..
纪昌归.偃卧
..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亚.学视而后可悬虱于牖.贯.虱之心高蹈拊.膺
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甘蝇,古之善射者: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未也,亚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编写时间:2011-12-8
课题:《桃花源记》
编者:耿青滕修茸
课型:复习
复习目标:
4、掌握文章作者,出处
5、掌握字音,释义
6、背诵理解文章语句。

复习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
复习难点:文章体现的思想
复习方法,合作探究
一.整体复习课文内容
1.桃花源的美丽之处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后人找不到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由复习。

提示重点:文学常识,字词释义,语句翻译,课文思想内容
三、课堂检测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A. B. C.
四、阅读《桃花源记》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头号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村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将“渔人”和“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填在文中括号内。

(2)用原文回答①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②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
③“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④“村人”“不知不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3)指出本段的通假字:“”同“”,意思。

编写时间:2011-12-8
课题:《陋室铭》
编者:耿青滕修茸
课型: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文章作者,出处,背诵课文
2、掌握字音,释义
3、翻译文章语句。

复习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
复习难点:文章体现的思想
复习方法,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的愿望和
___________ 的生活情趣。

这这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_的写法。

6. 文中体现全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由复习
复习提示:背诵课文,掌握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二.课堂检测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 ,字__ ,是__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 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___ _的特点。

3.(1)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草色入帘青。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 。

4.《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编写时间:2011-12-8
课题:《爱莲说》
编者:耿青滕修茸
课型: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文章作者,出处,背诵课文
2、掌握字音,释义
3、翻译文章语句。

复习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
复习难点:文章体现的思想
复习方法,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全文的中心句
是。

2、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二.自由复习
复习提示:背诵课文,掌握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三、课堂检测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