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
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中心天体太阳系 八大行星及卫星 地月系(地球和月球) 银河系 其它行星、卫星 总星系 彗星、流星体等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②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③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 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梳理】1、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22亿分之一。
2、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影响获得某地获得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①纬度: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反之获得就少;②地势高低:地势高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能就多。
且地势越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和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
③天气和气候:降水多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④昼长:白昼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能量越多。
典型区域分析:①世界上太阳辐射最强地区—撒哈拉沙漠。
成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沙漠地区少云雨,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②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青藏高原。
成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③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
成因:地形闭塞,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多5、地球同步卫星及航天基地的选址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
特点:①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②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③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④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①纬度位置: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则发射航天器初速度越大,越能节约燃料。
反之,越耗燃料。
②气候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空气能见度高。
③地形条件:平坦开阔,相对而言地势较高处。
④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
⑤地质条件:地质稳定。
⑥水源条件:水源充足,满足用水。
另外,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孔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
我国主要卫星发射基地及各自选址特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气候干燥少雨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势较高;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低。
海南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可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便利的航运,可以解决铁路运输所满足不了的大直径火箭运载问题;毗邻广阔海域,方便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的选择。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及地球仪【要点梳理】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6371 km,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º,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同理,在所有经线上,1º弧长也是111km,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
在纬度为a的纬线上1º弧长为111cosa.2.地球仪: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
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特殊纬线:赤道:0 º;南、北回归线:23º26′N;23º26′S;南、北极圈:66º34′N;66º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º—30º)、中纬(30º—60º)、高纬(60º—90º)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一点,也没有最西的一点,只有两点进行比较时,才有东西之分。
4.纬度定义:给纬线标定不同的度数,就是纬度。
纬度的确定: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纬度的几何含义:R为地球半径,纬线m的度数为α。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5.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特点:①所有经线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特殊经线:180º;0º;20ºW;160ºE作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它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6.经度经度的确定:首先确定0º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然后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和向西各180 º。
由西向东经度递增为东经度,相反,由西向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
东西半球的划分:(如右图—北半球极地俯视图)20ºW和160ºE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习惯上用20ºW和160º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由20ºW向东到160ºE为东半球,由20ºW向西到160ºE为西半球。
7.经纬网及作用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是经纬网。
作用:①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确定地理位置不仅要看经度和纬度,还要正确区分东经度和西经度,南纬和北纬。
②确定各地点之间的相对方向和距离。
相对方向的确定:首先确定地理位置,再根据东西经和南北纬进行组合方向的判定。
注意:东西方向的确定要以劣弧为准,即两地点之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º,具体步骤如下:(1)在呈方格状或近似方格状或经纬线形状变化较大的经纬线图上判断方向,可采用以下步骤:首先,根据经纬线上的数字明确南北纬和东西经;其次,纬度数值向南递增的为南纬,方向向南,向北递增的为北纬,方向向北,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方向向东,向西递增的为西经,方向向西;再次,依据南北纬和东西经确定方向。
(2)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线图上判读方向,其步骤为:首先,根据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已知条件),明确图的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其二,根据南北极点,在图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其三是箭头所指方向即为东,箭尾的方向是西。
图(a)为一扇状经纬网格,箭头顺转,所以是南半球,那么顺着“顺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东方,所以2在1的东方,2与3同在一条经线上,2在3的北方。
图(b)是从北极点上空来看地球自转,箭头逆转,那么沿着“逆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东,所以6在4的东方,5在4的东北方,5在6的西北方。
图(c)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7在9的正西方,7在8的西北方。
(3)在无经纬线图上方向的判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指示北方适用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与指向标垂直的为东西方向,在指向标左侧为西,在指向标右侧为东(4)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的弧长约是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cosa (a该地地理纬度)。
③对趾点:地球表面某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
这两点的纬度数值相等,但南北相反;两点所在经线一定构成经线圈,即经度之和等于180°,但东、西经相反。
(5)不同经纬线上两点最短距离的估计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以地心为圆心、与经线圈斜交的大圆。
(6)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知识要求: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2、了解地球公转特征与自转特征的异同;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3、能够准确的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地球的示意图”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
【要点梳理】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地轴空间指向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运动周期现象周期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1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现象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各地均为15°/时平均约1°/天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平均约30km/s2、地球自转方向的判别(1)俯视图与侧视图(2)根据南北两极点的地理事物:北极点附近全部是海洋,南极点周围为南极洲大陆,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3)根据经度数的变化:东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减小,所以东经度逐渐增加的方向和西经度逐渐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因素作用结果纬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4、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土星的光环:土星可算是太阳系中较为奇特的一颗行星,在望远镜中看来,它的外表犹如一顶草帽,在圆球形的星体周围有一圈很宽的“帽沿”,这就是土星光环,又称土星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