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化施工手册之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施工手册之作业指导书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五标段箱梁预制工程钢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及人员要求1.1适用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箱梁的钢筋加工和成型及配件制作的全过程。

1.2焊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 钢筋加工的全过程及方法:a.全过程分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半成品的加工;梁体钢筋、小型构件钢筋的绑扎成型及安装;钢配件的加工。

b.加工方法:钢筋调直采用长线冷拉调直;钢筋裁切采用切断机;非预应力钢筋焊接采用闪光对焊;钢筋弯制成型采用弯筋机,并用样板控制弯制尺寸。

2.1钢筋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及质量要求:2.1.1每次进货时均要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检查项目应符合《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同时对进入场内的钢筋进行日常检验,日常检验按每批不大于60t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规格的钢筋为一检验批。

2.1.2 日常检验的项目:(1)抗拉强度(2)屈服强度(3)伸长率(4)冷弯2.1.3任何新选货源均应进行复验。

复验项目同上。

2.1.4 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日常检验及复验项目的质量要求:带肋、光圆钢筋及盘条性能应分别符合GB1499.2-2007、GB1499.1-2008的规定。

对HRB335钢筋尚应符合碳当量不大于0.5%的规定。

2.1.5 领回的原材料在加工区内应分类堆放。

堆码要整齐,不得沾油污、酸、盐等有害物质。

堆放应有防雨、防潮措施,最低点离地面不小于20cm,并进行标识。

标识牌上应注明:名称、规格、进厂时间、编号等内容。

2.1.6 钢筋在加工前应查看是否有试验室进场检验合格证明,并检查钢筋的外观有无裂纹、重皮、气孔、氧化、铁皮锈、死弯及油污等。

如发现脆断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反映并复验材质,不合格者单独放置,不得混杂。

2.1.7 钢筋的调直处理及质量要求:2.1.7.1 钢筋在使用前必须作调直处理,在冷拉调直时,应注意控制伸长,Ⅰ级钢筋伸长率不宜大于2%;Ⅱ级钢伸长率不宜大于1%。

即:50m下料长度经冷拉后,全长应小于或等于51m(Ⅰ级钢筋)或50.5m(Ⅱ级钢筋)。

2.1.7.2 钢筋的冷拉调直应在冷拉台上进行,在台位做好标记线,即:下料长度线、伸长控制线。

2.1.8 钢筋下料及质量要求2.1.8.1 下料时应根据设计图纸材料表供料尺寸的长短统筹安排以减小钢筋的损耗。

2.1.8.2 钢筋裁切过程中,发现焊接接头及钢材的外观缺陷,应予剔除。

2.1.8.3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允许偏差:当钢筋长度≤5m时为±10mm;当钢筋长度≥5m时为±20mm。

2.1.8.4 带弯钩及弯折的钢筋应考虑钢筋经弯曲后的伸长量,要根据经验确定其实际下料长度(也可试弯实测决定)。

2.1.9 钢筋接头质量要求:2.1.9.1 热轧钢筋的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a.接头应采用闪光对焊。

b.冬期钢筋的闪光对焊宜在室内进行,焊接时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0℃。

钢筋应提前运入室内,焊毕后的钢筋应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运往室外。

2.1.9.2 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 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

必须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

b. 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焊接头试件,并作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c. 每个闪光对焊接头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

(2)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

(3)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

(4)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得大于2mm。

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剔出重焊后方可提交二次验收。

d.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200个作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6个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e.对焊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并至少应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以外,且呈塑性断裂。

f. 3个拉力试件中,当有1个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或有2个试件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按接头每边0.75d计算)脆性断裂时,应另取两倍数量(6个)的接头试件重做试验。

复试中当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或有3个试件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脆性断裂时,则该批对焊接头应判为不合格。

g.对焊接头的冷弯试验,芯棒直径应符合表2.1.9-1的规定。

冷弯试验时应将接头内侧的毛刺、卷边削平,焊接点应位于弯曲中心,绕芯棒弯曲至90°。

当试件经冷弯后,在弯曲背面不出现裂缝,可判为冷弯试验合格。

当3个冷弯试验中有1个试件不合格,应另取6个试件重作试验,当复试中仍有1个不合格时,则该批对焊接头应判为不合格。

对焊接头冷弯试验的芯棒直径表2.1.9-1注:1. d为钢筋直径(mm);2. 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芯棒直径应增加1d。

h.焊接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时可按闪光对焊异常现象及焊接缺陷消除措施表查找原因和采取措施以便及时消除。

详见下表2.1.9-2。

闪光对焊异常现象、焊接缺陷消除措施表表2.1.9-22.2 半成品加工及质量要求:2.2.1定位网的加工及质量要求:2.2.1.1 定位网必须在胎模上进行焊接加工。

定位网的胎模应经技术人员检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各种不同的定位网应有不同胎模及其相应的标识。

标识的内容:梁体型号及定位网编号等。

2.2.1.2定位网加工完毕,应按不同的编号分类堆放,堆放必须整齐,并挂好标识。

标识牌内容:梁体型号、定位网编号等内容。

2.2.2 配件的加工及质量要求:2.2.2.1 钢配件的加工和质量要求(1)每次进货时均要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质量要求应符合GB700的要求。

(2) 钢配件的加工包括支座板、接触网支柱预埋件、接触网下锚拉线预埋件、防落梁措施预埋件、综合接地系统钢筋及梁体接地螺母等。

(3) 钢配件加工必须在胎模上进行,钢配件的胎模应经技术人员检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各种不同的钢配件应有不同胎模及其相应的标识。

标识的内容:梁体型号及钢配件编号等。

(4)所有钢配件均严格按图纸及图纸技术要求进行加工。

配件加工后要做好标识。

标识的内容:梁体型号及钢配件编号等。

(5) 锚固筋与钢板、钢板与钢板之间的焊接工艺应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a. 不允许出现夹渣、气孔及裂纹等现象。

b.表面焊渣必须清理干净。

(6) 预埋钢板、基础面以下150mm范围内的螺栓及其外露部分均应做防锈处理。

(7) 支座板螺栓加工后表面需经防锈处理;梁体内所有预埋螺母也需经防锈处理。

2.2.2.2泄水管及管盖质量要求:(1) 每次进货时均要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同时对进入场内的泄水管及管盖应进行日常检验,检验按不大于1000个为一批。

(2) 泄水管日常检验的项目:a.外观和颜色b.尺寸c.落锤冲击(3) 泄水管盖日常检验项目:a.外形尺寸b.抗拉强度(4) 任何新选厂家时要进行复验。

复验的项目应符合《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5) 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日常检验及复验的指标要求应符合GB/T20221-2006及GB9439。

的要求。

2.2.3 钢筋加工:2.2.3.1 用弯曲机操作前应检查机械各部件,油杯及蜗轮箱内润滑油是否充足。

待空车运转正常后才能正常生产。

2.2.3.2 钢筋在进行弯曲成型前,应先熟悉所加工钢筋的规格、形状和各部尺寸及弯曲顺序。

必须将各部尺寸试弯三根,计算其实际伸长率的平均值。

经试弯合格后方能成批生产。

2.2.3.3 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2.2.3.4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成180°的半圆形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

(图2.2.3-1) (2)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钩端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3d,直钩的弯曲直径d不得小于5d(图2.2.3-2)。

(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图2.2.3-3)。

2.2.3.5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做不小于90°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做135°或180°弯钩(图2.2.3-4)。

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2.3.6 钢筋弯制成型的质量要求见表2.2.3。

钢筋弯制成型质量要求 表2.2.32.2.3.7 弯制好半成品钢筋在检查合格后,应分类堆放并挂牌标。

标识牌内容应有:梁体型号及钢筋编号等。

2.3 梁体钢筋的绑扎成型及质量要求:2.3.1 梁体钢筋应在固定胎模上绑扎。

固定胎模应经过技术人员检查并满足图纸要求。

钢筋在绑扎过程中要严格按胎模上的标识正确布筋。

2.3.2 钢筋绑扎相邻几个扎点应成“8”字形;箍筋转角与钢筋交接处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绑扎。

2.3.3 梁体所有预留孔处均增设相应的环状钢筋;在吊点的顶板及底板半圆形弯钩图2.2.3-12.2.31 直角形弯钩 图2.2.3-2增设斜置的井子型钢筋,周边增设螺旋筋。

具体操作见施工图。

2.3.4 梁体钢筋与预应力管道相碰时,可适当移动梁体钢筋。

2.3.5 绑扎钢筋的铁丝头应推入骨架内侧,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2.3.6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其中同一截面指两焊接接头在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且不小于500mm 。

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轴心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②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③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在500mm 范围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2.3.7 受拉区内的Ⅰ级光圆钢筋末端应作成彼此相对的弯钩(图2.3.7),Ⅱ级带肋钢筋应做成彼此相对的直角弯钩。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由两钩端部切线算起)应符合表2.3.7规定。

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及两端共三处,应采用铁丝绑扎结实。

受压光圆钢筋的末端,可不作弯钩,但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d 。

表2.3.7钢筋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注:1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表规定外,并在受拉区不得小于250mm ,在受压区不得小于200mm ;2 d为钢筋直径(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