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而不是概念性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形成初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概念。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西师版小学一班级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西师版小学一班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用数学进行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

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

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沟通。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沟通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顺序去数)三、联系实际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1、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老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参照做一做第2题)(2)老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西师版小学一班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收到勤俭节约和爱惜人民币的教育。

重难点认识常见的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各种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核心问题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

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储蓄罐)储蓄罐有什么作用?(存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买很多东西)钱的作用真大,我们要爱惜钱,不浪费钱。

在我们国家,把钱叫做人民币。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看,这是商店出售的一种糖,这么多需要1元人民币,请你找出课前准备的人民币的学具中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

你怎么知道这是1元的?生:(硬币)写着1,单位是元生:(纸币)这也是1元,上面写着“1”,还写着“壹圆”“壹圆”就是“一元”的大写2、如果只买其中1颗糖,用1元买合适吗?生:不合适,太大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比元小的。

单位“角”。

看一看你手中邮那些是用角作单位的?你怎么知道他是x角的?它有什么特点?3、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

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生1: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生2:1角+1角+1角+1角+1角+5角=10角生3:5角+5角=10角观察这些方法,1元和10角有什么关系?生:1元=10角4、买这支笔要2元,你也可以用多少角买?(20角)买这个本子用了30角,也可以怎么买?(3元)三、认识分1、比元小的单位是角,还有比角更小的单位:分找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这几种人民币好像啊,你们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吗?2、1个1分是1分2个1分是2分3个1分是3分10个1分是10分10分就是?生:1角对1角=10分四、应用新知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都能分得清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练习:P53做一做1、做一做2西师版小学一班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育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育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1、认一认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课件出示)2、选物体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二、【揭示课题】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兴奋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2、辨一辨。

(老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

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4、认一认。

(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西师版小学一班级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习题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初步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和△等卡片。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同学们真聪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2、创设情景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请看大屏幕,边听故事。

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二、观察沟通,探究新知1、理解“同样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砖。

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展示。

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

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学生读。

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同桌互说。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2、认识“多”、“少”。

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

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板书“多少)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1、探索生活。

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

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学生自由观察、沟通、评价。

2、在多的后面打对。

3、在少的后面打对。

4、动手操作。

老师提要求摆一摆。

a、每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

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b、第一行摆五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花?c、可让学生自己任意的摆,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5、动脑筋思考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学习和比较,我们知道物体有多、有少、还有同样多之分,在比较“多少”中我们认识了一一对应,并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练习一的第3、4题。

2、《教材全练》第二页西师版小学一班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正确读写这些数,体会并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会解决关于数的认识的简单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