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072035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专业
学时数:84学分:5
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铁道概论》、《城市轨道交通供变电技术》等。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通风与空调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等。
课程归口:轨道交通工程系
二、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培养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意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铁道概论》、《城市轨道交通供变电技术》等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城市轨道交通AFC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总体组成,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通风与空调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等课程学习打下高度的相关基础,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提供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方面的必要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骨干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操作员、施工工艺员、检修员、维护员等,主要从事城轨交通设备施工、设备检修、维护、实验调试等工作。
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设备管理与维护两大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轨基础设备的组成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检修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专题学习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活动任务,比如闸机、电梯、屏蔽门等构建相关理论知识,逐层深入,全面讲授轨道设备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
分为城轨信号系统与城轨通信系统两大部分。
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设备管理与维护两大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轨基础设备的组成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检修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五、课程的目标
1.知识能力
了解城轨交通设备的概况及特点。
掌握城轨交通设备相关知识。
掌握电梯、自动扶梯、安全门等基本结构与知识。
掌握各设备的组成和维护等相关知识。
2.专业能力
能够熟练观察城轨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及正常工作指标。
能使用常见电工、电子仪表对进行城轨设备的特性测试。
能够熟练完成电梯、安全门、塞拉门的日常维护检修。
能够熟练完成列车自动控制ATC设备的运行维护。
3.社会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发现知识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
六、课程的内容标准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如下:
4课程专题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见表1。
七、课程实施的建议
建议本课程重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联系,采取理论课与学生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专题学习内容如下:
单元一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综述(开设学期:第6学期)
单元二车票媒介(开设学期:第6学期)
单元三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设备(开设学期:第6学期)
单元四自动售检票系统安全与容灾(开设学期:第6学期)
八、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以项目为载体,将知识、技能、态度三者融入教材内容,强调安全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应用要求结合的教材,建议使用高校轨道交通设备管理系统类教材
2.推荐教材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张新宇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3.参考的教学资料
(1)《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培训中心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
九、教师能力要求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并结合专业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广泛使用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及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团体训练、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5.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多媒体光盘所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录音、录像、幻灯、照片、挂图及计算机等教具和校园网等设备辅助教学,要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
十、考核方式与标准
形成性成绩占总成绩的30%(课堂10%.作业占10%、阶段测验占10%)
6平时学习考核(IOO分,占比为10%)
(1)考勤(50分)
每次上课点名,无故迟到或早退1次扣5分,旷课一次扣15分,扣满30分为止。
(2)课堂表现(50分)
7人的基础分为25分,具体加减分规定如下:
8.课堂上积极主动正确回答一次问题,可加5分;即使没答对也可加2分
B.课堂上被动正确回答一次问题可加3分
C.课堂上提问答不出或不回答问题一次,扣2分
D.课堂上睡觉一次扣5分
E.上课不带书、不记课堂笔记等,每发现一次扣10分
2.平时作业考核(IoO分,占比为10%)
全学期布置作业不可以少于15次,并要求全批全改,以ABCD等第进行作业评价,不交作业者不得分。
本项得分为:总分/15*30%。
3.阶段测验考核(IoO分,占比为10%)
全学期学生将进行3次阶段测验,教师全方位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每次测验全过程,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
每次测验成绩各占阶段测验成绩的33%o
(二)总结性考核
1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教材范围之内。
既考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考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4.考核的覆盖面涵盖第一章至第十四章全部内容,其中重点为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5.考核将尽可能兼顾各个知识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20%左右,熟悉30$左右,掌握50%左右。
6.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1)考核方法:笔试闭卷
(2)题型构成与分值:
一、填空题。
(20分)
二、选择题。
(20分)
三、判断(20分)
四、简答题(20分)
五、综合题(20分)
(3)考核用时1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