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读“江、南”等9个生字,通过图片对比、象形字、偏旁表意、联系生活等形式随文识记。
2.运用图片对比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
通过微视频学习笔画“竖钩”,正确书写“可”字。
3.通过图片、配乐等各种形式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古诗的节奏,在朗诵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4.结合图片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和采莲时节人欢鱼悦的欢乐景象。
【教学重点】1. 借助拼音正确读“江、南”等9个生字,通过图片对比、象形字、偏旁表意、联系生活等形式随文识记。
运用图片对比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
通过微视频学习笔画“竖钩”,正确书写“可”字。
2. 通过图片、配乐等各种形式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古诗的节奏,在朗诵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初步体会“田田”的意思,了解“东、西、南、北”四个表示方向的词是两两相对的。
2.初步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受人与鱼的欢愉情境。
【教学准备】Hiteach智慧教室辅助课件、字卡。
【课时设计】2课时。
本节为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认识“江、南”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请大家欣赏(出示图片,欣赏江南风光,配乐)你们知道这是是哪里的风景吗?学生回答:江南对,大家真聪明。
人人都说江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一首江南的诗歌。
2.板书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3 江南。
3.认识“江、南、北”两字。
(1)江a:学习三点水:江这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
在“江”这个字中还藏着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偏旁呢!板书“三点水”齐读。
拖拽图片,和三点水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小水滴像上面的点,水滴落下来反上来的样子像下面的提,是不是很形象?b:了解偏旁表意。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三点水的字吗?学生举例(教师相机肯定识字方法)带三点水的字大都跟水有关,比如今天学的江就跟水有关。
c:组词巩固识记你还能用江组词吗?学生用江组词。
长江。
出示中国地图,刚才同学说到了长江,(教师画出长江位置),这就是长江,长江把中国分成长江以北和长江以南两个部分(把南北两个字拖拽过去)。
(2)南、北南和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呢,引导学生发现“南北”是一对表示方向的反义词。
你知道哪边是南吗?(生说,师贴),这边是南,那这边就是北。
我们诗中所说的江南就是指得长江以南。
二、随文识字1.江南这首诗出自汉乐府,是我们成为小学生后在课文中学到的第一首古诗。
想不想读读这首诗歌?(1)教师领读。
老师先来领着同学们读一读。
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58页,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变红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变红的生字多读几遍。
读完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3)小老师领拼读。
谁想当小老师来拼读这些生字,小老师读一遍,同学们读一遍。
小老师可真棒,读得很准确。
(4)指名读生字。
谁能来直接读这些生字?(5)同位互读。
带着拼音会读,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同位两个读一读红色的生字。
2.学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1)读出节奏。
读完生字,那这两句诗,谁能挑战一下?教师指导读出节奏,示红线。
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节奏,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认识生字:可这句诗中有好几个我们要学习的生字呢,这个字你认识吗?在哪见过?(示图:可乐创可贴)用心观察,在生活中就能认识很多生字,谁能用可组个词?(3)认识生字:采可字没难住你们,那看看这个图,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字吗?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采,1-2-3,果然是采(出示演化过程)怎么猜出来的?采这个字多形象啊,上面的爪字头就像手的样子,下面的木就像待摘的植物。
谁能用“采”组个词?(4)认识生字:莲我们诗歌中采的是什么?“莲”也是这节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呢!莲是什么旁?板书草字头学生列举:草字头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引导发现草字头的字很多都与植物有关。
(5)理解“田田”正如诗中所说,江南可采莲,盛夏来临,又到了江南采莲的时节了,你们看这是什么?也叫莲叶出示一个莲叶,你看到了怎样的莲叶?(大、绿、圆)你的词汇真丰富,你关注了它的形状。
出示一大片莲叶,现在你看见了怎样的荷叶?眼前,这一湖的莲叶又大又绿,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层层叠叠,像这样的景象我们就可以说是田田。
你喜欢这样的荷叶吗?你喜欢这样的江南吗?(6)指导读前两句。
(读正确与读出荷叶茂盛的感觉两种层次)谁想再来读读这两句?你读对了,你读的很正确。
谁能把荷叶挨挨挤挤的感觉读出来?你读出了荷叶挨挨挤挤的感觉。
现在,你就是采莲人,当你划着小船慢慢地游走在荷叶中间,看到那么多的莲叶,你有怎样的感觉?指名读,做采莲动作读。
一起采着莲读。
(快乐、开心、高兴) 。
3.学习“鱼戏”部分。
(1)通过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采莲人的喜悦了,还有谁也很高兴啊?小鱼。
你们看它们正在荷叶间做游戏呢!你猜它们在做什么游戏?小鱼在水中开心的做着各种游戏,它们是怎么玩的?鱼儿在荷叶间做______,一会儿_____东,一会儿_____西,一会儿_____南,一会儿_____北。
这就是一幅“鱼戏莲叶间”的场景啊。
板书(2)认识“东西”。
在刚上课的时候,我们认识了南北,知道他们是一对表示方向的反义词。
在这几句话中也藏着一对表示方向的反义词呢,你找到了吗?你在哪见过东西南北?(3)小鱼就这样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巩固四个方位),开心的做着游戏,古诗中是怎么说的?出示诗句。
(4)如果你是这其中的一只小鱼,你是怎样的心情?你能读一读吗?指名读。
多么欢快的小鱼啊。
你注意到了古诗的节奏。
加上动作读吧。
老师也想读一读,加动作,转身子。
小鱼忽东忽西多快乐啊。
还有谁想做快乐的小鱼?起立,我们一起来读吧。
(齐读)动作+配乐(5)美丽的荷叶看到你们这群欢快的小鱼,也想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遮住了许多字,你还会读吗?他们把所有的字都遮住了,你还会吗?指名背,齐背。
(6)古诗能背诵了,相信这节课的生字也难不倒大家了,齐读。
齐读。
开火车检查出示我会认的生字卡片。
三、指导写字。
1.在这些生字中还有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书写的生字:可2.在“可”字里面还有今天我们要新学的笔画——竖钩。
范写竖钩,起笔顿笔,笔直的写下来,向左轻轻带出一个小勾。
3.打开课本P59页,请同学们自己观察笔顺,并按照田字格上面的笔顺,书空一个“可”。
4.放在田字格中怎么写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视频指导“可”、“竖钩”学生仿写。
4.展示点评。
先请学生夸一夸。
评价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占格正确、笔画规范、干净美观。
每一方面可以得到一颗小五星。
四、总结拓展。
1.同学们,《江南》选自汉乐府,汉乐府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然后配上音乐在宴会上演奏出来,所以汉乐府中的诗歌都是可以配上音乐演唱的,想不想一起唱一唱?2.起立加动作唱。
3.今天我们体会了古代诗歌的美,感受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美,不仅可以通过诵读、吟唱感受、还可以通过动作、图画来表达。
4.课下也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方式,把《江南》这首诗的美传递给爸爸妈妈。
《江南》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
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一年级上学期时,30-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更何况这个年龄的学生,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还不具备,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认识事物大多还处于形象、具体的阶段。
因此,音乐、图片、视频都是很好的认识途径。
《江南》试卷评测分析《江南》——汉乐府教学目标是:1.借助拼音正确读“江、南”等9个生字,通过图片对比、象形字、偏旁表意、联系生活等形式随文识记。
2.运用图片对比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
通过微视频学习笔画“竖钩”,正确书写“可”字。
3.通过图片、配乐等各种形式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古诗的节奏,在朗诵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4.结合图片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和采莲时节人欢鱼悦的欢乐景象。
针对以上的重难点,课后对学生进行了及时测评,课后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了试卷测试。
这次参加测试人数40人,优秀人数40人,优秀率100%,及格率100%。
达到本次考试的预期目标。
其中第一大题正确率95.83%,第二大题正确率95%,第三大题正确率96.67%。
针对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做以下分析: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比较扎实,几个方位词的理解只有一人出错,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时,有两人弄混了头尾两项。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正确音节一题中,ei和ie这两个韵母有5人产生了混淆,这应该不是本节课教学的问题,而是个别学生对汉语拼音有回生现象。
一、基本情况专注于课本知识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第一题是选择生字字音的考察:这道题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课堂上掌握课文中部分生字的字音情况。
有大约10人出现错误,说明课堂基础比较扎实,同学们掌握比较到位。
只是个别学生对“yu”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不准确,选择错误,选成了“yǖ”。
2.第二题对是反义词的考察:全班同学这个题掌握都正确,只有一人可能是因为不认识方位或不认识生字而连错词语。
3.第三题是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全班同学都能很好地连线词语,这跟课堂上的紧密联系和朗读分不开,只是有一个同学出现了错误连线,原因可能是该生对课文内容掌握不正确、理解不到位。
二、教学建议1.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老师重点强调有些字的读音。
2.精读课文时,既注意指名学生朗读,同时适当加强齐读。
3.练说,积累运用语言。
引导学生练习填空时说明白方位及具体的事物可以锻炼他们的课文内容理解,加深记忆。
《江南》教材分析《江南》是部编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眷秀小诗,它是一首采莲歌,可以说是我们中国采莲诗的始祖了。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江南》一诗也是学生升入小学后所正式学习的第一首古诗。
在经过了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字并且掌握的汉语拼音,学生第一次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 这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 尤其是遇到生字, 可以借助拼音拼读, 以认读汉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