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航运金融研究与策略建议潘小明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关于率先形成效劳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1年,上海要根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国内银行同业纷纷寻求国家战略下的业务战略布局。
一、航运产业链分析〔一〕航运在各种运输渠道中居主导地位航运具有运量大、运距长、本钱低、能耗少的特点,是国际货运最主要运输方式,承担了全球85%的货物贸易总量。
在中国,航运货物吞吐量也占据60%以上。
数据来源:中国交通部 ?中国航运开展报告2006? 〔二〕航运业具有高度的周期性和高风险特性 航运业的高风险特性来源于其显著的周期性特征。
图1:航运业的周期性特征〔包括运费、现金流、资产价值〕资料来源:DVB bank (一家德国银行,专注于船舶及飞机租赁业务) 〔三〕航运产业链集群分布状况英国及新加坡都对航运产业链集群做过清晰划分。
图2:航运产业链集群降freight 下降demand demolition increase船队收缩fleet shrinksfreight rate recover新船码头扩created船价下降shipprice drops投机性造船需求过剩over ordering by来源:根据新加坡海事与港口管理局网站Maritime & Port Authority of Singapore资料整理〔四〕航运产业链对经济的影响路径2007年,伦敦经济研究机构Oxford economics根据影响的紧密程度,将航运产业链对经济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派生影响及传导性影响,如以下图所示。
图3:航运产业及其经济传导路径资料来源: Oxford Economics,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UK shipping industry in 2007。
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现状〔一〕国际航运中心的衡量标准国际航运中心一般具有以下七个特征,而不同开展阶段的航运中心在各种特征的外在表现上各有侧重:1、重要的中转港及集散地,有众多向外辐射的航线,具备高效的港口设施以及装卸、仓储、疏运和吞吐能力;2、重要的补给和效劳基地,有配套齐全的港口效劳与支持系统,包括船舶维护、配件与物料供应、船员遣返及效劳、海上救助、海事处理、商品检验、船舶登记检验等;3、为数众多的船公司、船队、船舶及货物代理与经纪公司;4、海事产业链清晰、产业规模大、质量高,航运市场兴旺,包括航运交易市场、运输市场、租船市场、买卖与造船市场、船员劳务市场、海上保险市场、航运信息市场、航运金融市场;5、有海事高等院校和齐备的教育体系吸引高素质人才;6、税收水平、投资环境能够吸引和支持航运行业开展;7、国际化程度高,能举办高质量的海事国际论坛,吸引国际海事组织在当地设代表处。
〔二〕上海建设航运中心的国内比较:上海已经较大程度领先于国内其他枢纽港城市。
航运中心区别于枢纽港城市的主要特征在于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在国家定位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前,国内枢纽港城市中,大连/青岛/天津、深圳/广州分别依据其在环渤海、珠三角区域中的独特地位而具备开展成航运中心的潜力。
然而下表说明,上海显然已经在建设航运中心城市的进程中领先于国内其他枢纽港城市。
表2:航运中心城市区别于枢纽港城市的表现〔三〕上海建设航运中心的国际比较1、上海航运中心全球竞争力现状。
业界对上海航运中心现状的认识不一,总体上看,上海已经是全球航运中心之一,但相对于领先的航运中心仍存在差距,典型信息如下。
●全球第三?2009年9月8日,“全球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报告在上海发布,纽约、伦敦、上海分别以624.4 分、553.9 分、513.1 分列前3 位。
报告由上海浦东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研究中心编制。
●全球第五?2010年3月8日,“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在上海浦东发布,上海总分排名第五。
2、处于不同代别的航运中心,其产业链侧重点各异。
业内对港口代别有一致的认识,但是对航运中心代别那么没有严格划分,航运中心代别与港口代别紧密相关但不是必然联系,普遍被认同的是按航运中心在航运产业链上的侧重点和资源配置能力的不同而分为三个层次,如下表。
上海处于国际航运中心的低端。
航运业是全球性行业,航运企业可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本钱最优、效劳质量最好的机构为其效劳,因此航运金融机构是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航运产业资源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2021年全球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及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交易规模约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其中伦敦控制了全球船舶融资市场规模的18%、油轮租赁业务的50%、散货船租赁业务的40%、船舶保险业务的23%。
而上海各类相关业务在全球的市场规模缺乏1%。
其他经济指标的比较如下表。
注: P&I, Protection and Indemnity,指保赔协会三、国际航运市场常用的航运金融模式航运金融是指航运企业运作过程中发生的融资、保险、货币保管、兑换、结算等经济金融活动,可分为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资金结算和航运价格衍生品四大类。
其中,船舶融资是航运金融业务中的一块大蛋糕,船东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是购置、租赁新船或者二手船舶。
船运公司的融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1、传统的航运金融产品,包括股权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
股权融资。
航运业的经营回报率相对于其他产业较低,而经营风险又较高,使得航运公司较难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股权融资。
然而航运市场自2003年起持续炽热,运营前景和盈利能力都较好,也阶段性地出现了航运公司上市融资的热潮。
银行贷款。
在国际航运市场上,股权市场是船运公司最简单、最重要的融资来源,其次是债务,其中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分为交船后融资和交船前融资〔预付款〕,其主要特征有:①船舶融资期限长,一般为5——8年,最长可达15——20年;②融资比例一般不超过船舶合同价格的80%;③常见的还款方式为等本金固定期限还款;④贷款利率较低,可到达libor+40-70BPs。
发行债券。
由于国内企业债市场开展相对较慢,且债券相对于银行信贷缺乏实物资产作保证,因此从价格吸引力等方面受到一些限制,同时由于银行信贷产品灵活性的提高,循环信贷等方式局部取代了债券的作用。
2、建立在税收法律优惠措施上的结构性航运金融产品,包括融资租赁、有限合伙和信托基金。
融资租赁是国际上成熟的融资方式,船东可以获得以下三方面的好处:①船东能够通过融资租赁获得全额融资支持;②由资产加速折旧所带来的税收减免优惠;③表外融资有利于优化船东的资产负债结构。
有限合伙制度的典型模式包括德国KG模式、挪威KS模式、日本的杠杆租赁,三种模式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从税务上对航运金融予以扶持的融资方式,让投资者既可拥有投资标的的所有权,又能获得各种减税待遇。
信托基金的成功模式为新加坡的海事信托投资基金,新加坡政府为开展和稳固其作为全球枢纽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于1996年成立了新加坡海事港口局〔Maritime and Port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PA〕,MPA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建立在税收优惠根底上的政策,其中包括一项海事金融鼓励方案,根据该方案,只要是经核准的船舶投资公司,其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收入均可获全额免税,从而促成了海事信托基金在新加坡的兴起。
四、我国航运金融开展状况及建议航运经济伴随着世界经济东移而与中国渐行渐进,国际金融危机那么加速了这一进程。
随着中国“两个中心〞规划以及两个与航运业相关的产业振兴规划——?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和?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推出,中国航运金融已经进入快速开展期。
〔一〕中国开展航运业所面临的形势和特点一些与航运金融相关的特点总结如下:1、国际航运市场处于调整期,航运业竞争剧烈,兼并收购提升了行业集中度,前2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控制着全球85%以上运力。
2、航运企业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建成全球共享的信息系统和网络。
3、航运产业链正在延伸,多式联运和现代物流推动航运产业竞争从简单的航运价格竞争提升到完整价值链上的整体物流效劳价值竞争。
伴随着竞争方式的变化,航运经营人也由传统市场的单一身份转变为集船东、租家、经纪人等多种身份于一身,而一些金融机构也逐步参与到航运企业的经营中来;4、航运金融衍生品如火如荼,船舶、运费指数、货运合同、新船订单均被作为资源开发成金融产品进行交易;5、中国为首的新型经济体成为国际航运业的开展动力。
〔二〕国内银行业已经着手介入航运金融领域资料来源:根据网络资料整理〔三〕政策时机和商业银行面临的航运金融时机为建设航运中心,上海将在包括降低税赋水平、提升购汇审批与资金汇出效率、提升保险行业法律与国际接轨并增加再保险机构、发放特殊目的公司及船舶融资专业银行等的经营许可、创新交易品种、加强根底设施建设、吸引国际大型航运企业入驻等多方面,改善政策法规、优化效劳条款。
根据业内专家判断,相关重点举措及银行业存在的业务时机可能包括:1、金融租赁。
国内金融租赁公司风生水起,截至2021年底,国内受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已有12家。
截至2021年3月末又有4家获准筹建,2021年将再批准7家银行筹建金融租赁公司。
2021年3月末,12家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1863亿元,比2007年增长9.3倍,净利润25亿元,比2007年增长12.76倍,资本充足率由2007年9月末的15.2%上升到22.1%,不良资产率由3.95%下降到0.78%,拨备覆盖率由32.25%上升到228.6%。
12家金融租赁公司中,工银租赁、交银租赁、建信租赁、国银租赁、民生租赁、招银租赁等6家公司已经开战航运金融租赁业务。
2、产业投资基金。
拓宽上海航运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成立航运产业投资基金,比方船舶基金,吸收充裕资金有效投入航运市场。
商业银行可以在发起设立、资金募集等方面寻求业务时机。
3、离岸业务。
在洋山港综合保税区范围内,重点研究离岸金融,争取独特的金融、税收政策支持。
一方面,可以允许航运企业在洋山保税港区开设离岸账户,这将有利于航运企业的资金结算;另一方面,可以在目前国内税收和航运管理制度不易突破的情况下,通过在离岸金融试验区内设立单船公司SPV或船舶租赁工程子公司〔特殊目的公司,SPV〕、试行不同的船舶登记流程、降低税费本钱、躲避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等带来的制约国内金融机构开展船舶融资业务,特别是对中资方便其船舶的融资业务。
一些有离岸业务牌照的国内商业银行可以研究寻找时机。